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前2章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的是人体四种体内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多于甲、丙、丁之和B.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甲→丁”C.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D.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高2.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全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 B.CO2、胰岛素、尿素、抗体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 D.甘油三酯、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3.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①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③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②携带的氧扩散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⑤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③内一样多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细胞破裂释放蛋白质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C.细胞代谢及外界因素影响都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意义是为细胞呼吸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乙醇5.阿司匹林是常见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液酸性增强,并引起肝损伤使血浆中转氨酶增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稳态失调B.内环境中缓冲对的调节不能缓解胃液酸性增强产生的不适C.健康成年人体内转氨酶只分布于细胞内液D.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减少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的生成量与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血浆中尿酸浓度长期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引起痛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尿酸、tRNA、血浆蛋白均会出现在人体的内环境中B.人体血浆中尿酸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痛风症状的出现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适当饮水能促进体内尿酸的代谢,有利于缓解痛风症状7.如果老师现在通知你,马上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你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相应的观点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B.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D.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8.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9.在野外,草丛里突然窜出的蛇会让人受到惊吓;平日里,人体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些都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人体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大脑皮层能够调节内脏活动D.人在野外看到一条绳子误以为是蛇,导致心跳加快,这属于非条件反射10.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B.图中①4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11.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B.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C.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D.感觉性记忆形成第一级记忆的关键是饮食,短时记忆形成长时记忆的关键是睡眠12.如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需要能量C.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发生膝跳反射时,①处肌肉发生收缩的同时⑥处肌肉发生舒张13.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阈下刺激可引起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由此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局部反应。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神经元,测得该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阈下刺激可以累加导致动作电位的发生B.阈电位绝对值低的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C.若该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Na+浓度下降,峰电位值也下降D.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刺激的强度密切相关14.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甘氨酸发挥完作用后能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对甘氨酸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能引发Na+内流D.甘氨酸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15.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中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排尿时,膀胱逼尿肌收缩是由相关神经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的B.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产生尿意要经过膀胱内牵张感受器→b→c→e→f,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C.产生尿意后,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D.排尿过程中,逼尿肌收缩会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16.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如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四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中①~③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①B.②不同于①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C.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1分)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③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_层生物膜,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2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有__________________等。(4)正常情况下,图中b、c、d、e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18.(11分)某人无意间右脚踩在了铁钉上,右腿迅速抬起,左腿迅速蹬直,并“情不自禁”出声尖叫。下图为钉刺反应的反射弧示意图(字母A-E代表不同的神经元,m和n代表反射弧上的位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当铁钉刺入右脚皮肤时,引起右腿抬起和左腿蹬直,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2)兴奋时m点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3)兴奋由神经元B传向神经元C时,突触后膜将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兴奋在传递过程中只能由神经元C传向神经元D却不能由神经元D到神经元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1分)剧烈运动时心跳过快、血压升高,此时机体可通过动脉压力反射来调节,使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其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随后位于血管壁上的压力_________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_________,使血压降低。(3)离体心脏在营养液中可保持正常跳动。电刺激离体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副交感神经释放物质甲,抑制心脏跳动。为验证物质甲会影响心脏跳动,请在下表中完成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材料 离体蛙心脏+营养液 离体蛙心脏+营养液处理方法 向心脏灌注① 向心脏灌注等量的营养液预期实验结果 ② 心跳正常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0.(13分)如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种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肌质网释放Ca2+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当ACh作用于A时,骨骼肌细胞膜发生的信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症状。(3)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该机制能使神经细胞保持正常的兴奋性。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血钙较低,肌肉易抽搐痉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验证膜屏障作用,研究小组首先用含有Ca2+、Na+等离子的培养液培养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获得膜电位变化的模型(图2),然后降低培养液中Ca2+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图2 图3a.图2曲线的获得,应采取图3中_________(填“Ⅰ”或“Ⅱ”)所示的连接方式。b.为达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重复实验获得的膜电位变化图像的峰值会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1.(14分)请据题回答:(1)在血浆中含有许多对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中时,能与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_________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此外,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1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实验开始时应先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a.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