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五年级语文上册示示儿儿陆游知识与技能:学会祭、乃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吟诵和讨论,感受诗歌的韵味美和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学目标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感受诗歌的韵味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目录学习背景壹新知讲解贰拓展提高叁CONTENTS学习背景壹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面对这样的国家危亡,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示儿》,就是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们的遗言,也是他对国家统一的最后呼唤。新课导入壹走进作者壹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谟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文学成就: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九千余首。主要作品:《游山西村》《书愤》《秋思》等。陆游出生于北宋,不久就赶上了国难,生活在动荡之中。陆游在家里受到很多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陆游入仕后始终受到排挤打压,一直不得志,但陆游希望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不减,临终前写下绝笔《示儿》。写作背景壹贰新知讲解朗读诗歌贰示 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nǎi汉字识记贰祭祖jì祭笔画数:11部首:示笔顺:汉字识记贰乃至nǎi乃笔画数:2部首:丿笔顺:形近字辨析贰祭( jì )祭祖察( chá )察看蔡( cài )蔡叔叔解诗题贰示儿诗题: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所写,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示儿:是指陆游写给儿子看的诗。“示”,给……看的意思。看图读古诗知今译贰词语解释: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诗的大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死去元知万事空看图读古诗知今译贰但悲不见九州同词语解释:但:只是。悲:悲伤九州:代指中国。同:统一。诗的大意: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的统一。看图读古诗知今译贰王师北定中原日词语解释:王师:南宋军队。北定: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的地区。诗的大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看图读古诗知今译贰家祭无忘告乃翁词语解释: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陆游自己。诗的大意: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难点探究贰1. 结合古诗背景,概括陆游的"悲"从何而来。解析:(1)对祖国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而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2)对自己年迈体衰, 壮志未酬的悲伤。(3)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悯。难点探究贰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慰”而“悲欢”悲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不可知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告乃翁难点探究贰叁拓展提升课堂小结叁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写作结构叁期盼祖国统一满怀爱国之情课堂检测叁1、九州在诗中是指 ,乃翁是指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3、作者希望“王师”是: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5、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 :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收复失地。故都汴京回归祖国怀抱。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拓展提升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拓展提升叁忧国忧民 为国尽忠 精忠报国为国捐躯 保家卫国 同仇敌忾前仆后继 赤胆忠心 忠心耿耿表现爱国之情的四字词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