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官场贪污混乱 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 )A. 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B.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C. 政府不断加派田赋,农民又遭受天灾D. 欧洲殖民者的侵略3.明朝中后期,有钱的士兵可以“买闲”,只要交钱就可以免于训练。这反映了( )A. 军队战斗力低下B. 军纪松弛C. 腐败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D. 军队管理松懈4.下列有关李自成起义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地区② 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③ 起义军占领西安④ 起义军进入北京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5.如图1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图1A. 弘扬了中华传统艺术 B. 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C.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 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6.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是( )。A. 废井田,开阡陌B. 颁布均田令C. 实行青苗法D. 实行“一条鞭法”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一一《明季北略》材料二 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孑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一一康熙(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什么样的社会背景?(2)材料一中“闯王”指的是谁?他进入中原后,提出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3)材料二中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中,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4)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12课 明朝的兴亡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官场贪污混乱 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专权现象突出,政治日益腐败,故A项正确;明中后期,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加剧了政治腐败,故B项正确;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百姓不堪重负,故C项正确;陕西北部连年灾荒不是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故D项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 )A. 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B.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C. 政府不断加派田赋,农民又遭受天灾D. 欧洲殖民者的侵略【答案】D【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在明朝中期没有到达中原地区,不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因此D项符合题意,故选D。3.明朝中后期,有钱的士兵可以“买闲”,只要交钱就可以免于训练。这反映了( )A. 军队战斗力低下B. 军纪松弛C. 腐败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D. 军队管理松懈【答案】C【解析】依据“明朝中后期,有钱的士兵可以“买闲”,只要交钱就可以免于训练。”可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明朝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故明朝中后期,有钱的士兵可以“买闲”,只要交钱就可以免于训练。这反映了腐败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故选:C。4.下列有关李自成起义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地区② 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③ 起义军占领西安④ 起义军进入北京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35年,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故①发生在1635年;②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故②发生在1644年正月;③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③发生在1643年④1644年4月,李自成率起义军进攻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故④发生在1644年4月;故C①③②④正确,ABD错误。5.如图1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图1A. 弘扬了中华传统艺术 B. 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C.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 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的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 故选:C。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代《流民图》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6.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是( )。A. 废井田,开阡陌B. 颁布均田令C. 实行青苗法D. 实行“一条鞭法”【答案】D【解析】A 项错误,“废井田,开阡陌”为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废井田”是废除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开阡陌”是允许人们开垦无主荒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B 项错误,均田令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开创性措施。鉴于北方多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 项错误,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D 项正确,“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故正确答案为 D。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一一《明季北略》材料二 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孑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一一康熙(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什么样的社会背景?(2)材料一中“闯王”指的是谁?他进入中原后,提出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3)材料二中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中,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4)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明朝末年。农民起义。(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3)原因:用兵致使国家财力、兵力衰竭:赋税繁重,民心离散;李自成借机发展壮大。目的:吸取明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4)根本原因是明朝腐朽的专制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