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其具体内容和含义。
知道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判断生活中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公民的权利或未履行公民的义务。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2. 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理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内容等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情境下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行使与履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案例、视频、图片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相关的法律条文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用和讲解。
3. 为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和彩笔,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关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视频,如公民投票选举、依法纳税、遵守交通规则等场景。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公民在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的行为与自身的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展示一些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图片,如选举投票站、法庭审判、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图片的理解。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1. 公民的基本权利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对于每一项权利,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平等权时,举例说明在就业、教育等方面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在讲解人身自由权利时,提到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享受到了这些权利,有没有遇到过权利被侵犯的情况。
2. 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样通过课件展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对各项义务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其重要性和意义。例如,在讲解依法纳税义务时,强调税收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讲解受教育义务时,指出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履行这些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 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案例,案例内容涉及公民既行使权利又履行义务的情况,以及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情况。例如,案例一:小明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同时他也在学校努力学习,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案例二:小李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实言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应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案例三:小王拒绝依法纳税,只想着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却不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公民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以及从中可以得出关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什么启示。
2. 小组讨论与汇报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在学生讨论和汇报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通过讨论和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四)课堂活动
1. 角色扮演
设定几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场景中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行使与履行,如在学校、社区、商场等场所。每个场景安排一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包括普通公民、执法人员、服务人员等。
场景一:在学校里,学生 A 发现自己的书包被同学 B 不小心弄脏了,两人发生争执。学生 A 认为自己的财产权(书包)受到了侵犯,要求同学 B 赔偿;同学 B 则认为自己不是故意的,不应该承担责任。其他同学和老师在旁边进行调解,探讨如何在维护学生 A 权利的同时,让同学 B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如道歉、帮助清洗书包等)。
场景二:在社区里,居民 C 发现小区内有人乱扔垃圾,影响了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 C 向社区管理员 D 反映情况,要求加强管理。社区管理员 D 表示会采取措施,但同时也呼吁居民们要自觉履行爱护环境的义务,共同维护社区的整洁。居民 C 和其他居民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自身行动来履行爱护环境的义务,以及如何监督和督促其他居民也履行这一义务。
场景三:在商场里,消费者 E 购买了一件商品,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商家 F 退换货。商家 F 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承担责任。消费者 E 据理力争,强调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同时也表示会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等。其他顾客在旁边围观,讨论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商家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展现出不同角色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运用。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并思考在每个场景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2. 讨论与交流
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针对每个场景,提问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公民的哪些权利和义务受到了关注?你认为角色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某个角色,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加深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堂总结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重要知识点,如:“请同学们说一说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强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与义务,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 平等权
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 政治自由
4. 宗教信仰自由
5. 人身自由权利
6.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7. 住宅不受侵犯
8.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其他权利……)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 遵守宪法和法律
2. 维护国家利益
3. 依法纳税
4. 依法服兵役
5. 劳动的义务
6. 受教育的义务
7.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8. 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9. 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其他义务……)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3.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4. 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师要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或流于形式。
3. 角色扮演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场景的设置和角色的分配要合理,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识。
4.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更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5.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收集身边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案例并进行分析,或者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