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作过这样的概括: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可见,世界文化就是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发展起来的,世界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2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明确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要求;
学会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文化交流的意义及要求(重点)
2.文化交融的意义及要求(重点)
3.文化交流、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难点)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认同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树立正确的文化交流意识,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公共参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
◆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申汲取过营养。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同时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P106:阅读与思考
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译经19年,共译经74部,丰富了祖国的文化。他还把秦王破阵乐和老子的《道德经》介绍到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亲身经历的110个和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成为今天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和中亚、西亚、南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中外文化交流
利玛窦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期间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官员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技知识。撰写的《天主实录》,与徐光启等人共同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带给中国许多科学知识,许多中文词汇,如点、直角、垂线、平行线、圆、几何、星期等等以及汉字“欧”等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思考:文化为什么能进行交流?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注意:①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既要“引进来”,欢迎外来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坚持“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注意:②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文化交流中要吸收和借鉴各国有益文化,为中华文化服务;同时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落后腐朽的成分,警惕文化渗透。(有利有弊)
走出去≠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
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
(文化霸权主义)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 文化交流的作用/意义 P106一段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唯一动力;社会实践是根本动力;
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2)其它途径:
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靠什么传播):
大众传媒(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P106:阅读与思考
【分析】:
(1)从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由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2)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外国的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这些物品是文化载体,它们一方面以物品形式交易,另一方面,它们自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
(3)古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走的是一条和平合作之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环境,这启示我们: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应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2.文化交流的背景与要求
(1)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要求:
①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P106-1
②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P107-1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P107:阅读与思考
文化交融≠文化统一≠文化趋同
文化交融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既丰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荣世界文化。不能说成文化趋同或逐渐统一。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西方芭蕾
中国杂技
杂技芭蕾《天鹅湖》
1.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融? P107二、三段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③对本国而言: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④对世界而言: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1)文化交融的作用
正确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
内涵 文化之间有差异,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文化之间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具有世界性
辩证关系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错误倾向 只看到差异,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 只看到文化的共性,抹杀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对中国的意义 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对世界的意义 ①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对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在经济上互利共赢、政治上相互理解(对政治、经济)
拓展:文化交流的意义
2.如何推动文化交融 P107三段
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补充: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p105)
②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p106)
③ 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p107)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决反对“文化复古主义”与“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观点
归纳: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措施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区别 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 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
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联系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墨西哥鸡肉卷:有番茄丁、生菜丝、胡椒、蛋黄沙拉酱和墨西哥风味莎拉酱。
老北京鸡肉卷里有黄瓜条、京葱丝、甜面酱和汉堡酱。
传入中国——文化交流
创造出中西合璧的美食——文化交融
墨西哥鸡肉卷
基础
本课小结
文化交流
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
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
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的要求
文化交融的原因
文化交融的意义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交流的原则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文化交流要求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
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文化发展的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易混易错】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
【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解析】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4.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相互借鉴,但不是日趋同一,文化交流、交融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5.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6.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解析】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2024陕西咸阳适应性测试)瓷器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片之一。而在这个“文化名片”中,也包含着众多外来文化元素,比如唐代的许多瓷器极具胡文化元素,出土文物中有许多胡人牵马俑、胡人伎乐俑等;明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时所带的瓷器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瓷器中的外来文化元素从一个侧面(  )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注重借鉴外来文化成果
②展示了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精神标识
③反映了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融汇世界文化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典例精练
(2024浙江浙东北联盟联考)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让西方人体会到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他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也让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这说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有其价值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对立的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典例精练
(2023江苏徐州一中月考)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说明(  )
①中国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B
典例精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