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上期高 2026 届 10月阶段性测试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A C D C C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C C A C1.C【详解】①:具体科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基础,①错误。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应该如何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正确。③: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正确的哲学是正确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③错误。④: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应该如何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这表明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④正确。2.A【详解】①②:材料中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说明自然界虽然奥秘无穷,但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发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体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非改造世界,③不符合题意。④: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④说法错误。3.D【详解】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不一定就产生于曲折且复杂的人生经历之中,而且材料也不涉及哲学的产生,①错误。②:材料强调的是面对不同环境的楼,会有不同的感受,说明不同环境中的楼是诗人有感而发的重要基础,但不同环境中的楼作为客观事物并不能决定诗人的人生观的不同,②错误。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说到长江岸边的黄鹤楼,有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谈起赣江边上的滕王阁,有画面如在眼前;聊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有情怀发人深省”,这体现了不同环境中的楼是诗人有感而发的重要基础,③正确。④: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所以诗人对不同楼有不同的感受,④正确。答案第 1 页,共 6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观念,②③正确。④:应立足整体,而不是部分,④错误。8.C【详解】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或形式,不是趋势,①排除。④:事物发展整体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排除。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可见治国理政中对国情的把握必须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正确。③: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说明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正确。9.D【详解】①:量变要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①说法错误。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说法错误。③: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表明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③符合题意。④:“人生要经历诸多磨难才能不断成长”,这表明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考验是客观存在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④符合题意。10. D【详解】①: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②: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地瓜“藤蔓攀缘,根茎深埋”,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地瓜经济”模式说明发展要注重事物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结合,②正确。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④: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地瓜经济”是浙江省在探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开放型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立足本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地瓜经济”模式说明发展要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④正确。11.B【详解】①③:“博物馆里的母亲节——寻找年画中最温情的母爱”主题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年画的印刷过程,让孩子们体会了年画的独特魅力,并将自己印刷的年画作为礼物献给母亲,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①③正确。②:孝老爱亲属于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中华人文精神,②错误。答案第 3 页,共 6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④:材料亲子活动未体现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④错误。12.D【详解】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北京中轴线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①错误。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说“先传承后创新”,②错误。③④:在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既吸收前代都城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成果,又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新的内容,说明北京中轴线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说明申遗成功向世界贡献了古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③④正确。13.C【详解】A:丝绸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不能说是世界性成就了其民族性,A 错误。B:认同本民族文化,不能加深西方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B 错误。C:丝绸的用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转变,从最初的“敬鬼神”,到后来成为“分享卑、别贯贱”的礼制工具之一、到成为西方各国流行的最古老的世界商品,丝绸的用途不断拓展,体现了丝绸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不断创造性转化,C 正确。D:丝绸的用途不断拓展,兼顾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并不是文化功能转变成了经济功能,D 错误。14.C【详解】①: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①说法错误。②: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中包含“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工序)和上百项容易失传的传统工艺,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②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而不是传统建筑文化,③说法错误。④:我国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传承传统技艺和传统工艺,这表明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弘扬,④符合题意。15.A【详解】①:“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上述交流活动把不同中外文化置于同一个平台,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①正确。②: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交流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是文化交流的意义,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在“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开幕式上表示,景泰蓝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上述交流活动把不同中外文答案第 4 页,共 6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化置于同一个平台,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③正确。④: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彼此文化认同,④错误。16.C【详解】①:题目中并未提及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①排除;②:文化馆通过开设“艺术夜校”,为上班族和其他有兴趣的民众提供了学习粤剧、咏春等文化的机会,这明显体现了站稳人民立场,致力于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正确;③:题目强调文化馆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丰富和普及公共文化教育,并不能丰富公共文化的美学内涵,③排除;④:文化馆通过各种举措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进行创新,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④正确;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17.(1)①大运河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②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③有利于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以文化公园、博物馆等形式推动大运河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认同。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促进作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在北京大运河畔开展的系列运河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2)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大运河沿河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发力,保护好“大运河”这一河清水。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大运河的治理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才能实现水清、岸绿、景美。18.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有了劳动精神,胸怀梦想,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②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时代青年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要结合自身的答案第 5 页,共 6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实际情况。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除了劳动精神,还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19.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深中通道的开通加强了珠江口西侧城市与东侧城市的对接,不仅对湾区经济具有带动作用,还推动了大湾区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民生等领域协同治理。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深中通道助推形成东侧研发、西侧制造的经济合作新模式,通过内部高水平互联互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20.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生态治理整体,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互助合作,实现生态治理最优目标;③要重视部分的作用,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改善区域生态促进全域生态提升。21.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要敢于打破旧模式,为新动能的发展创造条件。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先立后破,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答案第 6 页,共 6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2024—2025 学年度上期高 2026 届 10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16小题,每题 3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应该如何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这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这表明(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哲学是正确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④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 年 6 月,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我国首颗探日卫星“袭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相关论文在国际天文研究界引起巨大的轰动,众多天文学者表示,这一成就是天文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上述材料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说到长江岸边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谈起赣江边上的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如在眼前;聊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发人深省。材料说明( )①哲学常常产生于曲折且复杂的人生经历之中②不同环境中的楼决定了诗人的人生观的不同③不同环境中的楼是诗人有感而发的重要基础④诗人对不同楼的描写反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 1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④立足部分,用关键部分推动整体协调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物质文化的需要”到“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说明(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是由量变到质变,在质变基础上开始新一轮量变的过程②治国理政中对国情的把握必须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整体方向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充满信心又要不断攻坚克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从八十一难的具体描写来看,各有寓意,表明人生是要经历诸多磨难才能不断成长。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考验是客观存在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地瓜经济”是浙江省在探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开放型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立足本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这与地瓜“藤蔓攀缘,根茎深埋”的生长方式类似,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地瓜经济”模式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②发展要注重事物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结合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发展要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 年 5 月,河北省武强年画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博物馆里的母亲节——寻找年画中最温情的母爱”主题亲子活动。活动中,讲解员为母亲和孩子们介绍了《孟母择邻》《三娘教子》等经典年画故事。在讲解第 3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还体验了年画的印刷过程,并将自己印刷的年画作为礼物献给母亲。上述活动的开展( )①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②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人文精神③让孩子们体会了年画的独特魅力④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 年 7 月 27 日,在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经过 7 个多世纪的积淀和完善,既吸收前代都城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成果,延续古老的以中轴线为都城规划设计基准线的历史传统,又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新的内容。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北京中轴线示意图①北京中轴线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②北京中轴线的发展是一个先传承后创新的过程③北京中轴线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④申遗成功向世界贡献了古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张骞对西域的“豳空之旅”以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乃至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都是珍贵的礼品和商品,扮演着国之重器的角色。丝绸的用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转变,从最初的“敬鬼神”,到后来成为“分享卑、别贯贱”的礼制工具之一、到成为西方各国流行的最古老的世界商品,甚至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货币,这些转变中无一不彰显了其独特地位。丝绸的用途不断拓展,体现了( )第 4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A.丝绸文化风靡西方的世界性成就了其民族性B.丝绸的独特魅力加深西方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C.丝绸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不断创造性转化D.丝绸作为礼制工具的文化功能转变成了经济功能14.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要不断修缮和修复才能保持状态。我国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对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中的“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工序)和上百项容易失传的传统工艺进行传承。这表明( )①要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做到先继承后发展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③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④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弘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 年 6 月 9 日,“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在开幕式上表示,景泰蓝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开展上述文化交流活动能够( )①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契机②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③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④以文化交流跨越文明隔阂,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柴灯初上。上班族奔赴课室,舞动水袖学粤剧,握紧双拳习咏春……“艺术夜校”热度持续高涨。各地文化馆缴税洞察社会文化需求新变化,不断加大“艺术夜校”投入力度,通过延时错时开放、优化课程体系等措施,力求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文化馆的上述举措有利于( )①把握时代脉搏,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②站稳人民立场,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扎根生活沃土,丰富公共文化的美学内涵④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 5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 5 个大题,请按题目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10周年。材料一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作为一条跨越时间、地理与文化的超大体量文化遗产,拥有河道、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各级各类遗存超 1200处,水工设施等重要代表性遗存 368处,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河”。它钩沉着燕赵、京津、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中华文明的六大核心区域。十年来,沿岸各地纷纷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多地联动共同发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呵护传承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扬州将每年 6 月 22日确定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日”,系统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聚焦 18.25平方千米扬州古城,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山东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浙江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注重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苏州建设“运河十景”等多元立体展示苏州运河文化。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着百姓的美好生活……此外,诸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一大批大运河主题博物馆建成开放,系统传播、传承好大运河文化。(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保护大运河、守护“流动的文化”的价值。(12 分)材料二 厚植绿色底色,保护建设好“生态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十年间,大运河沿河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发力,保护好“大运河”这一河清水。北京统筹协调“护水脉”,全力建设“生态河”,重点发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扬州为保护大运河生态,关停“每年能够交税 2个多亿”的化工厂,并投资超 6亿元进行江都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治理河道、重塑景观;河南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大运河水质、水量、环境等情况;杭州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让大运河水清河净造福一方的新路径,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大运河的独特景色。(2)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阐述人在大运河生态保护过程中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8 分)第 6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袤田野,农民群众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耕耘;生产车间,大国工匠钻研技艺,不断破解工艺难题;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埋头攻关,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街头巷尾,快递小哥穿梭骑行,社区服务精细温馨……千行百业的繁荣,千家万户的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有人认为,有了劳动精神,胸怀梦想,新时代青年就能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8 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 6月 30日,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中通道的集成效应正助推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珠江口西侧城市更好地承接深圳等东侧城市的外溢效应,助推形成东侧研发、西侧制造的经济合作新模式;内部高水平互联互通,推动大湾区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民生等领域协同治理;强化了广深都市圈对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省的辐射引领作用,帮助粤东西北承接湾区的资源溢出。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深中通道开通的必要性。(8 分)第 7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共有 43条跨界河流。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全面加强河湖治理的联防联控,通过设立跨界河湖长,建立联合巡河、联席会议、联合水质监测等执制,真正将“分段治水”变为“全域治水”。十年来,三地加快推动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京翼两地先后签订两期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年又签订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保护长效机侧。津冀两地也先后签订三期引澳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湖河、白河、漆河、永定河流战生态补偿全覆盖,区域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入了快车通。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京津冀三地协同治水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8 分)2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先立后破、破立并举的策略。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新动能尚未完全形成、新模式还未真正确立之前,不能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避免出现“旧动能式微、新动能不足”的空档期。贵州产业发展底子较薄,在培育新兴产业时并不急于破,而是充分利用地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土地电力成本低等优势,把大数据产业先立起来,让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顺畅。在统筹推进“立”与“破”中实现统一。内蒙古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在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下功夫,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构建起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多条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江苏常州对效益低、资源占用大、环保隐患多的企业做“减法”,引进汽车电子、光电材料等企业,50 多个村镇工业园区升级为 25 个特色品牌园区。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阐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如何实现“立中破”与“破中立”的动态平衡。(8 分)第 8 页,共 8 页{#{QQABAQaAogioQJJAAAhCQwU4CAEQkBCAAYgOxAAAsAIAyB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6届高二政治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答案.pdf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