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单元唱歌《其多列》人音版(五线谱)2024一年级上册小学音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设计三单元唱歌《其多列》人音版(五线谱)2024一年级上册小学音乐

资源简介

唱歌《其多列/哈尼族民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2024)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快乐的一天
一、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哈尼族民歌,在一年级音乐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体验和歌唱练习机会。本课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文化素养,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歌词简单易懂,描绘了哈尼族儿童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教材中还能配有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和民族风情。同时,还提供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指导。
二、学情介绍
认知水平: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较为有限。他们喜欢唱歌、跳舞等活动,但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对于哈尼族文化,学生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和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
兴趣特点: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喜欢欢快、活泼的音乐,容易被生动的教学形式所吸引。
唱歌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乐于参与歌唱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能。
个体差异:
学生在音乐天赋、学习能力和表现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在唱歌方面表现出色,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演唱、表演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合 “快乐的一天” 主题,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快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理论依据: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活动来学习。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民族文化。
依据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原则,将音乐与其他学科(如美术、舞蹈、语文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和演唱《其多列》,感受哈尼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体会音乐的美感。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其多列》,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鼓励学生在演唱中加入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文化理解:
了解哈尼族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其多列》,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符。
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哈尼族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
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伴奏和示范。
准备一些哈尼族的民族服饰或道具,如头饰、手鼓等,用于课堂表演。
学生准备:
预习歌曲,了解哈尼族的相关知识。
准备一张白纸和彩笔,用于课堂创作。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音乐表现。
听唱法:让学生多听歌曲,通过模仿来学习演唱。
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表情等方式,体验歌曲的情感和节奏。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演唱、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乐器辅助教学: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与歌曲相关的游戏活动,如节奏接龙、歌词填空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播放一段哈尼族的音乐或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哈尼族的文化特色。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 引导学生了解哈尼族的相关知识。
生:哈尼族
讲解环节:
介绍哈尼族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民族服饰等方面的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云南省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很多高山、河流和茂密的森林。
哈尼族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哈尼族人民非常勤劳,他们善于开垦梯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他们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哈尼族的民族服饰也非常漂亮。哈尼族的衣服色彩鲜艳,通常有很多精美的图案。哈尼族的妇女们会戴漂亮的头饰,有的头饰上还会装饰着银饰,闪闪发光。哈尼族的男子们则会穿着简洁大方的服装,展现出他们的勇敢和坚毅。
哈尼族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比如 “十月年”“昂玛突” 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唱歌、跳舞,庆祝丰收和美好生活。
同学们,通过了解哈尼族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民族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哈尼族的文化,也能更好地欣赏哈尼族的民歌《其多列》。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能想象哈尼族小朋友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生活的场景。
讲解歌曲《其多列》的歌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哈尼族民歌《其多列》。
先来看这首歌的歌词:“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其多列,其多列。”
“其多列” 在哈尼语里是 “快快来” 的意思。歌词描绘了哈尼族小朋友们欢快地去山上活动的场景。他们上山坡去拣竹叶,竹叶可以用来做一些小手工或者玩游戏。带上长刀砍竹筒,竹筒也有很多用处呢,可以做成乐器或者装东西。
整首歌的歌词简单易懂,充满了童真童趣,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哈尼族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快乐玩耍、劳动的画面。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也和哈尼族的小朋友们一起在山上玩耍,用欢快的声音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心情。
学唱环节: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符的部分。
让学生跟着钢琴或伴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表演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以让学生分组演唱、伴舞,或者加入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动作,展示个性。
拓展环节:
让学生欣赏其他哈尼族的民歌或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引导学生用彩笔绘制一幅哈尼族儿童生活的图画,或者写一篇关于哈尼族文化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环节: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哈尼族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表扬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
九、板书设计
《其多列》 “哈尼族民歌”
歌词:
哈尼族的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
附点节奏:
十六分音符:
哈尼族的图片
文化符号:如梯田、蘑菇房、长街宴……
十、教学反思
优点:
教学内容丰富,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哈尼族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示范法、听唱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演唱、表演、创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养。
不足: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在音准、节奏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个别指导。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表演环节和拓展环节,可能会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
改进措施: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避免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十一、选择题:
1.《其多列》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
A. 哈尼族 B. 彝族 C. 傣族 D. 壮族
2.哈尼族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
A. 云南 B. 广西 C. 贵州 D. 四川
3.《其多列》歌曲的节奏特点是( )。
A. 缓慢抒情 B. 欢快活泼 C. 深沉凝重 D. 优美柔和
4.歌曲中的 “其多列” 是什么意思?( )
A. 小鸟 B. 花朵 C. 快来 D. 小朋友
5.在演唱《其多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 )
A. 低沉的声音 B. 尖锐的声音 C. 自然、欢快的声音 D. 缓慢的声音
6.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起到了什么作用?( )
A. 使节奏更加平稳 B. 使节奏更加紧凑 C. 使节奏更加舒缓 D. 使节奏更加复杂
7.哈尼族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 )
A. 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B. 简洁大方、以白色为主 C. 黑色为主、款式单一 D. 以蓝色为主、没有图案
8.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A. 火把节 B. 泼水节 C. 长街宴 D. 三月三
9.在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时,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
A. 示范法 B. 讲授法 C. 讨论法 D. 自学法
10.学习民族音乐对学生有哪些好处?( )
A.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B. 提高音乐素养 C. 增强民族自豪感 D. 以上都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