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家的意味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家的意味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家的意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中的第 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框的内容。本框的内容包括: 其一,家是身心的居所。其二,家还是心灵的港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 更深入的探讨家的含义,从而引出“孝”的重要观念。
学情分析 父母和初中生的关系紧张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初中生也往 往因为父母不能语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苦恼。亲子关系是家庭的重要组成 部分,面对初中生和父母的关系即亲密又复杂这种局面,让他们之间能有一 个良性的关系,从学生层面来说,让学生感知家是什么,家庭的意义在哪里, 自己对于家的责任是什么,加强对家的理解,深化对“孝”的文化认同感, 在意识上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便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的含义和 功能,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认同“孝”的观念,感念 父母的养育之恩、长辈的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长辈沟通,能够 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教学难点 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一、温暖家庭 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提 问 :同学们,《家有儿女》中的家庭 氛围如何 你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么 教师总结: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 你 想有个什么样的家 我能为家做点什么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家的意味》。 观看视频,思 考并回答问 题 让学生初步感 知家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二、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家的组成 1、展示《家有儿女》剧照,以及人物组成。 教师提问:这个家庭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 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3、教师总结:夏冬海与刘梅是通过婚姻关 系组成的家庭,而夏雪、夏雨与夏东海;刘 梅与刘星则是因为血缘关系组成了家庭。这 两个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也 就是现在这张照片中的大家庭。此外,父母 也可以通过收养组成家庭。 (知识点: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 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 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探究二:家的功能 1、展示材料:《家有儿女》中的对话 2、教师总结: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发掘 家庭拥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我们生活的方方 面面都离不开家庭。 3、提问:从下面的谈话中,你能找出一些 家庭的功能吗 4、教师总结:家庭有许多功能,经济功能、 生育功能、抚养功能、教育功能等等。我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庭。 5、教师过渡:家庭的这些功能不仅给予了 我们物质上的保障,更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 藉。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 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 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三、中国人的“家” 探究一:古诗中的家 1、展示材料: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贬居岭外, 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急切盼回家, 又怕到家的情形。 3、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会又急切的回家, 又害怕回家呢 请大家小组讨论,派出代表 回答 学生认真思 考,积极回答 问题。 学生积极思 考问题并作 出回答。 学生阅读材 料《渡汉江》 谈谈自己的 体会。 学生进行小 通 过 展 示 案 例,理清家有 儿女中家庭的 组成,启发同 学们思考家庭 的组成,哪些 方式可以组成 家庭。 通过展示家有 儿女中对话, 让同学们在现 实情境中明白 家庭的物质和 精神功能,拜 托对家庭是物 质 载 体 的 认 识,从而引出 家庭是心灵的 栖息地,强调 家庭的精神属 性。 通过阅读、理 解古诗感受古 人心中家庭、 家乡的意味, 使学生体会到 中华文化中家 庭所蕴含的复 杂意味。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宋之问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 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 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 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 司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 的矛盾心理状态。家是温暖轻松的避风湾, 是作者日夜思念的地方,所以他十分急切的 想回家,同时家也是需要他守护的生活共同 体,所以他害怕家庭收到他的牵连,从而产 生了“怯意”。由此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家庭有着深厚复杂的意味,有着多 重含义。 探究二:家训与家规 1、活动:阅读材料《弟子规》小组讨论这 段话的含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较深的 “家规”“家训”还有哪些。在你的家庭中, 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呢 (讨论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2、教师提问:那么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 影响深远的“家规、家训”呢 你们的家中 又有哪些家风和家训呢 3、教师总结:家有丰富的含义,它是我们 港湾,但也给我们提出规范和要求,在保护 我们的同时修正我们的成长路线。《弟子规》 的这段话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孝”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以及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一些不同 的家规和家训,但是它们都要求后辈要尽孝。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观念,在中华 传统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直到 今天“孝”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而它也不仅 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规范。 4:展示材料: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孝顺的 内容。 探究三:制定家规,践行当代“孝”文化 1、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一条或 几条与“孝”有关的家规,小组派代表展示。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制定的家规都展现出 了自己对如何在家中尽孝的理解。孝顺双亲 长辈从来不是长大以后才能干的事,也不只 停留在语言之中的事,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 组 合 作 交 流,发表自己 的看法,并派 代表进行汇 报。 学生阅读材 料《弟子规》, 并分享自己 知道的家规 家训,以及自 己家中的家 规和家训。 学生小组合 作 制 定 家 通过让学生阅 读材料诫子 书,回忆更多 历史上经典的 家规、家训, 以及自己家的 家规家训,从 而体现“孝” 在中国传统文 化以及当代的 重要意义和价 值,并且引出 在当代“孝” 不仅是一种道 德要求,更是 一种法律要 求,从而培养 学生的文化认 同和法治意 识。 通过学生自己 制定“孝”有 关的家规,展
用行动来展现自己的孝心。 规,由代表进 行汇报。 现学生对于当 代孝文化的理 解,并提出自 己在中如何尽 孝的要求,内 化于心,外化 于行。
课程小结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正确认识家的含义,能过明白家庭不 仅是我们的身心居住之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家 有深厚的意味,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时至今日,“孝”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规定。所以我们 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家中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孝心。
板书设计 (
家的含义
生命的居所
身心的居所
心灵的港湾
家的意味
"孝"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中国人的"家"
如何尽孝
)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