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明北附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政治试卷(平行班)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推广应用,引起了耕作制度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以下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②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和农民③农民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像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张籍《野老歌》对诗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③在苛捐杂税压迫之下的农民不得不进行辛勤劳动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缓和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3年8月,中国考古公布最新成果:找到了萨拉乌苏遗址的原始地点,同时发掘出两个原生文化层位。这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和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 )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③主要使用打制而非磨间的石器④已经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恩格斯指出:“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分配和管理”。此话表明( )①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②恩格斯的观点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件事揭示了( )①私有观念是人头脑中固有并会永远存在的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③生产力状况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债务石碑,记录着土地抵押情况、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若土地抵押完后仍无法偿清债务,则债务人的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全家都可能将沦为奴隶。由此推断阿提卡半岛社会出现了( )①因债务关系而产生的贵族②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分化③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化④实现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为夏朝,其都城为阳城。为了平定叛乱,夏朝建立了军队,设置了“夏台”监狱,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由此可知(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国家是维护各阶级利益的机器④奴隶社会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⑧ D.③④9.M高中高一年级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学科节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总结。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这说明十月革命( )①实现了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②瓦解了全球资本主义体系③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11.《共产党选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一论述说明(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用生产力的变化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并没有改变阶级的对立和剥削的本质③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④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其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英国圈地运动是指发生在英国的一次历时持久、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运动。18至19世纪,圈地运动因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逐渐达到高潮,这一时期被称为“议会圈地”时期,被圈占的土地达到了英格兰总面积的20%,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这说明圈地运动( )①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民生活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提供了劳动力③暴露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残暴与肮脏④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阶级剥削被民主制度所取代②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④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3年7月1日(加拿大国庆日),加拿大西海岸港口工人开始大罢工。劳资双方的关键矛盾是薪资、维护工作外包以及港口自动化。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9日下午召集事件响应小组会议强调要尽快恢复港口运营,并要求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供应链稳定….下列选项中对港口工人大罢工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③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④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唐代郑邀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的愤怒之情。造成农民疾苦而贵族花天酒地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土地所有制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1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人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某班学生围绕“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乙同学: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③丙同学:地主占有所有土地,这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丁同学: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得到的工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3年12月3日在杭州举行良渚文化论坛。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私有制的出现 B.生产关系的调整C.国家的产生 D.生产力的发展20.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①第一次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合理诉求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1.毛泽东在延安时曾说,《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重视《共产党宣言》,因为它是( )①首次全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②用文学语言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纲领性文献③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④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明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一道,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A.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B.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C.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D.揭示了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新时代,广大中国共产党人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这是因为它(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②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具体方案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④第一次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亚当·斯密在下面这点上是对的: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导致劳动“始终令人厌恶”的根源②劳动只有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③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劳动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④在雇佣劳动形式下,劳动创造的全部財富被雇佣者无偿占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制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随着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随之也出现了阶级,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哗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材料三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藉。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1)结合材料一,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12分)(2)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8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6月18日,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Ipea)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巴西全国两年内未找到工作的长期失业者数量已达到330万人。与2015年(巴西经济危机第一年)同期相到42.4%。负责该项调查的Ipea研究员之一玛利亚·安德雷娅·帕伦特表示,巴西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严重萎缩,且对教育程度较低和家庭收入较少的劳动者造成了更大影响。分析结果还显示,在年轻失业者中,两年内未找到工作的长期失业者人口迅速增加。而在40岁以上失业者中,有27.3%属于长期失业人口。除失业持续时间增加外,经济危机带给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也影响了家庭收入。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22.7%的巴西家庭没有任何劳动收入来源,且低收入家庭的劳动薪酬也有减少。据统计,巴西最富裕家庭的收入约为最贫穷家庭的30倍。(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情境Ⅰ 空想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都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期等问题。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因而他们的理想社会不能实现。情境Ⅱ 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阐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思想主张是“空想社会主义”。(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诞生的。(6分)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 6.D 7.B 8.A 9.A 10.D11.A 12.C 13.D 14.D 15.A 16.B 17.A 18.B 19.B 20.D21.B 22.C 23.B 24.C25.(1)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显著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深化。随着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掌握纯铜器制作技术,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出现剩余,这促使了集体劳动向个体劳动的转变。这一转变进一步导致生产资料从氏族公有逐渐转变为家庭私有,特别是土地的私有化,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出现催生了阶级分化,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墓葬的等级差异显著,大墓与小墓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反映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各有不同。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劳动者直接占有并使用这些资料,生产过程中不存在阶级关系,生产者与生产资料之间也没有剥削现象。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资料变为私有,奴隶作为劳动者不拥有任何生产资料,必须为奴隶主提供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剥削关系,生产者与生产资料之间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而到了封建社会,生产资料依然私有,但劳动者(如佃农、雇农)虽然不拥有生产资料,但他们的地位较奴隶有所提升,他们为封建主提供劳动,同样存在剥削关系,但剥削形式可能更为隐蔽和复杂,26.(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包括:生产过剩,即商品供给远超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不足,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资本积累过多,导致投资效率降低;劳动力市场萎缩,失业率上升:家庭收入普遍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特点,如资本积累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再者,国家政策的调整,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失误,也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诱因。最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全球经济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也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引发经济危机。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27.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思想主张被归类为“空想社会主义”,原因在于他们构想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蓝图,即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剥削及资本主义弊端的乌托邦。他们共同倡导废除私有制,消除阶级差异,推行共同劳动与平均分配产品,旨在实现社会平等。然而,尽管这些主张具有深远的启发性,他们未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克服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如如何具体实现这一理想社会、如何克服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障碍等。因此,尽管他们的愿景美好,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地,故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28.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这一变革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也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激发了工人阶级的反抗。在此背景下,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积极设想。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一里程碑式的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针对题目要求,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发展,特别是机器大生产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生产力的飞跃,使得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可能。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剥削的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愈发激烈。这种阶级斗争的激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强大的阶级力量。3.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未能提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但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积极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工业革命、阶级斗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