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十月测试
高一年级 政治学科
一、选择题(35题, 共70分)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更替
③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琼琮”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神人兽面纹”,而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下列对此时期生产关系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使用磨制石器等简陋的生产工具 ②全体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集体事务
③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生产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
A.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
B.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 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该诗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完全不同的心理和形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在封建社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近日,被央视点赞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漂泊在外的唐朝文物“唐小马”在信中诉说自己身在牢笼里,依然记得与同伴跑遍大好河山的誓言。在“唐小马”出生时( )
①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②城市开始出现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④金属工具广泛
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3月,以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为代表的一系列欧美银行爆雷事件震惊了全球,这或许预示着美西方将爆发超越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以下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表现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可通过具体的改革方式加以解决
④预示着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不可避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模块,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同学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愈发剧烈。
同学乙:希腊保存的“债务石碑”,印证了奴隶被奴隶主压榨剥削的残酷事实。
同学丙: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拥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但没有任何土地。
同学丁:以生产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8.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付诸实践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漫漫征程。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概括正确的是( )
A.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B.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D.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9.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关于《共产党宣言》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B.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C.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D.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0. 俄国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 (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一项名为“新征程上的中国”的全球民调显示,过去十年,全球青年对中国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图)。4700名受访者来自五大洲、30个国家,其中发达国家占比40%,发展中国家占比60%。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被全世界所认同B: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统一的发展模式
C. 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焕发蓬勃生机
12. 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参加中国人民开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13. 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消灭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人民民主
A. ①② B. ③④ E. ①③ D. ①④
1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④→③→②→① D. ①→④→②→③
15.2023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首次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侵华日军为战死者建造的碑文铜牌原件,并制作宣传视频线上同时展出。通过讲述文物故事,警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以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同时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基于 (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我国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取得了诸多成就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五四运动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7.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第一个故事《前夜》感人至深,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等人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开国大典上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下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实现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18.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简称“一化三改”。下列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
①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③上海信大样绸布店挂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9.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
①伟大的改革开放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下图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大事简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B. 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
C. 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D.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2.1956年至 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业、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从社会基本矛盾来说,这佐证了当时( )
A. 先进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
C. 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D.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 )
历史性飞跃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24. 下列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对应正确的有( )
A. 党的八大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十一届六中全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5. 某中学政治学习小组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主题进行学习活动,下列素材可作为学习内容的是 ( )
A.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26. 读下图。根据该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试卷)
①该会议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该会议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该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④该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津秀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
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③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④中国道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1992年初,邓小平说:“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千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说明改革
A.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B. 是中国赶上时代的根本动力
C. 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D. 极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2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③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④都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四个自信( )
A. 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B. 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发挥其作用的
C.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D. 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3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 走自己的道路,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2.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人参与传递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从钱塘江踏浪而来,与主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彰显着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透过此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 ( )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文化自信 D. 制度自信
33..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34.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是因为它 ( )
A.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D.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5. 下图为我国改革开放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1978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③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我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而且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以暴风骤雨般的形式表现出泉。商品生产过剧、价格猛跌、支付手段奇缺、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生产急剧缩小、失业急剧增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原因。(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分)
37.阅读材料, 问答问题。(10分)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10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的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的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将带动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统一的超大规模市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