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月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日月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日月潭》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 学会 9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 12 个生字,积累 “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 等词语,丰富词汇量,提高书写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积累。 4. 学习作者描写日月潭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 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 学习作者描写日月潭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 难点 1.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具 准备 1. 收集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复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图片展示,引发好奇。 教师展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画面中湖水清澈碧绿,周围群山环绕,山间云雾缭绕,日月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其中。学生们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纷纷发出惊叹声。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说道:“我知道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湖水非常清澈,周围的风景也很美。我还找到了一些日月潭的图片,上面有蓝天白云下的日月潭,还有夕阳西下时的日月潭,都非常漂亮。” 另一位学生也分享了自己的资料:“我了解到日月潭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讲的是日月潭是由一对情侣变成的,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与恶龙战斗,最后变成了日月潭。这个传说让日月潭更加神秘和美丽。” 教师对学生们的分享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激发了学生们对日月潭的浓厚兴趣。 谈话质疑,引出课题。 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有的学生说去过海边,看到了广阔的大海和美丽的沙滩;有的学生说去过山区,看到了雄伟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还有的学生说去过历史名城,看到了古老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教师接着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师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向学生们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出疑问:“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日月潭在台湾的哪个地方?日月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日月潭的景色有多美?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轻声读文,明确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轻声读文,提出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学生们按照要求认真地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桌互查,共同进步。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组织同桌互相检查读文。要求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朗读水平。有的同桌一起讨论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和含义,有的同桌互相纠正朗读中的错误,还有的同桌一起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通过同桌互查,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识字教学,夯实基础 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后鼻音 “朦、胧、境”,前鼻音 “环、隐”,还要注意 “绕” 读第四声。小组内的学生们认真地认读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生字,如 “环” 字可以拆分成 “王” 和 “不”,再加上一个 “辶”,就变成了 “环” 字;有的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忆生字,如 “绕” 字可以把 “尧” 换成 “晓” 的右边部分,就变成了 “绕” 字;还有的学生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忆生字,如 “隐隐约约” 可以猜谜语 “耳朵听不见,双人走钢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组内进行自主识字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以及记忆方法。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识字经验。有的学生说:“我认识‘茂’字,因为我去过一个叫‘茂林’的地方,所以我记住了这个字。” 有的学生说:“我认识‘胜’字,因为我知道‘胜利’这个词,所以我记住了这个字。” 还有的学生说:“我认识‘迹’字,因为我看到过‘古迹’这个词,所以我记住了这个字。” 通过自主识字交流,学生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识字成果,还学习了其他同学的识字方法,拓宽了自己的识字渠道。 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如夺红旗、抢摘 “丰收果”、竞猜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夺红旗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种颜色的旗帜。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们快速认读,如果认读正确,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夺得一面红旗。在抢摘 “丰收果” 游戏中,教师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就像一个个丰收的果实。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抢摘生字卡片,如果认读正确,就可以将卡片带回自己的小组,作为丰收的果实。在竞猜游戏中,教师出示一个生字的部分笔画或者部首,让学生们猜猜这个字是什么。学生们积极参与游戏,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多种形式的字词检查,学生们巩固了自己的识字成果,提高了识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四)读议结合,理解内容 默读思考,提出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学生们认真地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有的学生还没有找到答案,眉头紧锁,继续努力寻找。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默读思考,学生们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它是一个美丽的湖泊。” 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日月潭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形状像太阳和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日月潭的景色非常美丽,我很想去那里旅游。”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们的交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明确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如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的?”“三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日月潭的哪些美丽景色?” 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五)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日月潭的位置。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把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一位学生站起来读道:“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日月潭在台湾省,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指出这句话不够简洁,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通过练习说话,学生们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 “群山环绕” 和 “名胜古迹” 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 “群山环绕” 和 “名胜古迹” 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们认真地阅读课文,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学生们通过分析句子,理解了 “群山环绕” 的意思是日月潭周围有很多山,就像被群山包围着一样;“名胜古迹” 的意思是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地方。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学生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用铅笔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填空,巩固对日月潭名字由来的理解。“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画图和填空的方式,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认读词语,巩固字词。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采用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教师将词语卡片分成几组,每组卡片上写有一个词语。教师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猜猜卡片上的词语是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如果学生猜对了,教师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猜错了,教师就给出提示,让学生继续猜测。然后,教师以打擂的形式让学生抢读词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种颜色的旗帜。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们快速认读,如果认读正确,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夺得一面红旗。通过猜词卡和抢读词语的方式,学生们巩固了自己的识字成果,提高了识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分组读文,回顾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回顾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读一段课文。学生们认真地朗读课文,声音洪亮,感情饱满。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学生们的朗读,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分组读文,学生们回顾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交流体会,感受美景 默读课文,划出美句。 学生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学生们认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的学生划出了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这句话,觉得这句话描写了日月潭清晨的美景,非常迷人;有的学生划出了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这句话,觉得这句话描写了日月潭中午的美景,非常壮观;还有的学生划出了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这句话,觉得这句话描写了日月潭下雨时的美景,非常梦幻。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交流分享,朗读指导。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划出的美句,并说出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们的交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们分享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 “薄薄的雾”“隐隐约约”“清晰”“朦胧” 等,通过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朗读,表现出日月潭不同情境下的美丽景色。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指导读文,把握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 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教师先示范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们体会不同情境下日月潭的美丽景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朗读,表现出日月潭不同情境下的美丽景色。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朗读课文,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学生练习,配乐朗读。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读,然后教师进行范读,最后配上音乐进行朗读。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教室,倾听学生们的朗读,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然后,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们感受教师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最后,教师配上音乐进行朗读,让学生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思考,理解内涵 齐读段落,理解词语。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 “吸引” 的意思。学生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声音洪亮,感情饱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吸引” 的意思,让学生们体会日月潭的魅力。学生们通过分析句子,理解了 “吸引” 的意思是把人或事物引过来,使他们关注或参与。通过阅读和理解词语,学生们体会到了日月潭的魅力。 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 “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 “中外游人”)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 “许许多多”)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日月潭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 当小导游,介绍日月潭。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 “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 办图片展,展示台湾风光。 办个 “宝岛台湾知多少” 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通过办图片展的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宝岛台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活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展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