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 七上历史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部编版 七上历史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情景导入
请大家跟随AI琪琪老师的脚步,领略陶寺古城的魅力,思考为什么说它佐证了早期国家的产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说法有史实依据吗?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时代的文化遗存,了解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1.通过对良渚、陶寺遗址的分析解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标志着文明的形成。(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知道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3.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学习大禹心怀天下、不断创新的精神。(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大约在 多年前,我国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 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 。
、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良渚古城遗址
①地点: 省 市 ②时间:距今约 年
③遗址概况:古城等多组高等建筑反映了良渚社会 。贵族墓地说明当时的 已经相当明显。考古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
陶寺都城遗址
①地点: 省襄汾县 ②时间:距今约 年
③遗址概况:城内墓葬随葬品的多少说明当时 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 。还发现了很有可能是 的观象台。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地区已经出现了 。
3、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 的特征。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部落联盟
阪泉之战,交战双方: 结果:黄帝胜 影响: 形成。
之战:交战双方: 结果:炎黄联盟胜 影响: 逐渐形成,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也以“ ”自称
2、尧舜禹部落联盟
① 的含义:将联盟首领传位给 之人。
②尧舜禹的功绩
目录
01
起源——国家与文明
(早期国家与文明的起源)
兵器
人口
土地
疆域
任务一: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它包含着哪些要素?
任务二:请结合教材,用思维导图演示早期国家的形成
任务二:请结合教材,用思维导图演示早期国家的形成
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
人口增长并集中
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社会分化加剧,阶级产生
上层阶级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
下层阶级
(从事生产劳动)
早期国家形成
阅读课本,标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何以印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贵族积石冢。
玉猪龙
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
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像
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要素
02
探源——良渚与陶寺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目录
任务三: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思考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为什么能证实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良渚zhǔ古城
1、时间:
2、地点:
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姚
3、概况
①农业:发现了约20万千克碳化稻谷
良渚博物院展示的现代稻谷(左)和良渚遗址出土炭化稻谷(右)
②城市建筑: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内城中有人工建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
③水利系统: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复原图
(一)良渚古城
3、概况
④墓葬:
贵族墓地——数十上百件精美的玉器随葬品,玉琮、玉璧、玉钺等
普通墓地——随葬品稀少
玉琮
用于祭祀的礼器
玉璧
玉钺
象征军事指挥权
良渚遗址不同墓地的随葬品不同说明什么?
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埋葬在不同区域;
贫富差距,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细。
结论: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二)陶寺古城
任务四:请大家跟随AI琪琪老师的脚步,领略陶寺古城的魅力,
思考为什么说它佐证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1、时间:
2、地点:
3、概况:
距今约4300—4000年
山西襄汾
城市建筑
墓葬
陶寺都城模拟复原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文物1:
彩绘龙纹陶盘(大型墓出土)
朱书符号陶壶
解读:龙头近盘口边缘,尾部位于盘中央,方头蛇身,身上有鳞甲,张巨口,口中伸出如同麦穗的长信子。龙盘仅在几座大墓中存在,说明在陶寺文化时期,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龙可能是王权的象征,成为陶寺王国的"国徽"。
解读:出土于居住区,有红色颜料书写的两个字,字有笔锋,似为毛笔类器具书写。其中一个为"文"字,另一个字学界有"尧""命""邑"等多种解释。朱书文字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判定"尧都"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
“文”的写法
文物2:朱书符号的陶壶
(二)陶寺古城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
注:兽面形玉饰,祭神的礼器,造型典雅柔和,玉质晶莹润泽,彰显出墓主人不同寻常的尊贵身份。
注:石磐,乐器,体现陶寺先民的音乐水平、精神文明,呈现了礼乐文明的雏形。
良渚遗址中也有出土类似的神人兽面纹玉器,这有什么联系?
两个文明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联系与交流。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
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
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了解到陶寺遗址的哪些历史信息?
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这也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墓葬随葬品
随葬品数量有显著差别
有王权、公共权力
03
溯源——传说与史实
(远古的传说)
目录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的传说
黄帝,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传说中制造兵器的人,又传为主兵之神,与黄帝、炎帝并称“中华三祖”。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炎帝部落
黄帝部落
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联盟
蚩尤部落
涿鹿之战
华夏族
2、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3.从龙图腾和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龙是由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的身体组成。
各民族交错杂居,交流融合而成
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三、远古的传说
4、尧舜禹的传说
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选贤举能,天下为公
鼓励人们发展生产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稳定局势
大禹治水,解除水患
“三国家门而不入”
推举
让位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由现任首领将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课后活动
说说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神话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意义。
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提供实证,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具体的历史场景和物质证据;
而神话传说虽不完全是真实历史,却能够从精神层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观念和价值体系。
考古学和神话传说之间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经过考古挖掘证实的部分就是历史
没有经过考古挖掘被证实的部分就是传说
单元小结
旧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
元谋人、蓝田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物化石
打制石器
用火遗迹
氏族社会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半坡)
建筑遗迹
农作物遗存
磨制石器和陶器
墓葬规模
新石器时代
早期国家
牛河梁遗址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宫城、水利系统
手工业发达
随葬品数量性质
生产力发展 社会阶级分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小试牛刀】
1.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B
2.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 )
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
3.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A
B
4.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姻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
A.创新性特质
B.区域性差异
C.连续性特点
D.一体性特征
D
谢谢观看
iSlide
2024/09/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