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跨学科实践:中国乐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声的世界》一章的最后一节,用到了物理和音乐两个学科的知识。 本节由认识中国乐器、自制小乐器、“科学与音乐”报告会三个板块组成,在自 制小乐器板块还设计了“乐器音调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探究,涵盖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声音的特性、实验操作等多方面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章前四节的学习,对声音的特性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 学生在音乐方面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也能辅助本节内容的学习。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多动手,亲身体会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 将音乐与物理知识融合,感受跨学科之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创作 乐器的兴趣。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史;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中国民族乐 器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的制作材料和发声原理,培养运用跨学科 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在查阅资料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升获取信息、 归纳总结的能力;能结合证据对乐器发声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科学论证的 能力;在小乐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 新的意识。【科学探究】在探究影响乐器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等制 订合理的探究方案;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不同乐器的音调的影响因素;能对小乐 器制作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及结果作出解释;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中国乐器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使命感;在自制小乐器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提升团队 意识和协作能力。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不同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制作小乐器。(二)教学难点准确控制自制小乐器音调的变化。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音乐《高山流水》片段。 简单介绍中国古代乐器。介绍现代民族乐器,师生共同进行分类。带领学生认识一些民族乐器,初步了解这些民族乐器的发声原理(可请精通 某种民族乐器的学生为大家讲解)。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民族乐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二)新课教学问题一:演奏好乐器的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音调与乐器演奏联系起来。活动1:探究乐器音调与什么有关(以弦乐器为探究对象)。设计意图:乐器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曲子,是因为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多 个音调的声音,控制乐器音调的变化是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关键。本活动通过“探究 乐器音调与什么有关”帮助学生梳理了研究方向。提出问题:弦乐器(弹拨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弦的长短、粗细、张紧程度等。实验验证:(1)选取一根尼龙弦(或金属弦),改变琴弦的振动长度,对比发出声音的 音调,研究弦乐器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2)选取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两根尼龙弦(或金属弦),控制张紧程度一致,拨动琴弦,对比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研究弦乐器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3)选取一根尼龙弦(或金属弦),通过改变弦的张紧程度,对比琴弦发出 声音的音调,研究弦乐器音调与弦的张紧程度的关系。师生共同归纳结论。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弦乐器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二:其他类型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活动2:使用自带的乐器探究音调与什么有关。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选择一种熟悉的乐器进行探究(前面已经探究了弹拨乐 器,这里推荐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或吹管乐器),并归纳总结这种乐器的音调与什 么因素有关。小组完成后,各小组分别汇报。设计意图:将影响音调的因素联系到各种类型的乐器中。 问题三:小小音乐会活动3:学生使用桌上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两款小乐器,并写下相关的乐器简 介,简单练习后准备演出。演出流程:第一,自制乐器的名字;第二,乐器的发声原理;第三,改变自 制乐器音调的方法;第四,演奏一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或其他自选音乐)。教师及时对有创新精神和态度严谨认真的小组进行鼓励。设计意图:将物理与音乐紧密结合,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连接书本和生活,促 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学习更有意义。(三)课堂小结1.中国的民族乐器及分类。 2.影响乐器音调的因素。 3. 自制小乐器。六、板书设计跨学科实践:中国乐器1.中国民族乐器(1)按演奏方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2)按发声原理: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2. 影响乐器音调的因素3. 自制小器 4.小小音会自制乐器的名字 → 乐器的发声原理 → 改变音调的方法 → 弹奏《 一 闪一 闪亮晶 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