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思想政治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②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 )
A.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
B.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人民,要依靠人民来实现
C.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中国梦联通世界,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3.截至2023 年底,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近400万个,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1.6万家,组建联合社1.5万家。全国超过107万个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超过19.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100多万户。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 )
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③土地流转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增进民生福祉是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共产党始终维护自身和广大人民利益
③大国大党领袖的赤子情怀和为民担当 ④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是因为( )
①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
②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召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对立法方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专家和学者合理的或有建设性的意见。该市在召开制定《历史建筑、文化古迹保护条例》的立法听证会时,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的意见,引起广泛反响。立法走近市民说明( )
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立法机关 ②我国立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③良法应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年8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完善政策、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等问题提出询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由此可见(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粮食安全工作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协调一致履职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依法认真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垃圾桶数量太少,大家有时找不到地方丢垃圾”“村里监督不够,希望有人及时制止劝说”……某地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聚在一起就村里垃圾整治问题展开讨论,制定村容村貌治理方案,在村庄主干道等区域增设垃圾桶、警示牌,并由村民代表开展日常检查。上述做法( )
①通过丰富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治理效能
②能够提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③能将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④能保证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落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导各级司法机关正确办理相关案件,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这表明( )
①依法行政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 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③司法机关负责制定和解释法律 ④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发展。由此可见( )
①我国以法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②我国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我国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我国通过立法使爱国成为公民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健全现代化数字治理法律政策体系,推动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较快发展。由材料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发展经济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依法治国需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③良法助力我国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④法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动态管理和备案审查;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严格履行常态化、长效化监督。上述要求旨在建设( )
①职能科学的政府 ②执法严明的政府
③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权责法定的政府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指出,贯彻落实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在备案审查工作中注重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原则和精神,坚决纠正和撤销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可见,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有利于( )
①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②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新时代法律体系
③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④坚定法治自信,宣传中国特色法治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全国法院通过委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等成功调解纠纷1199.8万件,同比增长32%;会同司法部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街道村镇社区、各行各业落地落实。可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需要( )
A.完善调解、诉讼等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
B.推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C.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
D.强化法治意识,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15.2023年12月,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非常必要且及时,要通过修法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的法治保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必须体现时代发展要求,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②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社会发展规律
④必须科学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近年来,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罚教结合,对法定条件下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行为,积极推行说服教育、约谈告诫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觉守法、自我纠错,为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提供容错支持和发展空间。上述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
①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 ②引导人们理性地表达诉求
③提升经营主体的守法意识 ④推动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2023年,我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据测算,我国有超过上亿台的家电已经超过了10年的安全使用年限,服役10年以上的老旧机床占比超过60%;到“十四五”末,运行时长超过20年的老旧风电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2030年起,光伏组件也将进入报废密集期,预计可回收容量高达 1780万千瓦。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应用先进适用设备,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等新技术,坚持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推动作风建设。
时间 内容
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制度性规定
2017年10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2022年10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2023年12月 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明晰了纪律红线
2024年4月至7月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一以贯之推动作风建设。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十四届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国政协积极履职尽责。一年来,人民政协综合运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等形式,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互动协商;综合运用专题报告、政协信息等多种方式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协商建言成果,及时把协商建言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治理的实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政协为什么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我国以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等,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呵护生态之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法院设定“案一件比”指标,强化案件全周期管理,努力促进一审案结事了,防止“一案结多案生”,徒增群众讼累,全国法院“案一件比”逐月下降;各地各部门举办“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动宪法法律精神走进基层、走向生活,推动村民小组“法律明白人”全覆盖。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以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12分)
(2)奉法者强则国强。请你为青年学生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高一思想政治考试参考答案
1.A 2.D 3.A4.D5.C6.D7.B8.C9.D10.A11.B12.C13.B 14.A15.C 16.D
17.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3分)带动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和制造业整体竞争力;(3分)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或“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相关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推动我国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3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8.(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分)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3分)
(2)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以贯之推动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3分)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2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能增进共识、促进团结,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4分)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群众联系和专业的人才优势,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专长,建言资政,可以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4分)
20.(1)坚持科学立法,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让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3分)坚持严格执法,以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履职效能;(3分)坚持公正司法,实现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分)坚持全民守法,通过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的积极性。(3分)
(2)答案示例: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个人的法治素养。(每条2分,共4分。本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