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构建知识框架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P36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是复合判断。①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简单判断基本要素是概念;②复合判断是由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复合判断的构成要素是判断。复合判断及其种类01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运用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即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组成:(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教材是育人的工具,不仅传递知识,更承载价值。联结词联结词联结词支判断支判断支判断表示判断之间的关系,将支判断连接为一个完整的复合判断的语词。“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要么......要么......”“只要.....就......”注意: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常见的连接词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3. 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对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加以断定。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3. 复合判断的种类:“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对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加以断定。“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心可以热,但头要冷。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走,要么留,唯独不好后悔。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练一练:指出下面判断分别是哪种类型的判断?①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或焦虑。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④自私不是美德。⑤小明信任小华。复合判断联言复合判断选言复合判断假言简单判断关系简单判断性质课堂练习正确运用联言判断02P37联言判断小华反驳的话不符合逻辑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联结项联言支联结项联言支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可能有三种情况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小浩认可散文文笔生动,但是否认了散文富有哲理。所以他不同意小华观点。没有自相矛盾所以小华的反驳,不符合逻辑。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 联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例如:“泰山既雄伟,又壮丽。”这个联言判断断定了“泰山雄伟”和“泰山壮丽”这两种事物情况的同时存在。2.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联言支联结项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①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此商品物美价廉。)3. 公式:P并且Q,表示为p∧q ,“∧”读作“合取”。(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①并列复句(没有主次之分):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②递进复句(顺序固定,后句比前句更进一层):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小晴不但会说英语,而且还会说韩语。③承接复句(一个接一个有先后顺序):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④转折复句(前后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我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知识拓展:联言判断知识拓展:联言判断(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①主项相同:“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②谓项相同:“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小刘和小赵是球迷。”(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此商品物美价廉。(此商品不仅物美,而且价廉)知识拓展:联言判断VS关系判断方法: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①变成“小王是教师,小李也是教师”,句子成立。②变成“小王是同乡,小李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思考:①小王和小李是教师。②小王和小李是同乡。以上属于什么判断?联言判断关系判断4. 联言判断的真假 (逻辑性质)(1)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2)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3)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注意: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值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也不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又是脊椎动物(q)p为假,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p为真,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p为假,q为真,故该判断为假;p为真,q为真,故该判断为真。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真 真 真判断口诀:【全真为真,一假则假】5.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人事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注意】关于联言判断: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3.恰当运用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屡败屡战;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结项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有助于将多种情况综合起来、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使思考更周密,判断更恰当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意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全真则真,一假则假小结正确运用选言判断03P38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正确持竿进城的方法。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进城的方法之外,还有另一种进城方法——前后纵向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方法正好可以满足条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1. 使用选言判断的必要性: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2、选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选,就是选择的意思。选言判断是对可能的情况进行选择。即:在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或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例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或者是社会影响不好,或者是家庭不和睦,或者是学校教育不力。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2)联结项: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如: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不是... 就是...(3)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3、选言判断的结构(逻辑结构):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P39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联结项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选言支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有什么区别?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 选言判断的分类:(1)选言支关系的两种情形:P39-1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例:胜利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关系,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2)选言判断的分类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选言判断叫相容选言判断。常用联结词: “或者”“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2)选言判断的分类①相容选言判断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判断叫不相容选言判断。常用联结词:“要么……要么……”“不是……就是……”判断以下判断属于哪类判断?(1)明天或者登长城,或者游香山。(2)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3)老张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4)老张是诗人,或是画家。(5)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5. 选言判断的真假:①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真,也可以同真。②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则判断必假。(1)相容选言判断p q p∨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假 假判断口诀:【一真为真,全假则假】公式:“p或者q”,表示为p∨q“∨”读作“析取”。真真真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5. 选言判断的真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真②不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选言支全真或选言支全假公式:“要么p,要么q”,表示为p q ,“ ”读作“不相容析取”p q p 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假真真假判断口诀: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真全假皆为假6.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确定选言判断相容与否)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7.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联结项选言支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有助于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不能误用相容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要求意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种类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一真即真,全假则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小结正确运用假言判断04墨子: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的期限,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不到就死了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种情况存在,那么选择良马固车就可以快些赶到。尽管彭轻生子的双亲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这告诉我们,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决定的。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1、条件联系假言判断与条件联系的关系: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032. 假言判断的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又叫条件判断。例1. 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必会下降。例2.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例3. 只要生病了,身体就会不舒服。 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假言判断组成: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组成。(前件、后件和假言联结项)①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②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③联结项: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联结项可省略。如果…那么…; 只有…才…; …那当且仅当…等3. 假言判断的结构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3)联结项(1)前件(2)后件例如:“如果...那么...” “只有...才...”“...当且仅当...”等。表示条件的判断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2)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图试一试如果没有共产党那么就没有新中国前件后件联结项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分为4.假言判断的类型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①含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②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③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④真值表:有前必有后 、有前无后为假、无前未必无后。判断口诀:前真后假为假 其他均为真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寒流来了 气温下降了寒流来了 气温没下降寒流没来 气温下降了寒流没来 气温没下降√ √√有前件无前件有后件无后件有后件无后件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真 假 假因为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是真,后件是假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其余均为真必然不可能可能可能“p q”(蕴涵)(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原命题为:如果p,那么q;逆命题为:如果q,那么P;否命题为:如果非p,那么非q;逆否命题为:如果非q,那么非p。逻辑学认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同真假的。例如:原命题: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逆否命题:如果气温没有下降,寒流一定没来。原命题:如果天下雨,那么地面会变湿。逆否命题:如果地面没变湿,那么一定没下雨。知识拓展:逆否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非q 非pp q①含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③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年满18周岁 有选举权年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未满18周岁 有选举权未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有后件有后件无后件无后件必然可能可能不可能有前件无前件√√√ ④真值表:(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为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是假的而后件是真的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其余情况,均是真的。p q 只要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假 真 假表示为“p q”(逆蕴涵)判断口诀:前假后真,判断为假,其他为真①含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②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③联结项:“……当且仅当……”“只有并且只有……才……”“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例: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真值表:前后件同真同假这两种情况下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在前件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或者在前件是假后件是真的这两种情况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前假后真,前真后假,判断为假)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是偶数 能被2整除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不是偶数 能被2整除不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有前件无前件有后件有后件无后件无后件必然必然√√ “p q”(读作“等值,等值于”)p q 当且仅当p,则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有前无后、有后无前都为假。判断口诀: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归纳:假言判断的类型种类 主要内容 真假判断 逻辑形式 联结项 例子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前真后假则假, 其余皆为真 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前假后真则假, 其余皆为真 只有p,才有q 只有…才… 没有…就没有.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全真全假皆为真, 一真一假皆为假。 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才.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1)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P42“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5. 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如: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例如:1、喜鹊叫,好事到。左眼皮跳,财要到。右眼皮跳,祸事到。(假)2、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钻了。(真)(2)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5. 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注意:无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联系。6.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1)原因: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2)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一步错,步步错)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7. 判断的重要性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前假后真为假其他均为真前真后假为假其他均为真全真为真一假则假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一真即真全假则假p q 联言判断(P并且q) p∧q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P或者q)p∨q 不相容选言判断 (P要么q) p 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p,那么q p→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 p←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则qp q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归纳总结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假值拓展:假言判断之间的相互转换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以转换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方法一:(1)把前件和后件互换(2)把充分条件的联结词换成必要条件的联结词公式: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例如:如果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二:(1)不改变前后件的位置,分别对前件和后件进行否定(2)把充分条件的联结词换成必要条件的联结词公式:如果p那么q=只有非p才非q例如: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学习方法得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2.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方法一:(1)把前件和后件互换(2)把必要条件的联结词换成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例如: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方法二:(1)不改变前后件的位置,分别对前件和后件进行否定(2)把必要条件的联结词换成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如果要救中国,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公式: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如果没有年满18周岁,就没有选举权。公式:只有p才q=如果非q那么非p拓展:假言判断之间的相互转换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复合判断1.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结构:联结词 + 支判断3.种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联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结构:联言支、联言项3.逻辑性质:一假才假,全真才真选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3.种类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则假不相容选言判断: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为假课堂小结假言判断1.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不存在)的条件判断2.结构:2个支判断(前件、后件)、联结项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判断为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判断为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前假后真都为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