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热爱伟大祖国,拥护民族政策,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道德修养 :增强热爱各族人民情感,培养团结友爱、理性认识民族平等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 :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平等的职责。 责任意识 :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健全人格 :通过课程学习,形成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
教学 重点 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 难点 民族团结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小调查:你吃过螺蛳粉吗 它到底有什么魅力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思考:你能从材料中得出什么信息? 提示:柳州螺蛳粉生动体现了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融互鉴也是各民族经济互相依存的见证。
授新课 民族分布图: 思考: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 么呢 提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材料分享: 材料一: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 材料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做民族工作,多次到民族地区视察调研,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奔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思考:三则材料分别对应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哪一方针 提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法律链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思考:你怎样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提示:①地位平等: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权利义务平等: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 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图片分享: 思考: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权≠高度自治≠完全自治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法律链接:《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思考: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提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图片分享: 思考:为何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提示: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相关链接:70年前的西藏经济凋敝贫弱、社会封闭落后,西藏消除绝对贫困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如今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思考: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提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材料分享:材料一: 2023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286元,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人均寿命达到72.19岁,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20.38万人次,2023年西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居全国第1位。70年前的西藏经济凋敝贫弱、社会封闭落后, 西藏消除绝对贫困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如今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材料二:对口援藏:推动西藏繁荣发展的重大创举 从1994年至2022年,先后有10批共11900名援藏干部人才奋战在高原各地。不断加强同各对口援藏省市的协调,探索与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协同发展产业合作以及援藏工作管理新模式,统筹融合经济援藏、产业援藏、科技援藏、就业援藏、扶贫援藏等,以及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实现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帮扶,逐步向产业培育、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的“造血式’帮扶转变仅'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就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 如此坚持不懈地对口援藏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相结合,不仅带来西藏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在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中不断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重庆采取了哪些援藏措施? 提示: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近年,山东投入援疆资金 13.26 亿元,为喀什地区新建和护建教学场所 127所;选派 913名教师和 2600余名师范类大学生赴疆支教,帮助提升受援地教育水平。此举有利于()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事业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新疆地区教育事业进步 ③减少危害民族团结的不利因素,消除民族间差异 ④构建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同步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 世纪 50 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问题。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将 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收养。在这里,孤儿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被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化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①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体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展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结成的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③有利于自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表明我国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分布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树上的喜鹊叫了,土家的贵客到了,打起溜子请进来,放起鞭炮迎进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人民用歌声表达对长沙人民的感激。在长沙30 年来对口帮扶下,龙山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启示我们要()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推进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 C.以法治共识推动法治建设 D.以文明优越超越文明共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