高二期中模拟试卷(必修四1--5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期中模拟试卷(必修四1--5课)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
政 治
(考试范围:必修四1—5课;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我国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人们在中秋晚上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朝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这一做法反映的世界观属于( )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2 . 随着年纪的增长,头发变白是自然现象。某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IRF4基因,这是影响白发生长的基因。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这种基因和头发颜色与头发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材料主要体现了( )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 . (2024·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2024·甘肃·高考真题)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不通过肌肉组织实现的信息交换系统。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的新型脑机接口,将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颅骨中,使得瘫痪10余年的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外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类能够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表明( )
①事物之间能够创造主观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从事物的表面相似处找到系统的任意联系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 (2024·江西·高考真题)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2024年1月,赣鄂两省签订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坚持共担、共治、共享原则,约定每年各出资1亿元,设立长江干流(鄂赣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污染防治等。流域上下游的环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转变为“你保护,我补偿”。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②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通过优化要素组合来实现系统的最优目标
④人们在反复循环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 海草房以厚石为墙,用海草苫顶,是北方沿海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为了保护好这些海草房,当地人坚持“以用促保”,将海草房打造成民宿聚集区,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让老屋焕发新生。“以用促保”( )
①体现了创新思维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推动了矛盾的斗争性向同一性成功转化
③正确处理了“用”与“保”的辩证关系
④看到了“用”“保”可以相互贯通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 自2024年7月1日起,电子行驶证在全国60个城市先行试点,为确保应用效果,60个试点城市发放的电子行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下一步,公安部将按照“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扩大应用场景,2024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广电子行驶证。此举是基于( )
①矛盾的特殊性比矛盾的普遍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符合认识的秩序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 近年来,浙江安吉县推动“以竹代塑”,利用竹资源发展出百亿元大产业;内蒙古磴口县“借光治沙”,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让光伏成为破解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难题的“金钥匙”。两地上述做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③分清主流与支流,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
④坚持统筹兼顾,以经济效益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 . 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习近平主席上述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 当前,农业生产很少再出现老农傍耕牛或简单的机械化耕种场景,呈现更多的是无人机助力喷洒农药,智能灌溉遍地开花。农业不“古”,农业不“土”,农业不再“远离”城市,农业也是成就梦想的舞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当代农人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先进的认识工具
②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类社会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④农业生产的形式和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 (2024·全国·高考真题)官厅水库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曾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被视作中国人向水患“抗争”的杰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官厅水库库区严重污染,1997年退出了北京市饮用水体系。2007年,官厅水库恢复北京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官厅水库华丽转身为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一泓碧水,生态明珠”。官厅水库功能变迁折射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③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2024·山东·高考真题)1979年,互花米草作为保滩护堤的“卫士”引入我国,对固滩、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强,抢占了盐地碱蓬、海草床等的生存空间;根系发达,将底栖生物困死其中。鸟儿因无处觅食而飞走。2022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互花米草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 )
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认识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④真理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 (2024·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
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 (2024·江西·高考真题)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饶有兴趣地了解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等制瓷技艺流程,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新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 (2024·安徽·高考真题)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题(4道题 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由金牌、奥运圣火和玛丽安娜共同组成。金牌象征着体育赛事,奥运圣火象征着奥运会和残奥会,而玛丽安娜是法国国家的象征。巴黎奥运会会徽整体呈现为一个圆形,金牌的剪影构成了其金色的背景,中央则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白色奥运圣火。在圣火的下方,巧妙地描绘出一抹金色的嘴唇,使得整个会徽宛如一位女性的面容。金牌、圣火和玛丽安娜的结合,汇聚了价值观、历史和法国风情,成为巴黎奥运会的一张精彩名片。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中的字体“Paris2024”,设计灵感来源于100年前巴黎盛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ArtDeco的名字来自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它其实是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以几何的线条来展现,并融入工业时代所兴起的机械美学,辅以明亮且对比明显的颜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多元性。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也都成为ArtDeco装饰的元素。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所传达的理念。
1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人工智能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智能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感知、理解和学习,从而在各个领域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等,并且在一些复杂的任务中表现出人类无法匹敌的能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的隐私、安全和道德产生了新的考验。
(1)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12分)
(2)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写出理论依据。(4分)
1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改革创新是浙江人的标识,也是浙江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当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浙江全省上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更需要大力弘扬首创精神,持续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
浙江省委与时俱进,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印发《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紧扣浙江“两个先行”目标,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着力解决不愿担当、不想改革、不敢试错等问题。进一步释放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强烈信号,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引导激励浙江党员干部打消不必要的顾虑,放开手脚加油干。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的原因。
2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胜利举行,为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明确“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全会鲜明提出“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会议的胜利举行,为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
政 治
考试范围:必修四1—5课;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我困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人们在中秋晚上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朝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这一做法反映的世界观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 . 随着年纪的增长,头发变白是自然现象。某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IRF4基因,这是影响白发生长的基因。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这种基因和头发颜色与头发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材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 . (2024·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2024·甘肃·高考真题)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不通过肌肉组织实现的信息交换系统。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的新型脑机接口,将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颅骨中,使得瘫痪10余年的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外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类能够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表明( )
①事物之间能够创造主观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从事物的表面相似处找到系统的任意联系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 (2024·江西·高考真题)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2024年1月,赣鄂两省签订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坚持共担、共治、共享原则,约定每年各出资1亿元,设立长江干流(鄂赣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污染防治等。流域上下游的环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转变为“你保护,我补偿”。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②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通过优化要素组合来实现系统的最优目标 ④人们在反复循环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 海草房以厚石为墙,用海草苫顶,是北方沿海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为了保护好这些海草房,当地人坚持“以用促保”,将海草房打造成民宿聚集区,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让老屋焕发新生。“以用促保”( )
①体现了创新思维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推动了矛盾的斗争性向同一性成功转化
③正确处理了“用”与“保”的辩证关系 ④看到了“用”“保”可以相互贯通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 自2024年7月1日起,电子行驶证在全国60个城市先行试点,为确保应用效果,60个试点城市发放的电子行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下一步,公安部将按照“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扩大应用场景,2024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广电子行驶证。此举是基于( )
①矛盾的特殊性比矛盾的普遍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符合认识的秩序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 近年来,浙江安吉县推动“以竹代塑”,利用竹资源发展出百亿元大产业;内蒙古磴口县“借光治沙”,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让光伏成为破解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难题的“金钥匙”。两地上述做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③分清主流与支流,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
④坚持统筹兼顾,以经济效益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 . 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习近平主席上述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 当前,农业生产很少再出现老农傍耕牛或简单的机械化耕种场景,呈现更多的是无人机助力喷洒农药,智能灌溉遍地开花。农业不“古”,农业不“土”,农业不再“远离”城市,农业也是成就梦想的舞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当代农人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先进的认识工具 ②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类社会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④农业生产的形式和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 (2024·全国·高考真题)官厅水库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曾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被视作中国人向水患“抗争”的杰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官厅水库库区严重污染,1997年退出了北京市饮用水体系。2007年,官厅水库恢复北京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官厅水库华丽转身为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一泓碧水,生态明珠”。官厅水库功能变迁折射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③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2024·山东·高考真题)1979年,互花米草作为保滩护堤的“卫士”引入我国,对固滩、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强,抢占了盐地碱蓬、海草床等的生存空间;根系发达,将底栖生物困死其中。鸟儿因无处觅食而飞走。2022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互花米草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 )
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认识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④真理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 (2024·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
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但是漫画未涉及,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5 . (2024·江西·高考真题)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饶有兴趣地了解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等制瓷技艺流程,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新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 (2024·安徽·高考真题)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由金牌、奥运圣火和玛丽安娜共同组成。金牌象征着体育赛事,奥运圣火象征着奥运会和残奥会,而玛丽安娜是法国国家的象征。巴黎奥运会会徽整体呈现为一个圆形,金牌的剪影构成了其金色的背景,中央则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白色奥运圣火。在圣火的下方,巧妙地描绘出一抹金色的嘴唇,使得整个会徽宛如一位女性的面容。金牌、圣火和玛丽安娜的结合,汇聚了价值观、历史和法国风情,成为巴黎奥运会的一张精彩名片。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中的字体“Paris2024”,设计灵感来源于100年前巴黎盛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ArtDeco的名字来自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它其实是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以几何的线条来展现,并融入工业时代所兴起的机械美学,辅以明亮且对比明显的颜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多元性。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也都成为ArtDeco装饰的元素。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所传达的理念。
1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智能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感知、理解和学习,从而在各个领域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等,并且在一些复杂的任务中表现出人类无法匹敌的能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的隐私、安全和道德产生了新的考验。
(1)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2)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写出理论依据。
1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创新是浙江人的标识,也是浙江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当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浙江全省上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更需要大力弘扬首创精神,持续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
浙江省委与时俱进,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印发《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紧扣浙江“两个先行”目标,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着力解决不愿担当、不想改革、不敢试错等问题。进一步释放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强烈信号,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引导激励浙江党员干部打消不必要的顾虑,放开手脚加油干。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胜利举行,为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明确“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全会鲜明提出“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会议的胜利举行,为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政治试题 第3页(共8页) 政治试题 第4页(共8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8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8页)2024年——202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我困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人们在中秋晚上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朝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这一做法反映的世界观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详解】A:夕月即拜祭月神,人们在中秋晚上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朝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这种观念把客观精神看作命运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
B:材料中的观念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错误。
C:拜祭月亮,祈求福佑,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错误。
D:中秋晚上设大香案,摆上祭品,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这种观念并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D错误。
故本题选A。
2 . 随着年纪的增长,头发变白是自然现象。某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IRF4基因,这是影响白发生长的基因。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这种基因和头发颜色与头发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材料主要体现了( )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D
【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A不选。
B:材料强调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体现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也不涉及该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影响白发生长的IRF4基因,这说明世界是可知的,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
识存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 . (2024·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说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①②正确。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意识与客观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确的意识才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说法错景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选择、与意识的内容无关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说法
错误。
故本题选A。
4 .(2024·甘肃·高考真题)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不通过肌肉组织实现的信息交换系统。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的新型脑机接口,将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颅骨中,使得瘫痪10余年的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外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类能够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表明( )
①事物之间能够创造主观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从事物的表面相似处找到系统的任意联系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
②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通过新型脑机接口,能够让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外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②③正确。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
5.(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漫画不体现事物发展有曲折性。故①排除。
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漫画讽刺了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何题;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故②符合题意。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6 . (2024·江西·高考真题)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2024年1月,赣鄂两省签订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坚持共担、共治、共享原则,约定每年各出资1亿元,设立长江干流(鄂赣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污染防治等。流域上下游的环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转变为“你保护,我补偿”。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②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通过优化要素组合来实现系统的最优目标
④人们在反复循环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们创造的结果,①错误。
②③: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联系,赣鄂两省把握长江干流(鄂赣段)上下游的关系,通过优化要素组合来实现系统的最优目标,将环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转变为“你保护,我补偿”,共护长江美,②③正确。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在反复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④错误。故本题选C。
7 . 海草房以厚石为墙,用海草苫顶,是北方沿海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为了保护好这些海草房,当地人坚持“以用促保”,将海草房打造成民宿聚集区,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让老屋焕发新生。“以用促保”( )
①体现了创新思维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推动了矛盾的斗争性向同一性成功转化
③正确处理了“用”与“保”的辩证关系
④看到了“用”“保”可以相互贯通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说法错误。
②: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不存在相互转化,②说法错误。③④:当地人坚持“以用促保”,在“用“中“保”,在“保“中“用”,看到了“用”与“保”可以相互贯通,正确处理了“用”与“保”的辩证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 . 自2024年7月1日起,电子行驶证在全国60个城市先行试点,为确保应用效果,60个试点城市发放的电子行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下一步,公安部将按照“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扩大应用场景,2024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广电子行驶证。此举是基于( )
①矛盾的特殊性比矛盾的普遍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符合认识的秩序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的作用,无法比较,①错误②③:坚持“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做法是因为,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②③符合题意。
④:电子行驶证在全国60个城市先行试点,公安部将按照“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2024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广电子行驶证。体现了认识秩序是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④错误。故本题选C。
9 . 近年来,浙江安吉县推动“以竹代塑”,利用竹资源发展出百亿元大产业;内蒙古磴口县“借光治沙”,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让光伏成为破解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难题的“金钥匙”。两地上述做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③分清主流与支流,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
④坚持统筹兼顾,以经济效益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④:浙江安吉县推动“以竹代塑”,利用竹资源发展出百亿元大产业;内蒙古磴口县“借光治沙”,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让光伏成为破解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难题的“金钥匙”,两地上述做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统筹兼顾,以经济效益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①④ 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坚持统筹兼顾,以经济效益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没有体现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也没有涉及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②排除。③:材料强调的是坚持统筹兼顾,强调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未涉及分清主流与支流,并且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不符合实际情况,③排除。故本题选C。
10 . 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习近平主席上述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②:自然界是物质的,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推动全球绿色低碳 转型,②符合题意。③:面对全球性能源问题,所有国家都负有责任共同应对,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同时,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能力和实际情况承担不同的责任,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 . 当前,农业生产很少再出现老农傍耕牛或简单的机械化耕种场景,呈现更多的是无人机助力喷洒农药,智能灌溉遍地开花。农业不“古”,农业不“土”,农业不再“远离”城市,农业也是成就梦想的舞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当代农人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先进的认识工具
②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类社会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④农业生产的形式和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实践水平的提升,没有涉及在实践中获得先进的认识工具,不符合题意。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说法不严谨,②说法错误。③④:农业生产不再是老农傍耕牛,也不再是简单的机械化耕种,而是无人机助力喷洒农药、智能灌溉等,这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的形式和水平不同,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类社会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 . (2024·全国·高考真题)官厅水库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曾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被视作中国人向水患“抗争”的杰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官厅水库库区严重污染,1997年退出了北京市饮用水体系。2007年,官厅水库恢复北京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官厅水库华丽转身为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一泓碧水,生态明珠”。官厅水库功能变迁折射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③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官厅水库功能变迁体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强调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
②:认识的根本目不是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说法错误。③④:官厅水库从新中国修建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再从2007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功能变迁,这表明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 (2024·山东·高考真题)1979年,互花米草作为保滩护堤的“卫士”引入我国,对固滩、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强,抢占了盐地碱蓬、海草床等的生存空间;根系发达,将底栖生物困死其中。鸟儿因无处觅食而飞走。2022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互花米草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 )
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认识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④真理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逐渐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表明任何事物都是由质和量构成的统一体,其发展过程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此选项题目不涉及,不符合题意,排除②: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互花米草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②正确。③:1979年,互花米草作为保滩护堤的“卫士"引入我国,对固滩、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却破坏了生态平衡。2022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互花米草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认识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③正确。④:真理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④错误。故本题选C。
14 . (2024·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
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道理是直的,道路是弯的”,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①正确。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在弯曲的道路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②正确。
③:正确的认识才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但是漫画未涉及,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5 . (2024·江西·高考真题)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饶有兴趣地了解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等制瓷技艺流程,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新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③: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
力,③正确。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6 . (2024·安徽·高考真题)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③正
确。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符合国情和实际,②不选。
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材料题(共52分)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由金牌、奥运圣火和玛丽安娜共同组成。金牌象征着体育赛事,奥运圣火象征着奥运会和残奥会,而玛丽安娜是法国国家的象征。巴黎奥运会会徽整体呈现为一个圆形,金牌的剪影构成了其金色的背景,中央则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白色奥运圣火。在圣火的下方,巧妙地描绘出一抹金色的嘴唇,使得整个会徽宛如一位女性的面容。金牌、圣火和玛丽安娜的结合,汇聚了价值观、历史和法国风情,成为巴黎奥运会的一张精彩名片。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中的字体“Paris2024”,设计灵感来源于100年前巴黎盛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ArtDeco的名字来自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它其实是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以几何的线条来展现,并融入工业时代所兴起的机械美学,辅以明亮且对比明显的颜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多元性。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也都成为ArtDeco装饰的元素。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所传达的理念。
17.【答案】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4分)②在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中需要遵循法国文化的象征规律。会徽准确传达出法国文化特色和奥运会的内涵。色彩的运用也要符合大众对色彩的视觉感知规律。(4分)
③设计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对奥运会的理解、对法国历史和文化的感悟等情感内涵通过会徽设计表达出来。(4分)
1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智能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感知、理解和学习,从而在各个领域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等,并且在一些复杂的任务中表现出人类无法匹敌的能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的隐私、安全和道德产生了新的考验。
(1)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2)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同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写出理论依据。
【答案】(1)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4分)②坚持两点论,对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优势,也要看到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4分)③坚持重点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促进其发展;同时,不能忽视支流(负面影响),要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规范,确保其应用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与需求。(4分)(2)建议:①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依据: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分)②准确定位人工智能工具角色,发挥人类的创造力、道德责任,推动科技和人类的共同进步。依据: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
7 . 你是真焦虑还是被焦虑 从颜值身材到消费能力,从孩子成绩到年龄职级,几乎每个类目都有人为之心神紧绷……。
从古至今,安身立命都得身有所长,随着“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大家的“本领恐慌”也越发严重,这是客观规律使然,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相比之下,如果因“90后都月入10万了,你还在淡泊人生”“新中产的生活标配,你拥有几项”一类的网帖而焦虑不已,那就是纯属自找了。
在流量经济之下,大V与平台不断拆分着群体潜在需求,挖空心思撩拨着你我的心弦。一味按照他们给出的坐标系生活,恐怕和笼子里疯狂跑圈的仓鼠没什么两样。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我们的一生都要与压力共存,接受遗憾更是生活的常态。任谁整日聒噪,拿着自己的剧本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安稳通透的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人们如何才能避免“被焦虑”。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接受遗憾, 悦纳自己,避免“被焦虑”。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对未来充满信心,避免“被焦虑”。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拿着自己的剧本过好自己的日子,避免“被焦虑”。分析“焦虑”产 生的各种原因,正确发挥内因的关键作用,不扰于外,避免“被焦虑”。
1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创新是浙江人的标识,也是浙江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当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浙江全省上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更需要大力弘扬首创精神,持续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
浙江省委与时俱进,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印发《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紧扣浙江“两个先行”目标,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着力解决不愿担当、不想改革、不敢试错等问题。进一步释放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强烈信号,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引导激励浙江党员干部打消不必要的顾虑,放开手脚加油干。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的原因。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允许试错,宽容失误。(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改革创新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或失败并总结经验。(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会成功。(4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贵州“村超”全网直播在线观看超6亿人次,“村超”火爆出圈,这一火爆出圈有它自身的底层逻辑。十年来贵州快速发展,黄金十年积蓄和释放了巨大能量,村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经济实力参与到体育和文化活动。信息时代的贵州农民产生了“新三变”,即“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全县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通过全域全媒体矩阵使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热点。
贵州“村超”在于快乐足球和快乐篮球的基因,人们越来越追捧的是能够打动人心、产生情感和精神共鸣的产品。而“村”味十足极具乡土风格的“村超”释放的是幸福能量、人心红利和精神红利。
从赛事发起到赛程安排,完全由村民组织,“村超”品牌收益也全部用之于民,保证了乡村赛事的原汁原味,他们“上场披挂冲锋,下场隐于街市”,从球员到裁判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而球场上他们就成了光芒四射的超人。
结合材料,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原因。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贵州“村超”火爆反映了贵州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经济实力参与到体育和文化活动中。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贵州“村超”由村民自发组织,村民既是赛事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贵州“村超”的成功,也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乡村体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胜利举行,为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明确“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全会鲜明提出“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会议的胜利举行,为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会议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必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4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本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部署,以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将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卡(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非选择题 (共52分)
17题(12分)
18题(16分)
19题(12分)
20题(12分)
政治试题 第3页(共8页) 政治试题 第4页(共8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8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8页)

www.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卡(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A D A C C C D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D D C A B A
非选择题 (共52分)
17题(16分)
17.【答案】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4分)②在巴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中需要遵循法国文化的象征规律。会徽准确传达出法国文化特色和奥运会的内涵。色彩的运用也要符合大众对色彩的视觉感知规律。(4分)
③设计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对奥运会的理解、对法国历史和文化的感悟等情感内涵通过会徽设计表达出来。(4分)
18题(18分)
【答案】(1)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4分)②坚持两点论,对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优势,也要看到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4分)③坚持重点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促进其发展;同时,不能忽视支流(负面影响),要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规范,确保其应用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与需求。(4分)(2)建议:①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依据: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分)②准确定位人工智能工具角色,发挥人类的创造力、道德责任,推动科技和人类的共同进步。依据: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9题(18分)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允许试错,宽容失误。(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改革创新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或失败并总结经验。(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会成功。(4分)
20题(18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会议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必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4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本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部署,以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将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分)
政治试题 第3页(共8页) 政治试题 第4页(共8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8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