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不忘本来”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前提
丰富
目标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
目标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BY YUSHEN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要求
3.文化作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4.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5、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自主学习
第一目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中特社义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体
指导思想
注意: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多元化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习近平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
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原因
要求
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让我们的文化服务于人民。
——习近平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
思考: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和人民有什么样的关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原因
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求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文艺工作者)
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文艺工作者
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社会实践
①靠民
②为民
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
原因
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要求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图书馆、博物馆)
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归纳总结
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文艺工作者;
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
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社会实践
文化创作的导向:以人民为中心
1.从文化发展的主体看: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P115段3第一句)
2.从文化创作的源泉看: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P115段3第二句)
3.从文化发展的目的看: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P116段1)
小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因)
小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要求)
(1)出发点与落脚点角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P115段1)
(2)文艺创作者角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P115段3最后一句)
(3)国家、政府角度: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P116段1最后一句)
第二目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BY YUSHEN
电视剧《人世间》是一部反映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后40多年的时代剧。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从周家三代的生活角度,展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等重大历史事件。吸引了50后到70后与电视剧人物有思想共鸣的群体,就连80后、90后也加入了观看的大军。是近年来荧屏少有的、收视率极高的一部电视剧。
思考:结合《人世间》的取材背景,分析作品走红的原因?
知识回顾
决定






反映、反作用







物质基础
经济
政治
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1.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必要性(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时代潮流
时代特征
时代特色
时代风貌
时代精神
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知识拓展
文化的时代性
1.文化的时代性的内涵
社会群体文化的存在具有时代特征,代表着时代特色,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2. 文化的时代性表现
①文化的存在是时代性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
②文化的创造是时代性的。所有的文化都是在具体的时代被创造出来的。
③文化的传承和淘汰取决于时代。文化的传承和淘汰并不是对文化形态或文化内容一味地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对其核心部分进行传承、改进、改造。传承与淘汰是同时进行的,但从本质上看取决于时代的需要。
2.文化发展要回答时代问题重要性
注意:
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2.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服务实践。
3.文化对时代是影响,不是决定。
(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2)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3)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小结:为什么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文化和时代的关系)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一本好书, 可以记录一个时代。 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思考: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分析这些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具有恒久的魅力,往往是因为它们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2020·新课标I)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这表明
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②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③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小试牛刀
群众喜闻乐见是主观的,不是客观标准
社会实践和生活才是源泉
第三目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长安三万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颠覆性的改编,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合,指出了一条新路。
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思考: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1、融通不同资源要求:
要求: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求:
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① 原则: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文化发展必须实现综合创新
② 具体做法: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③ 结果:通过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习近平
1、“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
3、“面向未来”,就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传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创造。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
知识拓展
知识整合: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角度,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背重点)
知识整合
归纳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4)创作导向(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
(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必由之路: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的总要求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 文化发展融合不同资源的要求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2. 文化发展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文化作品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
2.回答时代问题的原因
自信自立
以人民为中心
原因
要求
zrbj-004
zrbj-004
zrbj-004
本框小结
(回答为什么)
(2022·湖北高考)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点练习
文艺创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不是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材料没有体现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D
1.去年,歌曲《罗刹海市““火爆出圈”。歌曲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奇幻故事,作品保留了原文荒诞、讽刺的精神内核,并引入东北民歌靠山调的韵味。它独特的歌词和魔性的曲调,让人们在唱念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该作品的成功出圈在于( )
①能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
②融通了古今中外文化资源
③满足了人们对各种各样文化的需求
④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广彩是一种产自广州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它融合了北方传统瓷艺彩绘与岭南派技法、中国彩瓷工艺与西洋瓷艺及绘画技术,仿照织锦图案,绚彩华丽,辉煌夺目。广彩作品在题材上不拘于传统的花鸟鱼虫,拥抱年轻人喜爱的卡通等潮流形象,生产出手机壳、保温杯等跨界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广彩的发展说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交融才能实现其价值
②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使其更具生命力,
③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可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融通不向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A.①③ B.①4 C.②③ D.②④
D
3.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航拍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
①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②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电影《隐入尘烟》以西北甘肃农村为背景,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一对农村夫妇艰辛而温馨的生命旅程故事。他们虽渺小、卑微,但却活得坚定而积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受到普遍好评,赢得票房大卖。这表明( )
①优秀文艺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④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主旋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讲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主创人员深入广西百色实地走访,将镜头聚焦于真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充满泥土味、接地气,触动人心,好评如潮。这启示我们( )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都是对真实生活情境的还原
②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③文艺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
④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传播的形式和广度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