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学说
1.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区域认知)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了解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过程、主要内容及证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4.能够利用大陆漂移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综合思维)
5.通过探索地球海陆变迁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自然问题。(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沧海
桑田
导入新课
沧海
桑田
你相信“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一、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如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海陆的变化,如填海造陆。
内容讲解
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发现
龙鱼
海螺
喜马拉雅山顶的景观
喜马拉雅山脉中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距今3 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隆起形成山脉。
地壳运动的其他例子
地 震
火山爆发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
东部海域海底的发现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古森林等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以前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沉,而成为海洋。
荷兰的拦海大坝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拦海大坝,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风车:抽积水
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
19世纪末,澳门陆地面积只有10.3 km2 ,由于不断填海造陆,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2021年澳门陆地面积达到33.0km2。
海陆变迁的原因总结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自然原因(主)
人为原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的目光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满脸疑惑。“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不能平静: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魏格纳
伟大的假说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
运动论
固定论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亿年前只有一块大陆
分裂,漂移
6 500万年前分裂成若干块
继续分裂,漂移
七 大 洲
仍在继续变化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
——古生物的一致性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来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说明以前两块大陆是合在一起的。
大陆漂移的证据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古老地层连续且相似。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西洋最开始仅仅是古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一条裂隙,随着大陆漂移,逐渐加宽,直到形成今天的世界第二大洋。
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古老的太平洋却在不断缩小,有衰退的趋势。
煤炭应该存在于温暖湿润的地区,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说明南极大陆原本不在此处,而是位于低纬度地区附近,形成了煤炭,后来南极大陆漂移至此。
南极有煤炭的原因
课堂小结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说
海陆的变迁
地壳运动
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海平面升降
主要内容:大陆是不断漂移的
学说证据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古生物的一致性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