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三单元 第八课 8.1认识生命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8.1《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第八课 生命可贵第1课时 认识生命课标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的 “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 “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教材分析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特点,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代际生命的继续;精神生命的传承,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将自己生命与家庭、与祖国、与整个人类融为一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道德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生命话题的兴趣。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通过分享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懂得生命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热爱生活,提升道德修养。2.责任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命有接续,明白生命接续精神传承的意义,积极担当社会使命和责任,培养责任意识。3.健全人格: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 生命的特点难点 精神生命的传承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人的一生》。教师:在自然界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生命从大千世界脱颖而出,积极主动地创造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我们应如何认识并正确对待生命呢?今天,让我们开启生命的学习之旅,探寻生命的奥秘,一起学习“认识生命”。二、讲授新课活动一:阅读教材P60“生活观察”。同学们,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仪式,出生、加入少先队、加入共青团、成人礼……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材P60“生活观察”,分享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哪些?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仪式?从这些仪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分享交流,教师点评总结。教师:奇妙的生命让大千世界充满色彩与活力。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归纳: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活动二:观看视频《我的身体密码》。请跟同学对比你们的指纹,你能找到跟你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同学吗?归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约为640亿分之一,即使双胞胎也是如此。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故其被称为“人体身份证”。思考:除了指纹,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呢?提示:人脸识别、基因密码等。归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结论: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活动三:名句赏析。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提问:这体现了生命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结论: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活动四:观看视频《袁隆平:梦想不息》。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他90多岁仍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研究事业。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这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呢?归纳: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活动五:说一说: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提示:家人有了新的身份、生命的接续与传承等。归纳: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活动六:阅读材料《袁隆平生前愿望达成》。2020年12月,袁隆平院士提出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3 000斤攻关研究与示范项目。2021年11月26日,由袁隆平院士生前亲自部署、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承建的广州市黄埔区洋田村稻田间传来喜讯:晚稻平均亩产为726.4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测产平均亩产783.1公斤,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 509.5公斤。思考:袁隆平生前的愿望得以实现,杂交水稻的研究得以传承体现了什么?归纳: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杂交水稻的研究不仅仅是袁隆平一个人的事业,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事业。结论:4.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活动七:阅读雷锋故事材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树起了一座巍峨不朽的精神丰碑。60多年后的今天,雷锋精神依然生机勃勃、浸润神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思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体现了生命有什么特点?结论:5.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拓展延伸:生活中你了解哪些精神生命的传承呢?举例说明。提示:长征精神、体育精神……归纳: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活动八:学以致用,练一练。教师展示课堂练习,提问:这些名言警句体现了人的生命的哪些特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莱布尼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提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开启生命的学习之旅,感受着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有限的,生命代代接续,死亡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略)六、教学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