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凌源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凌源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思想政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1~2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为了介绍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你可以选择的情境是( )
①部族长老以文本的方式发布居住规划
②人们用磨制的石器翻耕土地,播种种子
③为了捕获猎物,某部落民众一起上阵
④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平均分配的食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相较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以下对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制农具被大规模推广,耕作技术有显著进步
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C.金属工具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开始分工,国家开始出现
3.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这句话充分说明(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具有历史性
③国家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在阶级社会,国家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③“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共产党宣言》)④“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下列选项与材料主旨相一致的是( )
①资本家雇佣工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③资本家千方百计榨取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雇佣工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告诉我们( )
①《共产党宣言》从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的蓝图
②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世界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9月,美国B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的组装工厂有约3.3万名工人决定罢工,以表达对该公司此前与其最大工会“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达成的一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次罢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
②此次罢工属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③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
④此次罢工说明工人摆脱了工会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创始人”,肯定他们的学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和“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受限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窠臼。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从理性等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④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合理设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29周年。恩格斯出身显赫却为贫民和工人奔走一生,他和挚友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掀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下列属于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理论有( )
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③《共产党宣言》④“新和谐公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图是一枚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邮票。如果请你为该枚邮票中的历史事件写一段解说词,下列选项
合适的是( )
①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840年,英国炮舰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由此,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接受西方贸易制度和国际法观念,并用不平等条约强制中国开放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经济体系被打破,天朝神圣王权被侵犯。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昔日天下的“中心”沦为西方世界的边缘。为此,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主④实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严复等急切地想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寻找改造中国的武器和法宝。不过,这些在欧洲和西方国家行得通的做法与想法,放到中国却“水土不服”。这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还没有传入中国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且具有妥协性
④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实际上这是开天辟地一声雷。响雷过后,革命的火种已然点燃,中国的沉沉黑夜开始渐渐露出曙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极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下列选项均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其中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具有指导意义的是( )
①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第一次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
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④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以下是1952年和1956年底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较表。据图可以得出1956年底( )
①私营经济被排除在国民经济之外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我国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1957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前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存在就是要在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补上发展生产力这一课,从而为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前提。由此可见( )
①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应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领导
④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必然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对此,有人认为,中国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可作为反驳该观点的是( )
①政治上已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经济上需要建立匹配的制度
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上帝国主义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亟须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会议( )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③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④提出我国应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说过:“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B.坚持独立思考,拒绝他国治国理政经验的影响
C.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没有规律可循
2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开始领导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遭到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其中包括( )
①实行“一化三改”,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进行伟大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④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2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马克思认为,大工业生产方式具有一种跳跃式的扩张能力,他说:“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地跳跃式地扩张的能力。”在现代工业周期中,生产规模突然的跳跃式的膨胀是它突然收缩的前提和首要原因,大工业的这种巨大的迅速扩张的能力,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前提,而“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引发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结合材料,运用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巨大的挫折,一些共产党员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产生了怀疑,感到迷茫。这时,邓小平同志掷地有声地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事实已经作出了有力证明。当前,无论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共产党,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通过组织重建和政策调整,基本上克服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动荡与混乱的局面结束,一些党的力量还有所发展。在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越南、老挝和古巴都相继推行了改革开放或革新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仅从经济成就来看,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古巴从1994年开始致力于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
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神州大地,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顾,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的理解。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
我国“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思想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1.D2.C3.D4.B5.B6.D7.A8.B9.A10.C11.A12.B13.C14.D15.C16.A17.C18.A19.C20.D
21.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该观点认识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2分)同时,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
22.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1分)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分)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取得显著发展。(1分)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快速发展。(1分)
2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2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分)
24.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前提。(1分)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和稳定的国内环境。(1分)
③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1分)
④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一五”计划的完成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