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是怎样做的?
制定食品安全法,并依
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
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夯实法治基础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自主学习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重点)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重难点)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怎样的法治发展进程?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新方针分别是什么?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重点)
01选择法治道路
延迟符可删除
法治,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意味着依法治理。相对于人治而言。
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是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vs
谈谈对“法治”和“法制”的理解
法治需要法制
延迟符可删除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①对人民: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思考1:国家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积极影响?
《美国宪法》
《法国民法典》
《中国宪法》
《德国基本法》
②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延迟符可删除
思考2:国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者体现法治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的积极作用?
②对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延迟符可删除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840年以前
(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1840年以后(近代)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如今
人治社会: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探索法治建设,确立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变法改制——失败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延迟符可删除
小结: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作用)
①对人民: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对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延迟符可删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食品的需求从单纯的数量满足转变为对质量、安全、营养等多方面的追求。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诉求。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为了回应公众的关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2009年2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安全法》并于同年6月1日施行。2021年4月29日第二次修正
思考3:在菜里非法添加硫酸庆大霉素违反了什么法律?为什么要制定这部法律?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但,毒大米、毒猪肉、毒……屡屡出现。
良法
善治

=
法治
(2)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
延迟符可删除
小结:实行法治的要求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②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02 描绘法治蓝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
中国的法治进程
人治
变法改制
新中国成立后
探索法治进程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1978年
199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
2018年
2007年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同意领导。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2002年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重要目标。
2020
《民法典》颁布;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地位: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基础)。(十六字方针)
小结: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司法机关
政府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前提)
(关键)
(保障)
(基础)
◆使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思考4:请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说说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 习近平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①建设法治中国, 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小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5.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应怎么做?
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在实践生活中,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贡献。
延迟符可删除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重要性)?
1.法治的要求?
4.1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
法治道路
描绘
法治蓝图
3.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行动指南、总目标、十六字方针?
延迟符可删除
课堂练习
1.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广告词是这样说的:“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B.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唯一标志
C.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D.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已经实现
A
延迟符可删除
B
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治中国建设,青少年应做到( )
A.科学立法,完备体系
B.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C.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D.公正司法,廉洁高效
延迟符可删除
3.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猜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我国针对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体现了(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坚持科学立法,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法律依据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B
延迟符可删除
4.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出台,将有利于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有效规范民众的一切民事行为。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 .《民法典》的诞生,标志我国已经实现了法治
B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 .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D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A
谢谢聆听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