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延续文化血脉》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延续文化血脉》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 :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辨识能力,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健全人格 :认知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法治观念 :虽非本课直接强调的核心素养,但在整体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理解法治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责任意识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 重点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具体涉及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的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树立文化自信;完整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把握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链接:当地时间7月26日、27日,正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分别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遗产15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 说一说,中华文化还包含哪些 提示:中华文化是一个包含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民俗风情以及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授新课 图片分享: 思考:结合图片,说说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图片分享: 思考: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2.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提示:1.中华文化的内容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材料分享:近年来,文化类节目持续迭代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非遗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播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是视频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是什么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关链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思考:什么是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提示: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意义: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下列分享: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提示: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图片分享: 思考: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提示:中华传统美德 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品析古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思考:这些文化典籍对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影响 提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图片分享: 思考: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示: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富强、民主”连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的质朴理想;“公正、法治”汲取“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崇法思想;“诚信、友善”吸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仁者爱人”的价值追求……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赓续文化血脉,固守中华文化基因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滋养 2.为了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借助数字技术,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换发光彩,这有利于 ①赋予古籍新的文化内容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④赓续共同记忆,守护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7月1日,“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大型原创专题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举办这一专题展有利于 ①弘扬建党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赓续红色血脉 ③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怀 ④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