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2.小明用刻度尺测得教室长度为7.645 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其中,准确值是 m,估计值是 mm。 3.如图所示,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 ,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选填“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5.小红在家门口相隔一定时间依次拍下甲、乙两张街景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小轿车、卡车、自行车运动的情况,已知照片右侧为东边。请你参照示例,根据运动学知识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说明判断依据。【示例】结论:小轿车向西运动。判断依据:小轿车相对于路旁的树木向左发生了位置改变,而左边为西边。结论: 。 判断依据: 。 6.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 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 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 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m。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7.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A.25 mm B.25 cm C.25 dm D.25 m8.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10.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坐地日行八万里 B.天台四万八千丈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11.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需要多长时间,由于脉搏跳动速度较快,一次跳动的时间难以直接测量,于是他打算“先测出自己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2.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B.甲先到C.乙先到 D.不能确定13.(双选)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长C.运动路程长,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D.以3 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一定前进3 m14.(双选)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一样大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C.10~12 min,甲处于静止状态D.12~16 min,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5.请将图中测量某圆形管道直径AB的装置图补充完整。16.图甲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17.小明在实验室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所测得的铅笔的长度是 cm。 (2)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s,停表读数是 s。 1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方便测量 。 (3)若图中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9.小芳做“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1)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图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①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测量; ②下表为该同学实验时设计的用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问该表格设计有何缺陷 。 序号 下落高度h 下落时间t 速度v(3)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 “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小题8分,第21小题9分,共17分)20.扬扬家距学校1200 m,学校要求每周一早上必须在7:30之前赶到学校,然后进行升旗仪式。某个周一早上7:10扬扬骑车从家出发,问:(1)扬扬骑车速度至少要多大才不会迟到 (2)若途中有五处红绿灯,且每个红绿灯平均等待1 min,扬扬到校时间为7:25,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某司机驾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司机需要紧急停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保持原速匀速前行了18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42 m,用时3.28 s才能停下。则:(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2)汽车在反应和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若司机醉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汽车还是以原来的速度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参考答案1.牛顿 爱因斯坦2.0.01 7.64 53.静止 运动4.乙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5.结论:小轿车比卡车运动的速度更快判断依据:小轿车和卡车相对路旁的树木都是向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小轿车从卡车车尾到了卡车车头,运动的路程更长,所以速度更快6.南 北 8007.B 8.C 9.D 10.A 11.C 12.B 13.AC 14.AD15.如图所示:(2分)16.如图所示:(2分)17.(1)B 2.50(2)0.1 220.6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4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18.(1)v=(2)小 时间(3)0.12 小于 0.15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19.(1)甲(2)①下落的高度 大②物理量缺少单位(或没有多次测量求下落速度的平均值)(3)先变大后不变评分标准:前3空每空1分,后两空每空3分,共9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0.解:(1)路程s=1200 m,扬扬骑车不会迟到的话,骑车时间t=7:30-7:10=20 min=1200 s,扬扬骑车速度至少:v===1 m/s (4分)(2)全程的总时间:t总=7:25-7:10=15 min=900 s,全程的平均速度:v平==≈1.33 m/s (4分)21.解:(1)由v=可得,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1===0.72 s (2分)(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所行驶的路程:s=s1+s2=18 m+42 m=60 m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所需的时间:t=t1+t2=0.72 s+3.28 s=4 s汽车在反应和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5 m/s (3分)(3)若司机醉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则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酒=2t1=2×0.72 s=1.44 s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s'=vt酒=25 m/s×1.44 s=36 m从发现行人到车停止的距离s总=36 m+42 m=78 m>70 m,以原来的速度行驶,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