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八年级阶段性考试卷生物(一)题号 一 二 总分 座位号得分说明:1.范围:第五单元第一章第1-5节。2.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凉拌海蜇丝,质脆而韧,清凉爽口,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凉拌菜。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外套膜C.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2.布氏姜片吸虫,背腹扁平,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下列关于该虫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化器官简单 B.生殖器官发达C.与蛔虫属同一类 D.身体呈两侧对称3.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下列对预防蛔虫病无直接关系的是( )A.饭前便后洗手 B.早晚刷牙、洗脸C.防止粪便污染水源 D.蔬菜瓜果洗净后再食用4.《本草纲目》记载,“蝉,主疗皆一切风热症,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蝉蜕”是蝉的( )A.皮肤 B.表皮 C.外套膜 D.外骨骼5.秀丽隐杆线虫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线形动物,对其相关研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动物与其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A.丝虫 B.沙蚕 C.蚯蚓 D.蜈蚣6.蚯蚓的身体出现了与蛔虫明显的区别,在动物进化史上是一次飞跃,原因是( )A.身体圆筒形,为长得高大创造条件 B.身体开始分节,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C.身体前端有口,有利于摄食 D.体表有厚的角质层,能保护身体7.无脊椎动物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蜗牛与蝗虫都具有外骨骼 B.水母与蛔虫都有口有肛门C.螃蟹与蜘蛛都身体分节 D.乌贼与虾都营寄生生活8.下列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毒蛇会伤人,有害无益 B.蝗虫嚼食农作物,危害农业生产C.养殖的鳖可以食用,鳖甲可入药 D.蚯蚓能改善土壤成分,增加土壤肥力9.我们学习无脊椎动物后,你觉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 B.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都分节C.软体动物体外不一定都有坚硬的贝壳 D.可以水中和陆地生活的不一定是两栖动物10.果蝇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但繁殖力强,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它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A.身体细长 B.有口无肛门C.体表有角质层 D.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11.下图为蝗虫外部形态结构示意图,用于呼吸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两大主要特点是(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用鳃呼吸 ③体表覆盖鳞片 ④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⑤体内有脊柱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⑤13.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时,与流入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不变 B.增加、降低 C.降低、增加 D.降低、不变14.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A.蝗虫——口器——获取食物 B.缢蛏——贝壳——保护内部结构C.青蛙——趾间有蹼——适于跳跃 D.蛔虫——角质层——保护内部结构15.据报道,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活化石”中华鲟在三峡坝区基地顺利破壳而出,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中华鲟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 )A.鳃和鳍 B.肺和鳍状肢 C.肺、气囊和翼 D.鳃和斧足16.某同学为了探究蚯蚓能否改善土壤条件,设计了如下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A.甲、乙形成对照,乙是对照组 B.沙子和土壤都要保持湿润C.装置要密封防止蚯蚓爬出 D.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沙子和土壤的界限不明显17.兰花螳螂这种“会走路的花”——首次在云南宁洱被发现。被誉为“昆虫皇后”的兰花螳螂不具有的特征是( )A.体表有鳞片 B.身体分节 C.足和触角分节 D.有蜕皮现象18.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下列动物在分类学中属于鱼类的一共有几种(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鲸鱼 ⑤黄鳝 ⑥中华鲟 ⑦泥鳅A.3种 B.4种 C.5种 D.6种19.下图是河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 B.生活在水中,通过①鳃进行呼吸C.②是贝壳,起运动作用 D.④是外套膜与②的形成有关20.江西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以来,鄱阳湖再现多种濒危物种,说明我省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禁渔”规定的是( )A.禁止宣传、销售、食用野生鱼类 B.杜绝非法捕捞渔业资源C.自觉保护野生渔业资源 D.可以随意垂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6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蛞蝓身体柔软光滑,体内有退化的贝壳。某人因误食蛞蝓导致身体不适,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发现他已经被一种叫做鼠肺线虫的寄生虫感染了!为什么会感染鼠肺线虫呢?原来吞下的那种蛞蝓看似无害,却含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虫。因为它们会吃老鼠粪便,而老鼠粪便中经常含有寄生虫。病情迅速恶化,寄生虫直接感染了他的脑部,并且导致了嗜酸性脑膜炎。(1)蛞蝓又名鼻涕虫,身体柔软,头顶有两个触角,属于软体动物,其运动器官是______。(2)蛞蝓的体表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______,该结构既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又可以分泌物质形成贝壳。(3)鼠肺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属于______动物,适于寄生生活,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体表有______,繁殖能力______(选填“强”或“弱”)。(4)以上这个事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6分)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水螅和涡虫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图1的水螅顶端有多条[1]______;上面有较多的[6]______,其内有刺丝和毒液,用于攻击、防御和捕食等。(2)水螅消化食物在[3]______内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3)图2中涡虫可以辨别光线明暗的结构名称[7]______。[8]所指的一面为涡虫的______(选填“背面”或“腹面”)。(4)图中呈两侧对称的生物是______。23.(6分)鱼和螃蟹都是用鳃呼吸。为什么鱼离开水很快就会窒息而死,而螃蟹不会呢?某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图1 图2活动一:观察鱼和螃蟹的鳃(图1)将新鲜的鱼鳃和螃蟹鳃分别放入水中,观察鳃丝的分散情况。观察发现鱼鳃的鳃丝在水中较分散;螃蟹的鳃外形蓬松。活动二:开展探究实践(图2)将鳃从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鳃的变化。观察发现鱼鳃的鳃丝粘连,表面黏稠;螃蟹的鳃外形无变化。(1)根据小组的探究,你认为图2中属于螃蟹鳃的是______。鱼和螃蟹的鳃丝中含有丰富的______,是进行呼吸的器官。(2)鱼离开水后,鳃丝粘连,与空气的接触面积______,故会窒息而死;螃蟹离开水后,鳃外形无变化,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______,所以存活一段时间。(3)据图可知,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______,故体表较硬;与螃蟹相比,鱼的身体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支撑,属于______动物。24.(6分)图1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鲵和扬子鳄,它们既能在生活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它们都属于两栖动物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大鲵又叫娃娃鱼,生活在山间溪流中,将卵产在水中,幼体用______呼吸。(2)扬子鳄,生活在水边芦苇丛中,皮肤表面覆盖有______,在陆地上产卵,卵外具有坚硬的______。(3)图2中A和B为这两种动物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大鲵的肺是______(选填“A”或“B”),它的肺结构简单,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能力弱,需要通过______辅助呼吸。(4)综上所述,扬子鳄属于______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25.(6分)学习了《环节动物》后,某同学对蚯蚓开展了相关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粗糙的纸 1.5分钟玻璃板 3分钟【看一看】(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2)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据图分析可知前端是[______],因为蚯蚓的[①]______靠近身体的前端。【摸一摸】(3)用手轻摸蚯蚓的腹面有一种粗糙的感觉,因为摸到了蚯蚓的______。【探一探】探究“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运动速度的快慢”实验步骤如下:①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出它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②将这条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③分别重复进行3次;④计算蚯蚓运动所需的平均时间,并记录,结果如表所示。(4)此次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更______。(5)由于蚯蚓用______呼吸,为保证它能从空气中得到充足的氧气,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体表湿润。江西省八年级阶段性考试卷生物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答案】B【解析】海蜇属于腔肠动物,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体表没有外套膜,故选B。2.【答案】C【解析】布氏姜片吸虫,它背腹扁平,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与涡虫属同一类,属于扁形动物,故选C。3.【答案】B【解析】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干净的瓜果;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都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早晚刷牙、洗脸对预防蛔虫病无直接关系,故选B。4.【答案】D【解析】昆虫的体表由一层坚硬的外骨骼覆盖,这既提供了保护也支持了身体结构。蝉作为昆虫,其体表的外骨骼在蜕皮过程中会被脱下,形成所谓的“蝉蜕”,故选D。5.【答案】A【解析】丝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这些特征都符合线形动物的定义。因此,丝虫属于线形动物类群,故选A。6.【答案】B【解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开始分节,这是它们与线虫动物等无体节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体节的出现使得环节动物的身体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它们可以通过不同体节的协调运动来爬行、游泳或掘土。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动物进化史上无疑是一次重要的飞跃,故选B。7.【答案】C【解析】蜗牛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体表大多都有贝壳,没有外骨骼,A错误。水母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蛔虫是线形动物,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B错误。乌贼和虾都自由生活,D错误。螃蟹和蜘蛛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身体都分节,故选C。8.【答案】A【解析】毒蛇会伤人,但是蛇毒也能入药治病,故选A。9.【答案】A【解析】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海蜇等一些可食用,但是并不是都可以食用,如水螅,故选A。10.【答案】D【解析】果蝇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类,体表有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故选D。11.【答案】D【解析】图可知,①触角,②复眼,③口器,④气门。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每一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与蝗虫呼吸有关的结构是④气门,故选D。12.【答案】B【解析】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所以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两大主要特点是②用鳃呼吸,④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故选B。13.【答案】C【解析】鱼类用鳃呼吸,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可见,水由鱼的口进入,经鱼鳃,由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的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故选C。14.【答案】C【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趾间有蹼,适于游泳,故选C。15.【答案】A【解析】中华鲟是一种鱼类,其呼吸器官是鳃,运动器官是鳍,鳃用于从水中获取氧气,而鳍则用于游动和保持平衡,A正确;肺和鳍状肢是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B错误;肺、气囊和翼是鸟类的特征,C错误;斧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D错误。故选A。16.【答案】C【解析】为了保证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流通,使蚯蚓正常呼吸,装置不能密封,故选C。17.【答案】A【解析】螳螂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没有鳞片),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螳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外骨骼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故选A。18.【答案】B【解析】①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②鲍鱼身体柔软,是原始海洋贝类,属于单壳类软体动物;③海马虽然形状不像鱼,但有鱼的特征,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④鲸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⑤黄鳝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⑥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⑦泥鳅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可见,③⑤⑥⑦都属于鱼类,一共有4种,故选B。19.【答案】C【解析】图中①是鳃,②是贝壳,③是斧足,④是外套膜。②是贝壳起保护作用,③是斧足,斧足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故选C。20.【答案】D【解析】禁止宣传、销售、食用野生鱼类;杜绝非法捕捞渔业资源;自觉保护野生渔业资源,都能够保护渔业资源。随意垂钓不符合渔业资源保护,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答案】(1)足 (2)外套膜 (3)线形 角质层 强(4)不随便触碰和取食陌生生物,注意食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等(合理即可)22.【答案】(1)触手 刺细胞 (2)消化腔 (3)眼点 背面 (4)涡虫23.【答案】(1)乙 毛细血管 (2)减小 不变 (3)外骨骼 脊椎24.【答案】(1)鳃 (2)角质鳞片 卵壳 (3)A 皮肤 (4)爬行25.【答案】(1)体节/环形体节 (2)② 环带 (3)刚毛 (4)快 (5)湿润的体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