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二课。本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的内容,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妥善处理垃圾,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难点: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垃圾袋、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首小诗《家》,引导学生回忆并朗读。随后,教师出示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地方的环境卫生状况,引出课题《我们不乱扔》。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温馨的小诗,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家的温暖和舒适,然后我们一起朗读这首《家》。(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开始朗读) 教师:非常好,大家的朗读充满了感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那么,除了家,我们还有哪些常去的地方呢? 学生A:学校! 学生B:还有社区,我经常在社区里和小伙伴一起玩。 教师:没错,学校和社区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展示照片) 教师:看到这些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这些地方的环境卫生状况如何? 学生C:我觉得学校的操场很干净,每次放学后都有阿姨打扫。 学生D:但是,有时候社区里会有一些垃圾没人清理,看起来不太舒服。 教师:确实,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题目叫做《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不乱扔”是什么意思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E:“不乱扔”就是不要随便丢垃圾,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学生F:如果大家都不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就会更加干净、美丽。 教师:非常棒!大家的理解都很到位。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怎样才能做到“不乱扔”,让我们的学校、社区乃至整个城市都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习新课
1. 我喜欢哪种情景: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两幅图片,让学生对比并说出更喜欢哪一幅。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2. 不只是为了干净: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随后,教师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图片和担惊受怕的调查数字,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严重后果。最后,教师出示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两幅图片。(展示图片)一幅是干净整洁的教室,桌椅摆放整齐,窗明几净;另一幅则是垃圾遍地的教室,看起来杂乱无章。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更喜欢哪一幅图片所展示的情景呢? 学生A:我喜欢第一张图片,那个教室看起来很舒适,让人想在里面学习。 学生B:我也选第一张,干净的环境让人心情好,学习也更有动力。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倾向于干净整洁的环境。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这样的环境呢?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教材内容,谁能告诉我,干净整洁的环境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学生C: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让我们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减少病菌的传播,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 教师:说得很对!干净整洁的环境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不仅让人心情愉快,还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为了保持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不只是为了干净”。请大家思考一下,当我们手中有垃圾时,我们会怎么做?你会把垃圾放在哪里呢? 学生D:我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 教师:非常好,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做法。但是,如果大家都随意乱扔垃圾,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请大家看这几张图片。(展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图片和担惊受怕的调查数字) 学生E:哇,这么多垃圾,看起来好可怕!这样的环境肯定很不舒服。 学生F:而且,乱扔垃圾还会污染环境,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甚至可能引发疾病。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到位。乱扔垃圾确实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威胁到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垃圾呢?请大家看这几张情境图片,我们一起来分析并讨论一下。 (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等) 学生G: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可回收的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开来放,这样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还能回收利用一些资源。 教师:非常好的建议!垃圾分类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通过分类投放,我们可以将可回收的物品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在学校或社区内捡拾垃圾、分类投放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清洁工人的辛苦和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老师:接下来,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要走出教室,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我们将分组进行,有的小组会在学校里捡拾垃圾,有的小组则会去社区里做同样的工作。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A:老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了!这听起来非常有趣,而且还能为环境做出贡献。 老师:很好,A同学。这正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不过,在开始之前,我想提醒大家几件事情。首先,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大家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其次,我们要尊重每一位清洁工人的工作,他们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环境默默付出。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活动,真正体验到清洁工人的辛苦,并理解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学生B:老师,我们分组之后具体要怎么做呢? 老师:B同学问得很好。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位组长负责带领大家。你们会领取到一些垃圾袋和手套等必要的工具。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请大家尽量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比如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要分开。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清洁工人的负担,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学生C:老师,如果我们遇到了难以分类的垃圾怎么办呢? 老师:C同学的问题很实际。如果在分类过程中遇到了不确定的垃圾,可以先放在一旁,等回到教室或者咨询专业人士后再进行分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分类垃圾,而不是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 学生D:老师,我觉得这次活动不仅能让我们为环境做出贡献,还能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老师:D同学说得非常对。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捡拾垃圾活动,更是一次锻炼我们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我们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好机会。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次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满怀期待地准备开始他们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分组行动起来,有的在学校里认真捡拾垃圾并进行分类投放;有的则前往社区参与清洁工作。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清洁工人的辛苦和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乱扔垃圾的危害以及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制定环保行为规范小探究,为保护和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程就要接近尾声了。在这节课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乱扔垃圾的危害,也了解了保持环境卫生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那么,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呢? 学生A:老师,我了解到乱扔垃圾会污染我们的环境,还会对动植物造成伤害,甚至影响我们的健康。 老师:非常好,学生A总结得很到位。那么,谁能再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持环境卫生呢? 学生B:老师,我觉得保持环境卫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老师:没错,学生B说得很好。保持环境卫生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后代和整个地球。那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想过如何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呢? 学生C:老师,我会尽量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不乱扔在地上。 学生D:我还会提醒身边的人不要乱扔垃圾,一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都有很好的环保意识。那么,接下来我希望大家能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我们可以从家里开始,做好垃圾分类;在公共场所,看到垃圾就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还可以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和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继续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