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2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设计 (第2课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2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设计 (第2课时,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加深学生对“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的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做到小点儿声。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在不同场合下的感受。
3.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我们小点儿声”的原则。
难点: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在不同场合下判断并调整自己的声音大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公共场所的图片或视频、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小组讨论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 2. 播放一段公共场所嘈杂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噪音带来的不适,引出本课主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带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在公共场所需要尽量减小自己的声音呢? 学生A:老师,我记得您说过,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会影响到别人,比如图书馆里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如果我们大声说话,就会打扰到他们。 老师:非常好,A同学理解得很到位。确实,公共场所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空间,我们需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 老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正身处一个热闹的公共场所,比如火车站或者市场。接下来,我将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一下噪音带来的感受。 (播放公共场所嘈杂的视频) 老师:好了,音频已经播放完毕。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你觉得这样的环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 学生B:我觉得很吵,耳朵都快受不了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学生C:是啊,我也感觉很不舒服。噪音让我感到烦躁和不安,甚至有点想快点离开那里。 老师: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确实,噪音不仅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还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尽量减小自己的声音,不仅是一种礼貌和修养的体现,更是对我们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表现。 老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公共场所做到小点儿声,以及这样做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宁静的公共环境。
(二)新知学习
1. 情景模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医院、电影院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这些场合下应该如何保持安静。 2.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做到小点儿声。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3.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因大声喧哗而引发的不良后果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老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公共场所图片,比如图书馆、医院和电影院。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想一想在这些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打扰到别人呢? 学生A:老师,我知道!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轻声细语,不要大声说话,因为大家都在安静地学习。 老师:非常好,学生A!你的观察很仔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想法,分组讨论一下,在每个不同的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到“小点儿声”。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稍后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 老师:时间到!现在请第一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学生B(代表第一组):我们组认为,在医院里,除了必要的交谈,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因为病人需要休息。而且,走路和说话都要轻声,避免使用手机时发出过大的声音。 老师:非常棒,第一组的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接下来,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如何做到“小点儿声”,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我会给出几个场景,比如图书馆借书、电影院看电影等,大家分组进行模拟,看看谁做得最好。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老师: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通过角色扮演,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在不同场合下保持安静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因为大声喧哗而引发的不良后果。请大家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它们的发生。 (老师呈现案例,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C:老师,我觉得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大声喧哗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矛盾。我们应该增强自我意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 老师:总结得非常到位,学生C!确实,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希望今天的课程能让大家更加明白,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仅是一种礼貌和修养,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社会环境吧!
(三)巩固练习
1. 判断题:设计一系列与“我们小点儿声”相关的判断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分享答案及理由。 2. 情境应对:给出几个具体的情境(如朋友在图书馆大声说话、家人在晚上看电视声音太大等),让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通过一些判断题,加深一下对“我们小点儿声”这个主题的理解。请大家认真审题,然后举手回答。 (1)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大声讨论问题,让老师听到我们的声音。 学生A:不对,老师。在课堂上,虽然我们需要积极参与讨论,但应该保持适当的音量,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讲解。 老师:很好,A同学理解得很到位。在公共场合,特别是课堂这样需要安静聆听和思考的环境,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音量。 (2)图书馆是看书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小声地和朋友聊天。 学生B:我觉得这也是不对的。图书馆是静谧的学习环境,即使是小声说话也可能会打扰到其他读者。我们应该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学习空间。 老师:B同学分析得很全面,图书馆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安静环境,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如果电影情节太紧张,我们可以大声叫出来释放情绪。 学生C:不对,老师。电影院也是公共场所,我们需要遵守观影礼仪,尊重其他观众的感受。即使电影再精彩,我们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表达。 老师:C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遵守,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2. 情境应对环节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情境,请大家思考并分享你们的应对策略。 情境一: 朋友在图书馆大声说话,你会怎么做? 学生D:我会先轻声提醒他,这里是图书馆,需要保持安静。如果他不听,我会请图书馆的管理员来帮忙协调。 老师:D同学的处理方式既温和又有效,值得我们学习。 情境二: 家人在晚上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了你休息,你会怎么办? 学生E:我会先和家人沟通,请他们把电视声音调小一些。如果沟通无果,我会尝试戴上耳塞或者去其他房间休息。 老师:E同学的处理方式很成熟,既考虑到了自己的需求,也尊重了家人的感受。 情境三: 在公交车上,有乘客大声打电话,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学生F:如果可能的话,我会礼貌地提醒他注意音量。但如果他不太在意或者没听到,我会选择换个位置,尽量远离噪音源。 老师:F同学的应对策略很灵活,既尝试了解决问题,也保护了自己的权益。在公共场合,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声音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感受,从而自觉做到小点儿声。 3.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一个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孩子。 老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结束之前,我想请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了什么呢? 学生A:我们今天学了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 老师:非常好,A同学回答得很准确。确实,我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保持安静这么重要呢? 学生B:因为如果我们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可能会打扰到别人,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老师:B同学说得太棒了!确实,我们每个人的声音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你正在图书馆看书,旁边的人却在大声聊天,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C:我会觉得被打扰了,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看书。 老师:没错,这就是同理心。当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就能更加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一定要小点儿声,不要打扰到别人。 老师:那么,除了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我们还能怎么做来展现我们的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呢? 学生D:我们可以主动帮助别人,比如给老人让座,或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学生E:我们还可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说脏话,不要随便嘲笑别人。 老师:D同学和E同学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礼貌和尊重不仅仅体现在声音大小上,更体现在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中。我希望大家都能将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一个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全体学生:能! 老师:非常好,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并在生活中积极实践。下课!
五、作业布置:
1.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在公共场所中人们是否做到了小点儿声,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与家人分享本课所学内容,并一起讨论如何在家中营造安静的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