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
政治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第一、二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母权制过渡为父权制。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这( )
①根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体现了不同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
③彰显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④说明部落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恩格斯曾指出,“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这意味着,随着分工的发展,产品交换加剧了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发展进一步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这说明“分工”( )
①促进了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②是导致阶级对立的重要因素
③是随着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 ④是划分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唐·郑遨《伤农》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上述诗句反映了( )
①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圈地运动实际上是把农民从土地上清理出去,完全剥夺农民生存的一片土地,并把农民彻底转化为无产者。在18世纪末期,英国国会通过2000条法令,圈占了300多万英亩土地,使无数的农民再一次丧失土地,转为廉价的雇佣劳动者。英国圈地运动( )
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 ④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有人把当前西方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归结于“福利陷阱”,认为是社会福利导致了西方国家经济下行、债务上升、失业上升,认为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超前了。该观点未看到( )
①经济困境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结果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阶级矛盾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缓冲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917年11月6日,列宁写信给党中央委员会,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在当天晚上逮捕临时政府人员,解除士官生等的武装。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提前于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举行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的影响是( )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②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展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
③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斗争树立了榜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列宁强调:“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同样,在中国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俄国。这是基于(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要中国化 ②中国的国情具有更大的特殊性
③中国的智慧能为世界提供借鉴 ④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根据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具体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基于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有包容一切的品质 ②是科学的伟大理论
③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④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1921年,最具开天辟地历史意义的大事件,非中国共产党成立莫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就像后来毛泽东主席所说,自此“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对象 ②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③使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五四运动通过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刻的思想影响和实际的斗争成果,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得益于( )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 ②中华传统爱国思想的影响
③中国民主革命历程的开启 ④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深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当中,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正确指明了国家革命的前途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进行的战略思想: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材料告诉我们( )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识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相同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
④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某中学政治兴趣小组成员甲拟撰写一篇有关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伟大意义的论文。下述观点能作为该论文论点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极大地改变了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共八大在战略决策、经济建设方针、政治经济理论、党的建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能佐证中共八大伟大历史意义的内容是( )
①推动了我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完善 ②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④科学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53年~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下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因素是( )
①个体经济为繁荣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和发展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国营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某校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十年(1956~1966)主题展”,下列可能在展出中看到的情境是( )
A.文物见证历史:毛泽东同志出席开国大典时穿的中山装及佩戴的主席证
B.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展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图片
C.C919大飞机模型展:机身印有“全球首架”以及“中国印”标识的飞机模型
D.记忆中的安徽省小岗村: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当年按下的红手印图片
16.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谈道:“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启示我们经济建设要牢牢地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印证了生产关系变革必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④没有吸收借鉴好苏联经验是经历曲折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了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为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类型。在奴隶制国家,奴隶被奴隶主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无异于一件活生生的财产,可以随意买卖、调配。奴隶们被迫从事繁重的劳作,不仅得不到任何报酬,还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奴隶主通过残酷的手段和条件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和财富,而奴隶则生活在极度贫困和苦难之中。
(1)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6分)
(2)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出现和形成的。(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如下图)。
图1 图2
图3 图4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过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有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你对此加以评析。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个体农民在后期的发展遇到瓶颈,且分散、脆弱的个体农业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个体手工业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阻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把它们组织起来,使之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动因及其重要影响。
202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B D B D C C D A D B C D B A
1.A 母权制过渡为父权制,“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这根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彰显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①①当选,原始父系氏族社会中不存在阶级划分,②不选;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④错误。
2.A 根据材料,“分工”促进了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导致阶级对立的重要因素,①②当选,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才出现的,③不选;材料不涉及社会分工和社会形态之间的联系,④不合题意。
3.B 上述诗句反映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说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①④当选;诗句没有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内在联系,②不合题意;诗句没有体现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不合题意。
4.D 英国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③④当选,英国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并未延缓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①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错误。
5.B 认为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超前了,该观点未看到经济困境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结果,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缓冲作用,①④当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②错误;③说法错误,应该具体分析。
6.D 由材料可知,此次武装起义是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为无产阶级斗争树立了榜样,③④与题意。①②是巴黎公社的意义。
7.C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在中国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俄国,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中国的国情具有更大的特殊性,②④当选;①是要求,不是原因;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智慧为世界提供借鉴,③不合题意。
8.C 根据材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是科学的伟大理论,②③当选;①包容一切说法错误;社会历史性是共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也不是原因,④不选。
9.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最具开天辟地历史意义的大事件,自此“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①④当选;民主革命对象没有根本改变,①不选;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②不选。
10.A 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得益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中华传统爱国思想的影响,①②当选;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①不选,设问强调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原因,不是强调其影响,①不合题意。
11.D 根据材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当选;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①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本质区别,③错误。
12.B 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改变了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①①当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非是理论成果,②不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不选。
13.C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②④当选;我国“一五”计划在此之前早已制定,①不选;此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完成,③不选。
14.D 国营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因素,②④当选;当时的个体经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①不选;国家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不选。
15.B 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不在1956~1966年这个时间段内,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顺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1965年开始正式研制,1970年发射成功,可以纪念“两弹一星”元助,故B符合题意:C919大飞机是在2017年首飞的,不在1956~1966年这个时间段内,故C不符合题意,安徽省小岗村的改革是在1978年,也不在1956~1966年这个时间段内,故D不符合题意。
16.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印证了生产关系变革必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启示我们经济建设要牢牢地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与国情相适应,①②符合题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③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分)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2分)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2分)
(2)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出现阶级分层现象,(4分)院治阶级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和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建立国家以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4分)
18.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3分)欧洲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
作为指导,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前提;(3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分)
19.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分)
20.动因:党的领导是促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政治保证;(4分)个体农业经济,个体手工业经济难以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4分)(若答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可酌情给分)
影响: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分)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分)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