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2024年秋季八年级上册21学习内容34法律有什么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探究一1.法律有什么作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预防工作制度。《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视频的节目。以上规定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①规范(指 引)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探究一热点材料:路虎女司机逆行还狂扇对向司机耳光后逃离8月28日,在青岛崂山风景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驾驶白色路虎越野车的女司机试图逆行插队,未能成功后追尾了前方的大巴车。这名女司机下车后,对正常行驶的男司机进行了激烈的辱骂,并猛击男司机的面部,导致男司机口鼻流血。经调查,王某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并处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元。《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②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合法的非法的1.法律有什么作用?探究一③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刚 性底 线以上图片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1.法律有什么作用?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规范(指引)评价强制课堂笔记1.法律有什么作用?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是违法行为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镜头一探究二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上面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二探究二上面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刑事违法行为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镜头三上述的违法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探究二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上面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违法类别 违反法律 承担责任 举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欠债不还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扰乱社会治安故意杀人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2)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课堂笔记违法行为的类别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相对轻微最严重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刑法刑罚处罚相对轻微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种违法行为异同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相同点:课堂笔记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补充: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探究三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网上散布谣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承担责任: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行政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违反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探究三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生活中最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典》的行为。3.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民事违法行为1.王某在家无聊,打电话到119,谎称邻居家着火了。4.小李醉驾开车导致五车连环相撞,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5.小王因酒驾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5日拘留。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判断违法行为课堂笔记民事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售卖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权益(1)民事违法行为。(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避免此类行为发生?探究四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课堂笔记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认识身边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自觉做到遵章守法法律有什么作用?规范评价强制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的行为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B.小王受到了行政处罚C.小王的行为理应受到刑罚处罚D.邻居纯属无理取闹,不值得提倡B2.贾某在某平台直播手游以送“高级游戏账号”为饵,诱使王某某等4名未成年人通过微信转账共计50000元。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贾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这警示我们( )A.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B.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要做D.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就能建设法治中国B课堂练习C课堂练习3.李某因侵占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返还财产;聂某、赵某在金山岭长城墙上刻字,聂某被罚款200元,赵某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李某和聂某、赵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A.行政法律法规、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C.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D.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4. “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网络上的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国式过马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中国式过马路”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5. 2023年6月1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一场国际足球邀请赛中,阿根廷队对阵澳大利亚队,比赛中一名球迷邱某冲入赛场内拥抱阿根廷队球员梅西,并和门将马丁内斯击掌,随后逛奔了大半场,导致比赛中断1分多钟,最终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行政拘留,同时责令其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1)分析邱某受到处罚的原因。(1)邱某扰乱公共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课堂练习(2)邱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他应依法承担的是什么法律责任?(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邱某的行为给我们哪些启示?(2)邱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