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哲学与文化
哲学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时代精神的精华
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阐释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框内容,坚信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本框内容,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正确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感悟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公共参与: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目标展示
教学重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教学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买办阶级专政,要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人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最终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认识)
一.真理是客观的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真理
主观与客观不符合
谬误
主观与客观不符合
谬误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实 践
实 践
实 践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形式
内容
对象
认识
客观对象
相符合
正确的认识
不符合
错误的认识
真理
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谬误
一.真理是客观的
小马过河
松鼠叫道:“别过河,河水很深,你会淹死的!”
“孩子,河水很浅,刚没小腿,你能蹚过去。”老黄牛笑眯眯地回答。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实 践
小马能不能过河
一.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最基本属性——客观性(真理绝对性)
为什么真理具有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是客观的。
(2)真理的检验标准(即实践)具有客观性。
(3)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方法论 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于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中,不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同真理。”
真理与认识主体的身份、地位、学识、职业、人数多寡、主观需要都无必然联系。
①真理只有一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嘴大”(权势大、地位高)真理多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真理是客观的
3.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有用即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辨析:有用的就是真理
拓展延伸
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体现真理的哪些属性?
牛顿
爱因斯坦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俄国十月革命: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
胜利
中心城市起义
失败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胜利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强调时间(当时即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限制
2.真理都是具体的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真理是有条件的
超出了条件和范围: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
脱离了历史条件: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注意: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A.对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
B.统一: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拓展延伸
属性 理 解 误区警示
真理是客观的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
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真理的 客观性
真理的 条件性
真理的 具体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有且只有一个。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①要把握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③正确对待和改正错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属性原理和方法论
拓展延伸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连年战乱到社会稳定,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政府也采取了宽松的生育政策,甚至效法苏联鼓励和支持生育。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1955年3月,在中国人口增长过快这个判断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提出要适当地节制生育。
1979年1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贯彻69号文件,在贯彻中把“最多两个”去掉,变成了“最好一个”,独生子女政策至此正式开始。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哪个特征?
1. 认识具有反复性(曲折性)
②原因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是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 一个过程。
①含义: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 认识具有反复性(曲折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的变化着的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的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具体认识都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
(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为实践发展不断提供指导。
(3)总之,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了认识什么特征?
3.认识具有上升性
指导思想的变化,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入...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不是意味着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往复?如果不是,那么,它的发展趋势又是怎么样的?
①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注意: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
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总趋势前进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主体+客体因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对象+主体+基础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对点训练
2007年,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轨工作494天,获取了中国首幅月面图像和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图、高程图、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图等,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圆满完成“绕月”任务。
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此后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
2024年上半年,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第二项任务嫦娥六号将实施发射,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目前,嫦娥六号正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相关测试,为实施发射作准备。
未来,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最终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实现载人登月。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真理的三个统一
拓展延伸
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质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再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正确反映。
3.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表现在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易混易错辨析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解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X
2.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
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它的人有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
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真理作为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4.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解析: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但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X
X
X
5.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析: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X
6.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解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
7.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8.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推翻已经确定的真理,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解析: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X
X
X
课堂小结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属性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客观的 (最基本属性)
有条件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人不怕犯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和改正错误
原 理
方法论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具体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