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1. 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2. 掌握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方法以及误差分析3. 掌握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以及误差分析4. 掌握部分误差分析中的计算5. 掌握测量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计算【自主学习】一、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思路:首先测出盐水的 和 ,然后通过密度公式就能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对于液体,我们可以用量筒直接测量它的体积。质量可以用烧杯和天平进行间接测量。量筒的使用:量筒作为测量工具,同样是有量程和分度值的,我们在使用前要看清楚它的 和 ,分度值越大,测量时读数的误差就越大。如果有的时候实验步骤和操作都没问题,但是题目说仍说误差大,那么就需要看仪器本身的精度(分度值)了(此时基本上都是一起的分度值过大造成的,也可以说是仪器的精度较低)。实验过程:利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注意计算的部分是倒在量筒里面的质量),利用量筒测量盐水(从烧杯里倒出来的)的体积。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其他的情况我们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说明。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思路:小石块是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下图)。测出不吸水的小石块的体积和质量,就可以利用公式得到小石块的密度了。实验思路:1.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2.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并记录数据。3. 根据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其他的情况我们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说明。【例1】某实验小组测量盐水的密度。由于天平砝码损坏,实验小组借助标有刻度的注射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注射器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20mL盐水和20mL水;②将上述装有盐水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不平衡;③用注射器向装水的烧杯中缓慢注水,当注入的水为2mL时,天平恰好平衡,如图所示。盐水的密度为 g/cm3。(水的密度为1g/cm3)【例2】小明对老师配置的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很感兴趣,于是找来天平、烧杯和量筒进行测量。(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硫酸铜溶液,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150.4g,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如图甲),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 处相平,量筒中液体体积V= mL;(2)再次将天平调平衡,测得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如图乙),m2= g;(3)根据ρ= 计算硫酸铜溶液的密度(用m1、m2和V表示)。(4)若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量筒时,有部分溶液溅到了量筒的侧壁上,会导致所测溶液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例3】小晨同学买了一个小吊坠(如图甲所示)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吊坠的密度进行鉴定。(1)将天平放在 上,拨动 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2)将解去挂绳的小吊坠放在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后放入5g的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A.向右移动游码 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C.取出5g的砝码(3)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小吊坠的质量为 g;(4)先向量筒中加入30mL的水,将重新系好挂绳的小吊坠轻放入量筒中,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小吊坠的体积为_____cm3;(5)小晨将测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小吊坠可能是 制作而成的,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小吊坠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例4】小明淘到一小块“陨石”,想鉴别它的真伪,于是利用学校物理实验课,小明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盘中央刻度线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陨石”的质量m1为 g;(3)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V1为20mL,将上述“陨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和“陨石”总体积为V2,则小明测出“陨石”的密度 ρ= kg/m3。小李查阅资料发现“陨石”有吸水性,说明小明测得的“陨石”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小明经反思后,改进了实验方案:将量筒中“陨石”倒出,用纸巾吸干其表面的水后,再次测得“陨石”的质量为m2,则“陨石”密度 ρ石= (用ρ水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例5】小东想测量一块实心新型材料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g;(3)因新型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东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小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4)分析以上步骤,小东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例6】小明和小红在物理实验室准备测最一石块的密度,他们各自选用器材并设计测量方案进行测量.(1)小明选用天平和烧杯测量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是:①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石块的质量m1= g;②然后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加水把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做标记,接取出石块,测得绕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350g;③最后再往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375g,则石块的密度为 g/cm3,由于步骤2中取出石块会带出水,这会导致出的石块密度 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例7】小池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真伪难以辨别。阅读资料后知陨石密度一般大于3g/cm3,于是小池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来初步鉴别真伪。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A.调节平衡螺母 B.拨动游码 C.取下最小砝码(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陨石”的质量m0为 g;(3)将“陨石”(陨石不吸水)缓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陨石的体积为 m3。小池测出“陨石”的密度ρ= kg/m3;(4)若实验过程中,小池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于是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②如图丁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陨石”的密度为 (用字母m0、m1、m2、ρ水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例8】小冰利用电子秤再次测量合金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①取密度为的合金块,用电子秤测得其质为为80.0g(图甲);②将合金块放入溢水杯中后向溢水杯中注满盐水(盐水的密度为1.1g/cm3),得杯、盐水,合金块的总质量为100.0g(图乙);③取出合金块向溢水杯中补满盐水,测得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31.0g(图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合金的密度ρ= g/cm3,若每次测量值均比真实值大1g左右,则以上步骤测得的合金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例9】小天同学在登山时拾到一块体积较大的石块,为了知道石块的密度,他利用刚才用的牛奶、电子秤、大烧杯、记号笔等工具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测量:(1)①用电子秤测出装有适量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1,示数如图甲所示:②将石块缓慢浸没在烧杯中,测得烧杯、牛奶、石块的总质量m2:示数如图乙所示,再在牛奶液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石块;③向烧杯中缓慢加牛奶,让牛奶液面上升至标记处,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3,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测量,可得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已知牛奶的密度为1.04g/cm3)④小天在评估实验时想到实验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一些牛奶,则因为带出牛奶,测得的石块密度值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若放入牛奶中的石块要吸牛奶,且图乙中石块吸足了牛奶再做的标记,已知该未吸牛奶的石块每50cm3能吸牛奶2.5cm3。则未吸牛奶时石块的密度为 g/cm3(石块吸入牛奶后体积不变,忽略细绳的质量与体积)。(2)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巴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 g。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体积,并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4)若考虑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测得的小石块密度会 (选填“偏大”、“不变”、“偏小”),为此小巴取出量筒中的小石块,擦干其外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29g,则小石块密度应修正为kg/m3【课后巩固】1.一次需要量出56g密度为的酒精,最合适的量筒是( )A.量程0~100mL,分度值2mLB.量程0~500mL,分度值50mLC.量程0~250mL,分度值5mLD.量程0~400mL,分度值10mL2.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石块的质量为61.1gC.石块的密度是2.04×103kg/m3 D.若石块吸水将导致密度的测量值偏小3.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mL和1mL,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mL和13.9m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B.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但不影响误差大小C.乙量筒的分度值小,测量精确度更高D.两量筒测量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分度值不同4.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B.使用排水法时,“适量”的含义是既能浸没枇杷,且放入枇杷后水不溢出量筒C.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D.枇杷浸没水中,若其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偏小5.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82.4g②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③按照乙、甲、丙的顺序实验,会使盐水密度测量结果偏大④按照甲、丙、乙顺序操作,如果盘中5g砝码有磨损,则测得盐水密度偏大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③正确6.小明利用天平、量筒、烧杯、水(密度已知)和电子秤等器材测量鸭蛋的密度,测量鸭蛋密度的步骤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鸭蛋的体积是 ②鸭蛋的密度是③若没有丙图的步骤,无法测出鸭蛋的密度 ④若按照甲丙丁的顺序操作,所测鸭蛋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7.小明在测量盐水密度时,先用烧杯盛适量的盐水,再用天平称其总质量为84g,然后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如图所示),并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下列有关此次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的操作缺少了“测量空烧杯的质量”这一步骤B.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72gC.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D.如在把盐水倒入量筒的操作中,溅出了少许盐水,会导致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偏小8.小丽同学买了一杯甘蔗汁,想知道密度是多少,调节好天平后,她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①测量空烧杯的质量;②将甘蔗汁倒入烧杯后,用天平测出总质量;③将烧杯中的甘蔗汁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甘蔗汁的质量是53.2g B.量筒中甘蔗汁的体积是50mLC.所测的甘蔗汁的密度是1.29g/cm3 D.测量的甘蔗汁密度比真实值偏大9.学习密度知识后,小南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酱油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所示,①对天平调平如图甲;②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③把酱油倒入量筒后测空烧杯的质量如图丙;④读出量筒中的酱油体积如图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烧杯的质量为35gB.调节天平时指针如图甲,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C.通过以上数据测得的酱油密度为1.16g/cm3D.若图乙中50g砝码有缺损,测得的密度会偏小10.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题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天平平衡时,若发现指针偏左,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B.由甲、乙两图可知,酸奶的质量为C.将烧杯中的酸奶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读数为D.按照甲、乙、丙的顺序测得的酸奶密度偏小11.为了测出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④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⑤ C.②④③⑤ D.①⑤②③④12.小李同学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1)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2)在烧杯内盛上部分纯水,在水位线处做好标记,并称出总质量;(3)倒出水,擦干烧杯后换上待测液体,使液面到刚才的标记处,再称出总质量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水的密度用表示)( )A. B. C. D.、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保护海洋人人有贵。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的来源之一,生活中常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进行石油回收。小礼同学用天平、量筒和石油等测量能够吸收石油的某干燥固体的密度,进行了下列实验:(1)如图甲是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是: ;(2)经改正后调平天平,他将固体放于左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若托盘有缺损,则测得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3)他将固体用轻薄保鲜膜包裹严密(无气泡),放入盛有20mL石油的量筒中,浸没后液面上升至40mL处,由此算出该固体的密度为 g/cm3;(4)接下来,小礼同学用体积不计的细铁丝伸进量筒,将保鲜膜戳几个洞,等物体充分吸收石油后(物体吸收石油后体积不变),量简液面在32mL刻度处,取出物体擦干表面后测得其质量为68.8g,则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g/cm3;(5)同组的小崇同学单独拿出一个烧杯,进行了如图丙所示操作,将其装满石油后测出烧杯和石油总质量为m1,小心放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后,清理干净烧杯的外壁,测得总质量为m2;继续小心放入质量为2m的物体B后,再清理干净烧杯的外壁,测得此时总质量为m3。则物体A和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 (选填以下选项)。A.(m1+2m-m3):(m1+m-m) B.(m1+m-m2):(m1+2m-m3)C.(m2+2m-m3):(2m1+2m-2m2) D.(m1+2m-m2):(2m2+2m-2m3)2.小萍同学利用电子秤来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他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①如图甲,用电子秤测得合金块质量为78.0g;②如图乙,将合金块放入溢水杯中,然后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测得杯、水、合金块的总质量为100.0g;③取出合金块,向溢水杯中补满水,如图丙,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为32.0g;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合金块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实验中取出合金块会带出水,则由此造成测得的合金块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若测量后才发现此电子秤的每次测量值均比真实值大1g,则由此造成测得的合金块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偏小”或“判断不了确定的大小关系”)。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小萍发现用天平加量筒和电子秤加烧杯两种方式测量结果依然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3.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他先将天平放在 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则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若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请你指出小强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2)小强纠正错误重新调平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 g。如图丙所示,小强利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体积,并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3)若考虑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测得的小石块密度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为此小强取出量筒中的小石块,擦干其外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61g,则小石块密度应修正为 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在测量过程中,若使用的砝码有磨损,所测矿石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小强认为:要测量液体密度,只用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分度值0.2g)不用量筒也可行。他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右盘中加入如下图所示的砝码,将玻璃杯置于天平左盘,通过向玻璃杯加减水使天平平衡,然后,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再将玻璃杯中的水换成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当盐水加到标记处时,发现只需将游码向右移到3.2g处天平也平衡了,此时该装置成为一个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它能测量的液体最大密度为 kg/m3。(保留两位小数)(5)小健想到了一个不使用砝码和量筒也可以测出酒精溶液密度的方法。他从家里的药箱中找来了两根完全相同的、刻度线清晰但示数模糊的胶头滴管,并进行以下操作:a. 如图所示,分别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倒入体积大致相同的水和酒精溶液,并分别用两根胶头滴管吸取刚好到达最大刻度线的水和酒精溶液;b. 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盛有酒精溶液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下此时游码的读数;c. 将胶头滴管中的酒精溶液全部滴入右盘的烧杯中,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下此时游码的读数;d. 接着再将另一根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左盘的烧杯中,再次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下此时游码的读数;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得出酒精溶液的密度为 。4.小明想测量纯果冻的密度。利用电子秤,烧杯(装有适量的水)进行了以下操作:(1)①将电子秤置于水平桌面,打开开关,示数为零,再将果冻(含包装)放在秤盘上,读出此时电子秤示数,记为,②打开包装,取出果冻,将空包装放在秤盘上,读出此时电子秤示数,记为,③ ,读出电子秤示数,记为,④果冻的密度ρ= 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2)小明发现还可以用实验中的天平和烧杯制作“密度计”,他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g,测出此时水面到烧杯底距离,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为。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将烧杯中水全部倒出,向烧杯中缓慢加入待测液体,直至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仍为100g;①小明依照上述方法,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0g,测量出此时液面到烧杯底距离,待测液体的密度ρ= g/cm3 ,小明又重复上述操作,测量多种待测液体,得到多组ρ、h的数据。则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②小明对烧杯进行改造,在烧杯上对应位置标上密度值,标出的刻度分布 (填“上疏下密”“均匀”或“上密下疏”)。A. B. C. D. 5.霄潇在学校花坛捡了一小石块(会吸水),准备测量其密度。如图所示是她和同学们用量程为200g的托盘天平和一个质量为10g的烧杯来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装置,假设石块吸水前后体积不变,ρ水=1g/cm3。(1)她把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2)托盘天平调平后,霄潇开始实验: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90g,如图甲;②将石块轻轻放入烧杯的水中,过较长一段时间,待液面最终静止后,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处作标记a,测出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40g(细线体积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如图乙;③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的水后,测出此时石块的质量为55g;④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83g,如图丙;⑤向烧杯加水到标记a处,如图丁。测量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砝码和游码如图戊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g;(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若在测量质量时,小明使用了一个磨损的砝码,则测得的石块质量 ,所测石块密度的结果会 (两空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4)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时,同小组成员提议仅使用丙和丁两幅图中的数据也能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5)聪明的霄潇发现还可以用天平、烧杯和标记a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思考片刻后,她将图丁中烧杯中的水倒掉后擦干,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a处,然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利用该装置和标记a可测出液体密度的最大值为 g/cm3;理论上,用此天平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g/cm3(结果保留三位小数)的液体。【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测量盐水的密度:质量、体积、测量范围、分度值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例1】1.1【例2】(1)低、40;(2)102.8 ;(3) ;偏大【例3】(1)水平桌面、游码、右;(2)C ;(3)24 ;(4)8 ;(5)和田玉、偏小【例4】(1)平衡螺母、取下砝码;(2)62 ;(3)3.1×103、偏大;(4)【例5】(1)右;(2)移动游码、16.4 ;(3)0.82×103;(4)偏小【例6】 67、2.68、小于【例7】(1)平衡螺母、C ;(2)62 ;(3)2×10-5、3.1×103;(4) 、准确【例8】 8、偏大【例9】(1)247、2.6、不受影响、2.47 ;(3)27、2.7×103;(4)偏大、2.25×103课后巩固基础练习1. A 2. C 3. C 4. D 5. D 6. C7. C 8. C 9. C 10. D 11. C 12. B能力提升1. (1)游码没调零就调节平衡螺母;(2)准确;(3)3.12 ;(4)0.8 ;(5)C2. 7.8、不变、偏小、电子秤测体积比量筒更加精确3. (1)水平桌面、右、游码未归零;(2)5.7、2.85 ;(3)偏大、2.38、偏大;(4)5.36×103;(5)0.94. (1)烧杯内的水倒入果冻的包装盒内,使其装满,把装满水的包装盒及盒盖放在秤盘上、;(2)0.8、D、上疏下密5. (1)水平、左;(2)105 ;(3)50、2.5、不变、不变;(4)偏大;(5)2、0.00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