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8课《伟人将帅》教学设计课题 伟人将帅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可爱的四川 年级 七至八年级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邓小平、朱德、陈毅和刘伯承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2、从伟人们的成长经历中,感悟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奋斗意识。3、通过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认识其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香港繁荣稳定中的重大历史意义。4、设计一次共3天的研学旅行线路,亲身探访革命遗址和伟人故居,增强对革命历史和伟人精神的感悟与理解。教学重点 理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贡献掌握朱德的革命事迹和贡献教学难点 熟悉陈毅的诗歌和外交智慧认识刘伯承的革命精神历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邓公南巡讲话》从我们的家乡——四川省,走出了许多伟人将帅: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总司令朱德,有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他们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的骄傲和榜样。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 请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本课的学习。 观看视频,感受伟人风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体会能力。讲授新课 一、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今广安市),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归国后,他全身心投入中国革命事业,先后担任党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二、议一议1、邓小平的早年经历(如赴欧洲勤工俭学)对他后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有什么影响?(1)视野开阔: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经历拓宽了邓小平的国际视野,让他了解到了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从而影响了他之后在中国引入海外先进经验和技术。(2)思想成熟:在留学期间,邓小平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了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而奋斗的信念。这为他未来的领导与决策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3)实践经验:勤工俭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组织才能,这些在他后来的革命斗争和国家治理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邓小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改革开放的提出和实施: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2)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他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理论创新: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并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实际成果: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三、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年冬天的北京虽然寒冷,但是人们心中对未来充满了热望。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随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4年,在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这一新闻画面,瞬间传遍世界。四、议一议1、为什么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表如此重要?(1)明确了改革方向:邓小平的讲话鼓励人们打破思想束缚,推动改革开放,为中国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思想基础。(2)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强调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再盲从教条。这一原则为中国的各项政策和决策提供了更加务实的指导。(3)团结凝聚力量:在当时的动荡社会环境中,讲话强调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增强了党内外的信心和凝聚力,推动了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改革建设。(4)启动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的讲话和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做一做1、从“小平您好”这个标语中,你能感受到人们对邓小平怀有怎样的情感?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1)尊敬和爱戴:人们尊敬邓小平,把他视为改革开放的带头人,对他充满爱戴之情。(2)感激之情:邓小平的改革政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大家对他充满感激。(3)信任和支持:人们对邓小平的领导和改革政策非常信任,认为他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所以愿意给予他大力支持。(4)希望和期待:人们对邓小平充满希望,希望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能够更加繁荣富强。六、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了实现祖国早日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从而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道路。邓小平1992年视察深圳皇岗口岸时,皇岗口岸刚刚建好,那天风很大,原计划停留不超过5分钟,结果邓小平凝望着深圳对面的香港,久久不愿离去,他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充满了无限深情和期望。七、议一议1、邓小平凝望香港时为什么久久不愿离去?(1)对香港的深厚感情:邓小平心中充满了对香港的关切和爱护,他希望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并继续繁荣发展。(2)期望统一:他盼望着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香港的回归是其中的重要一步。(3)对未来的展望:凝望香港时,邓小平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香港在回归后依然保持繁荣稳定。(4)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深感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1)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国两制”政策提供了一种和平方式,使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2)保障社会稳定:这一政策保证了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仍然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确保了它们的持续繁荣和稳定。(3)提供了统一模式:“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为未来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参考模式。(4)增强国际影响力: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展示了中国政府在处理复杂问题上的智慧和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八、“总司令”朱德朱德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朱老总”。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毛泽东称赞他是“人民的光荣”,习近平称赞他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朱德,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幼年入私塾,后求学于顺庆府(今南充市)、成都、昆明。1911年参加革命,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朱德23岁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新军中任下级军官,后升任滇军旅长,这在当时可谓“功成名就”。1922年,为了探寻救国真理,他毅然放弃军阀提供的高官厚禄,前往欧洲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德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九、议一议1、朱德为什么被称为“朱老总”?(1)担任重要司令职务:朱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这些职务上,他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2)尊敬和亲切称呼:由于他在军队中的领袖地位和对士兵们的关心爱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朱老总”,这体现了对他的尊敬和爱戴。(3)领导能力:朱德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著称,得到了很多战士和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因此被称为“朱老总”。十、“总司令”朱德南昌起义失败后,许多经不起考验的官兵相继离队,可谓大浪淘沙。朱德说:“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朱德以其人格魅力成为这支部队的公认领袖,并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军前往井冈山,同毛泽东所率部队胜利会师。十一、议一议1、朱德都参与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1)辛亥革命:在1911年参加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2)护国运动:参与1915年的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捍卫中华民国独立和民主。(3)护法运动:朱德参与了1922年的护法运动,支持孙中山维护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4)土地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朱德作为红军领导者之一,领导了多个重要的战役。(5)抗日战争:作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抗日战争中领导八路军进行敌后抗战,有效地抵抗了日军侵略。(6)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期间,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指挥了许多重大的战略行动,最终帮助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十二、做一做1、在前途未卜时,朱德没有用升官发财去吸引人,大家却信任他,这是为什么?(1)坚定的革命信念:朱德坚持革命理想,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愿意跟随他。(2)高尚的品德:朱德谦虚谨慎,奉献精神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3)卓越的领导能力:朱德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决策能力,带领队伍不断取得胜利。(4)关心士兵:朱德关心战士,与大家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5)共患难的经历:朱德与士兵共患难,增强了他们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十三、“总司令”朱德朱德一生节俭朴素,1976年去世时他的存款单上仅有2万余元。这是他的全部积蓄。他留下遗嘱,将这笔存款分文不留地交给党组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十四、做一做1、收集、整理朱德的故事,举行一次主题故事会。(1)朱德的早年经历和求学之路:了解朱德的出生地、家庭背景以及他的求学经历,包括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习经历。(2)革命初期的活动:收集朱德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中的参与和贡献,探讨他为何投入革命事业。(3)红军时期的战斗故事:整理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时的主要战役和贡献,特别是他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和相关事迹。(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事迹:收集朱德在抗日战争中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英勇事迹,以及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重要战役和胜利。十五、“元帅外交家”陈毅陈毅既是一名英勇善战的将军,也是一名文采斐然的诗人,还是一名充满智慧的外交家。陈毅故居大门前“直声满天下,殊勋炳世间”的对联,是他一生的写照。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15岁考入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陈毅投身土地革命。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他因伤留在赣粤边,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十六、议一议1、为什么陈毅在中央红军长征时选择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伤病导致:陈毅因伤不能随军长征,所以选择留在赣粤边继续坚持游击战争。(2)战略需要:中央红军需要有人留守在后方,继续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减轻长征部队的压力。(3)坚定信念:陈毅坚信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虽然不能跟随主力部队,但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斗争。(4)为革命保存实力:留下的游击队可以继续发展和壮大,为将来革命的全面胜利积蓄力量。2、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他的哪些经历和功绩促进了这一荣誉的获得?(1)投身南昌起义和土地革命:陈毅在南昌起义后积极投身土地革命,为革命事业奠定了早期基础。(2)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在长征时期,他因伤留在赣粤边,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牵制敌军,为主力部队减轻压力。(3)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贡献:抗战时期,作为新四军军长,领导部队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作出了巨大贡献。(4)解放战争中的卓越战绩:在解放战争中,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5)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陈毅在不同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建设和外交事业作出贡献。十七、“元帅外交家”陈毅陈毅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主要诗歌收录在《陈毅诗词选集》中,从中我们能够品读出他的革命热情和刚毅品质。1936年冬,他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在负伤且生病的情况下,被敌人围困于梅岭20多天。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的诗歌《梅岭三章》。陈毅故居景区有一处景点,用花岗石雕刻了20颗巨型棋子,形如一盘开局的棋,名为“友谊广场”。广场的布局和命名来自陈毅元帅的“围棋外交”。在共和国外交史上,有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在此之前,还有中日“围棋外交”。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部长,恰逢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他亲自与日本棋手对弈,拉开了中日“围棋外交”的序幕。在陈毅的热心推动下,日本围棋界名人联合发表呼吁书,要求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围棋外交”体现了陈毅的外交智慧,对我国的外交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八、议一议1、陈毅的诗歌创作对他作为将军和外交家的形象有什么影响?(1)展示革命热情:他的诗歌展示了强烈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让人们看到他作为将军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2)体现文化修养:诗歌创作体现了陈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使他的形象不仅限于军事指挥官,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领导者。(3)影响力增强:他的诗词流传广泛,增强了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使人们更加敬仰和尊重他。(4)增进理解和交流: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有助于增进国内外人民对陈毅及其理念的理解,提升他在外交中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2、为什么陈毅推动中日“围棋外交”能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1)文化交流载体:围棋是中日两国共有的传统文化,通过围棋交流,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感情和理解。(2)建立友好关系:通过下围棋,陈毅与日本棋手建立了友谊,从而影响了更多日本围棋界人士,推动他们支持中日友好。(3)呼吁和平发展:围棋交流传达了中国希望与日本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意愿,缓解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4)巧妙的外交策略:陈毅通过“围棋外交”展示了他高超的外交智慧,用文化交流的形式化解政治隔阂,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十九、革命英雄四川不仅有伟人将帅,还有众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上。始建于1934年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现为全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二十、做一做1、为了纪念伟人将帅,在他们家乡有很多相关场馆和景区供人们参观学习。我们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请你结合所学,设计本课研学旅行线路。要求:从你家乡出发,总共用3天时间,规划科学合理。(1)第一天上午:家乡出发,前往巴中市。交通工具:大巴车。目的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学习内容:了解川陕根据地的革命历史,缅怀红军烈士。第一天下午:参观红军烈士陵园。重点参观:红军历史陈列馆。学习内容:学习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2)第二天:前往仪陇县参观朱德故居。交通工具:大巴车。参观内容:朱德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学习内容:了解朱德的生平和革命历程,学习他的奋斗精神。(3)第三天:前往广安市邓小平故里。交通工具:大巴车。参观内容:邓小平纪念馆和邓小平故居。学习内容:了解邓小平的生平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学习他的伟大贡献和精神。二十一、刘伯承:革命军神与军事教育家刘伯承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勤奋好学,年轻时就表现出对军事知识的浓厚兴趣。他在年轻时参加了辛亥革命,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中国的革命事业。刘伯承在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中表现出色,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刘伯承被誉为“军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之一。他擅长谋略,善于用兵,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陕甘宁边区的保卫战役和淮海战役,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刘伯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他还非常重视军事教育。他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的领导,为培养新一代的军队指挥官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继续为国家服务,担任多项重要职务,为中国的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86年去世,享年94岁。二十二、议一议1、刘伯承在革命期间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他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1)坚定信念:刘伯承始终相信革命会成功,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他的信念从未动摇。(2)聪明智慧:在战场上,刘伯承能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出灵活有效的战术。(3)不屈不挠:刘伯承经历过多次重伤,甚至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依然坚强地继续战斗,从未退缩。(4)团队合作:刘伯承非常重视与战友和部下的合作,他善于倾听别人的建议,并且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团结大家,共同克服困难。2、刘伯承不仅是一位军事天才,他还非常重视军事教育。为什么军事教育对一支军队来说如此重要?(1)培养指挥官:军事教育帮助培养能够带领军队赢得战斗的优秀指挥官。(2)提升士兵素质:通过军事教育,士兵可以提高身体、心理和技能水平,更加勇敢高效。(3)传承经验:军事教育传授前辈的战斗经验和知识,帮助新一代快速适应战斗。(4)增强团结:军事教育能增强士兵间的团结和战斗精神,使他们更有凝聚力。(5)技术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军事教育能使军队掌握最新的战术和技术,适应现代战争需求。 学生制作邓小平生平和贡献的手工时间轴,展示重要事件和成就。学生阅读邓小平在欧洲留学期间接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分组研究并讨论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分享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学生分组研究四川在改革开放期间的发展案例,制作分析报告并进行展示。学生分组讨论邓小平讲话中的“解放思想”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学生绘画表达他们对“小平您好”标语传达的情感,如尊敬、爱戴和感激,并进行展示。学生搜集邓小平视察深圳皇岗口岸的历史照片和相关资料,制作图片展板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绘画表达邓小平凝望香港的深厚感情和期望,制作作品并进行展示。学生绘制一幅表达祖国和平统一美好愿景的图画或手工作品,并进行讲解。学生用手工制作朱德参加的重大革命运动和战争历程图表,进行展示和讲解。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为什么军队和人民尊称朱德为“朱老总”,并分享对这一称呼背后的情感理解。学生搜集并分享朱德在革命过程中激励人心的故事,进行讲述和交流。学生准备并进行关于朱德在不同历史事件中的贡献和影响的演讲比赛,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见解。学生绘制展示朱德高尚品德的海报,并进行讲解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朱德将存款交给党组织的意义和影响,并总结其带来的启示。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图片,介绍朱德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特别是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习经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参观图片,介绍陈毅故居及其对联“直声满天下,殊勋炳世间”的历史背景。学生收集陈毅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纪实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学生分组收集并分享陈毅投身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赣粤边游击战争时期的故事,讨论他的革命事业奠基作用。学生收集并分享陈毅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的重要外交活动和故事,讨论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学生朗诵陈毅展示革命热情的诗歌,并分享对诗歌内容及其对陈毅将军形象的感悟。学生分组讨论陈毅与日本棋手建立友谊的故事,探讨友谊对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影响,撰写并展示讨论成果。学生通过在线资源进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虚拟参观,并进行分享和感悟交流。撰写并分享参观感悟,进行参观总结。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或刘伯承故居,了解他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的事迹。举办演讲比赛,主题为“革命信念的力量”,学生讲述刘伯承如何坚定信念面对挑战。组织一系列团队合作的拓展活动,如合作完成复杂任务或解决模拟问题,加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通过学生动手制作邓小平生平和贡献的时间轴,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历史时间观念。通过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在交流中加深对邓小平思想成熟过程的认识。通过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分析理解能力,理解邓小平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研究本地发展案例,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信息整理技能,体会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在家乡的具体成效。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以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思维转变。通过绘画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创意表达能力,深刻体会人们对邓小平的情感。通过图片收集和展示,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动手实践能力,理解邓小平对香港的深切期望。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和情感表达能力,感受邓小平对香港的深情。通过绘制愿景图,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意表达能力,传达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美好期望。通过手工制作,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信息整理能力,全面了解朱德的革命历程及其重要性。通过交流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讨论和情感表达能力,理解朱德作为“朱老总”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故事分享,提升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革命领导人在困境中的智慧和决心。通过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刻体会朱德对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通过海报绘制,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意能力,彰显朱德的品德光辉,激励学生学习和传承。通过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理解朱德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的精神。通过探访早年经历,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了解朱德成长过程对其革命信念的形成影响。通过历史探访,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理解对联所反映的陈毅一生的光辉事迹。通过故事分享,提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陈毅在战斗中的智慧和毅力。通过故事分享,提升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口头表达能力,理解陈毅早期革命活动对他获授元帅军衔的重要性。通过故事分享,提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表达能力,认识陈毅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通过诗歌朗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体会陈毅的革命热情及其坚韧精神。通过讨论会,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体会友好关系在国际外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虚拟参观,提升学生的科技应用和体验学习能力,深刻感受红军烈士陵园的历史氛围和纪念意义。 通过感悟分享,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实地参观,增强学生对刘伯承革命经历的直观感受,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演讲,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同时让他们深入体会坚定信念在革命中的重要性。通过团队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体验军事教育对增强团结的重要性。课堂小结 伟人将帅1、理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贡献2、掌握朱德的革命事迹和贡献3、熟悉陈毅的诗歌和外交智慧4、认识刘伯承的革命精神历程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1、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后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