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3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体要求 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点)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难点)
【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
【公共参与】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议题: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2、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
4、为什么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时代之基?(难点)
5、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难点)
6、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重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114—P117,边阅读边把关键性句子标注出来,同时思考: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2.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
乌兰牧骑——红色的嫩芽
成立于1957年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支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将演出送到牧民身边,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如今,乌兰牧骑已从零发展到上百个团队,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结合材料,思考:乌兰牧骑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沃土,传递党的关怀,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服务基层群众,为基层的农牧民带去精神文化,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广大牧民群众心中,得到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红色文艺轻骑兵”,
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坚定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适应草原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讴歌时代,传递时代精神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习近平
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与人民有何关系?
指导思想一元化
主体
与党的群众路线一致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原因
要求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原因
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求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笔记:1.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文艺工作者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文艺创作者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
原因
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国家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1.为什么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时代之基?(难点)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文化和时代的关系)
(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必要性
重要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注1: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服务实践!
注2:文化对时代是影响,不是决定!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哪吒》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颠覆性的改编,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合,指出了一条新路。
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功夫熊猫》系列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
50.35亿
46.86亿
22.45亿美元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难点)
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重点)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1)原则: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3)成果: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链接知识:1.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创新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重点)
2、艺术家的灵感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误区集锦:
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人民才是主体)
(社会实践、生活是源泉)
3、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文化强固
(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素质)
5、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融通不同资源
(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知识总结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出发点和落脚点
01
02
03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创作源泉
根本目的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
文化要回答时代问题(关键)
指导思想
古今中外资源
1.(2022·天津)自1987年创办以来,中国艺术节始终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惠民活动和特色文旅活动,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开展艺术惠民活动是基于( )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
④发展文化产业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①③:中国艺术节始终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惠民活动和特色文旅活动,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开展艺术惠民活动是基于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②说法错误。
④:发展文化事业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说法错误。
【直击高考】
2.(2020·新课标I)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这表明( )
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②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③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是否受欢迎的一个标准,但不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①错误。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这说明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②正确。
③: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③错误。
④:“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的背景下创作的”说明文艺创作也立足于时代;“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说明优秀的文化对时代发展的引领作用。故④正确。
【直击高考】
3.(2022·全国甲卷)2022年2月举办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誉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近3000名中外运动健儿闪耀赛场,18000多名赛会志愿者默默奉献,2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纪录被刷新,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这表明
①体育运动以彰显文化自信为根本价值追求
②人民是体育运动的价值创造者和价值享受者
③体育运动具有塑造人生、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
④体育运动是消弭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体育运动能彰显文化自信,但不是以彰显文化自信为根本价值追求,①错误。
②③:从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者,以及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来讲,本届冬季奥运有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的奥林匹克格言。这表明人民是体育运动的价值创造者和价值享受者,体育运动具有塑造人生、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②③正确。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体育运动消弭文化差异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直击高考】
4.(2022·广东高考)艾思奇被誉为“善用大众话语的人民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一书以大众话语为载体,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起来,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②先进文化只要走进大众,就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但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①排除。
②:文化是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排除。
③:《大众哲学》一书以大众话语为载体,将深奥的理论与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起来,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故③符合题意。
④:他的《大众哲学》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起来,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故④正确。
【直击高考】
5.(2021·浙江高考)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入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它( )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
④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故①不选。
②:选项与设问的因果关系颠倒,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山海情》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人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这体现了该剧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故③④正确。
D
【直击高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