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月考一思想政治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班级学习交流中,一位同学做了“原始社会一石器;奴隶社会一金属工具(青铜器);封建社会—铁器;资本主义社会一机器”的演说。他演说的最佳议题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产品的分配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过程D.历史是不断前进的,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2.★2023年7月19日,宁夏银川市举行的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水洞沟遗址百年来历经6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出土1万余件珍贵遗迹、遗物。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出现铁制工具和封建君主专制③出现文字,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更高级的时代了”。这主要说明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敦煌文书《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登记了一户要交纳租税的“课户”。这户人家实际占有土地101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87亩,买来的土地12亩,园宅地2亩。以下符合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能够自主劳动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马克思说:“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①源于资本家对一切生产资料的占有②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秘密③阻碍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共同富裕④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批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并希望建立一种以法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他曾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实现他的主张,但在当时并未取得成功。傅立叶的主张失败的原因是①没有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②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和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主张阶级调和,没有发动无产阶级来进行阶级斗争④没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诉求和描绘出美好蓝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共产党宣言》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总结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工人的秘密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可见,马克思主义①是科学的理论②是人民的理论③为人类解放提供了具体方法④是开放的理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到:“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这告诉我们A.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B.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产物,在中国的实践中形成C.马克思主义因接受实践的检验而正确,并不断发展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10.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①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②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④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2.2021年春,电视剧《觉醒年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领导者②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③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④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经过长期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充分说明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14.★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认清近代中国国情的关键B.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D.近代中国国情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15.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从思想启蒙逐渐转向革命行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这段历史被称为“觉醒年代”,这里的“觉醒”指的是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②中国先进分子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③中国先进分子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④中国先进分子领导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经28年浴血奋战后,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①使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下对应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毛泽东思想产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党的八大召开→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变革完成的意义是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实现了生产力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激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纪录片《重生》聚焦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后的28年奋斗的不平凡历程,深度挖掘了我党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思想精神狂飙突进、革命救亡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历史。在这不平凡的28年里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斗争有了主心骨②因中国特殊国情,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骤③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八大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一思想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某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出现了“开发浦东、开放浦东”“浙江省首季出口大幅增长”“改革投资体制、引进先进科技”等内容。可见,当时中国①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②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③正在进行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需要围绕主题制作展板。下列展板内容中可以采用的有①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②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特区先行,深圳对外开窗口——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送“春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由此可知①前一时期为后一时期提供了制度基础、物质技术条件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②后一时期是前一时期的历史演进和必然趋势,取得了超越历史条件的成就③要在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④二者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根本方向一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不仅向全人类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力量,还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作用。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状况,要迅速摆脱贫穷落后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导下,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67.8%;1956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对此,毛泽东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 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 ……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变革生产关系的依据和意义。★(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5周年。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四十五载扬帆奋进,改革开放写下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让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十五载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答案一、单选题1. B2. B3. B4. A5. A6. C7. D8. A9. D10. A11. C12. B13. A14. D15. A16. B17. C18. B19. B20. D21. B22. C23. C24. A25. D26.(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核心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通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发展模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27.依据:(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状况,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这是基于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判断。意义:(1)在“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和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28.(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前,中国面临着经济落后、社会封闭等诸多问题。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中国经济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经济的竞争力。(3)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4)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5)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答案.docx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