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思想政治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希腊文化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精神。众多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自然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观点。例如,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关注世界的本原和物质结构,想尽办法理解宇宙的形成和运行规律。这种对自然界的深入思考成为哲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动力。从中可以看出( )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②好奇与探索的精神是哲学真正的开端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的追问 ④认识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③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武器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妙在似与非似之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中国画应该在表现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表达出所描绘对象的形态特征,又要避免过于追求形似而失去画面的意境和韵味。可见,画作( )
①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依赖
③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摹写复制 ④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河南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人口规模大、地理位置优越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这启示我们要( )
①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等优势,摆脱经济规律的制约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③与时俱进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④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立足部分,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着整体的功能
③要重视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④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进入夏天,蝉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它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自己金灿灿的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从蝉的一生中我们能够感悟到( )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产生 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④事物总处在渐进不显著的变化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颠覆性技术是指对传统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技术,比如数码技术出现后颠覆了胶卷相机巨擘柯达,数码技术就属于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前沿性、超前性,创新成功不仅能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而且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动能。可见,颠覆性技术( )
①否定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③是对传统或主流技术的辩证否定 ④肯定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每逢周末假期,到宣化店镇研学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看纪念馆、走“突围路”、吃红军菜、忆红军苦……丰富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让青少年更好地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据统计,2024年以来,到宣化店镇红色研学的学生人数已超7万人次。开展研学活动是基于( )
①实践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能够锻炼和提高同学们的认识能力
③书本知识都是经验的产物需要实践检验 ④在实践活动中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一2014),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防腐剂,可用于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等共12类食品中。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一2024),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被允许用于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包括月饼)等食品中。这体现了( )
①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统一
④真理是发展着的,在实践中总是被不断地推翻和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重要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引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改革航程。这表明( )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扫清社会发展障碍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西红柿原来生长在南美洲的森林里,人们叫它“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作为观赏植物而没有人敢吃它。直到19世纪30年代,罗伯特用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西红柿从“毒果”到“美食”的变化体现了( )
①一事物的价值源于人们的“勇敢发现” ②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间的特定关系
③一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自身的需要 ④哲学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生前作为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的鲍卫忠,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24年,他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中宣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鲍卫忠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①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价值追求 ②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人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④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上榜词语分别是“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年度流行语( )
①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精神面貌及其发展变化 ②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
③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④生动地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一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世界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持久努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意义在于( )
①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③奠定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加强保护,使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其形状为五个相套的、不同颜色的圆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公平、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参加比赛。每届奥运会主办国都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透过下列奥运会会徽,我们能够感受到( )
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②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③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的画卷
④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启示我们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高质量发展( )
①必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②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绚烂
③要不断满足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来,“脱钩断链”论调在美国沉渣泛起,有人要给中国商品加重税,有人要和中国彻底“脱钩”,似乎对华经济切割就能包治百病,让自己“再度伟大”。这几年,从“贸易战”到“去风险”,美国变着法搞“脱钩断链”。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来势汹汹,但几年下来,中美贸易额比“战前”不降反增。拜登推动“友岸外包”降低对华依赖,但伴随第三地对美出口增加的是中国“半成品”出口激增。《经济学人》指出,“友岸外包”既未带来韧性,也未带来安全性,美对华依赖依旧。
数十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拓展,生产要素全球流动,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动力,汇聚成不可阻遏的全球化潮流。“脱钩断链”损人害己,悖逆大势,其本质是与机遇和未来“脱钩”。这样的逆流必将湮没于一往无前的时代大潮之中。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脱钩断链”必将湮没于一往无前的时代大潮之中。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02年12月15日,习近平同志走进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这里村容整洁、规划有序,百姓通过村办企业增收致富。“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为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成功的经验。”翌日《浙江日报》,记录下习近平同志考察调研时的这番话。
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多年来,“千万工程”以村庄的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现了多方位的迭代升级,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的原因。(8分)
(2)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知识加以说明。(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7月26日开幕,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从比赛器械到奥运周边……巴黎奥运上劲吹中国风,处处都彰显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灵感源于兵马俑的行李箱。它以红、黑为主色调,造型设计灵感来自兵马俑鱼鳞甲,箱体上方缀以将军俑同款领结,底部轮子仿照古代战车车轮的造型,箱体中间嵌有国旗的金属牌,象征着金牌的荣耀与梦想,拉链形如一号铜车马上的秦铜盾。它还有个响亮的名字一“英俑”,寓意“期盼中国健儿能够英勇出征,带着荣耀凯旋”。
——科技与浪漫交融的彩色乒乓球台。本届奥运会官方球台由上海品牌红双喜制造,保留经典彩虹设计,是全球乒乓球运动员团结一致的象征,球桌表面的黑色代表着乒乓球运动的无限可能,勾勒的粉色线条让人联想到巴黎的浪漫。球台采用自带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通过手机或遥控装置即可调控灯光的变化,能呈现出彩色灯光,营造出独特氛围。
小到钥匙扣、纪念品,大到球台、高精尖技术,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在国际赛事中愈发活跃,这不仅为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谈谈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元素”对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这三种精神。
自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工会十七大至中国工会十八大的5年间,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2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026名、全国工人先锋号4119个,全国五一巾帼奖2200名。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培养选树宣传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202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55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88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034个。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分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意义。(8分)
(2)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请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写一份倡议书。字数在250字左右。(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