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一般分为强环境驱动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图示意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升级的过程。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属于强环境驱动型产业的是( )A.民用航空 B.生物制药 C.新能源汽车 D.现代煤化工2.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在于( )A.劳动力丰富 B.技术水平高 C.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3.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B.增加就业机会 C.加快城镇化进程 D.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使得北极气温升高,格陵兰冰盖消融,出现众多融池(冰盖融水汇集成的水池),同时也给冰盖消退提供了动因。如图示意格陵兰岛位置及融池景观。据此完成4~6题。4.近年来,北极气温增幅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地面反射率降低 B.地面辐射减弱 C.太阳辐射增强 D.大气反射增强5.众多的冰融池主要分布在( )A.冰盖中心 B.冰盖顶部 C.冰川槽谷 D.冰盖边缘6.融池导致冰盖消退的动因是( )①融池导致全球变暖 ②池水侵蚀池岸冰 ③融池使局部温度升高 ④融池加速冰川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蒙古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放牧强度增大,加剧了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受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发,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蒙两国联手实施这项计划,但难度较大。如图示意蒙古国土地覆盖类型。据此完成7~8题。7.图示蒙古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是( )A.河湖区 B.荒漠草原区 C.草原区 D.森林区8.放牧强度增大对蒙古国牧区土壤的主要影响是( )①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 ②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 ③牲畜排泄物补充土壤养分 ④地表昼夜温差减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冬至前后的8时许,成都总府路天桥上,高楼林立间,一轮红日跃出天际线(图4),景象奇特。川蜀大地的人们崇拜太阳,街巷向阳而建、为阳而斜。图5示意成都、重庆位置。据此完成9~11题。9.冬至前后,成都总府路天桥上欣赏图4中悬日景观需面朝(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10.成渝双城( )A.太阳视运动轨迹周年变化相同 B.重庆白昼时间总是较成都长C.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幅度相同 D.重庆地方时较成都晚11.川蜀大地的人们崇拜太阳,街巷向阳而建、为阳而斜,这反映出人类( )A.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B.崇拜太阳的宗教传统C.对地形地貌的利用 D.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形成的。贵州省威宁县三河村丹霞地貌广布,景观优美,该丹霞地貌局部山坡上分布大量碎石,且无植被生长。如图为三河村丹霞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12.三河村丹霞地貌形成的先后演变顺序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下沉—流水侵蚀—地壳抬升B.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地壳下沉—风化侵蚀D.岩浆侵入—内力挤压—风化侵蚀—流水堆积13.造成该丹霞地貌局部山坡上分布大量碎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物理风化 D.冰川堆积14.图示丹霞地貌局部地区无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差 B.土壤发育差 C.岩性坚硬 D.碎石较多我国某开发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经历了四次产业转型。如图示意该开发区的四次转型历程。据此完成15~16题。15.该开发区第一次转型阶段,所在区域( )A.工业高度发达 B.土地租金低 C.基础设施完善 D.环境污染严重16.该开发区等级提升、职能增多的转型阶段为( )A.第一次转型阶段 B.第二次转型阶段 C.第三次转型阶段 D.第四次转型阶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塞浦路斯岛位于地中海东部,岛屿东部的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该岛屿西南海岸波涛滚滚,岩壁陡峭。如图为塞浦路斯位置及海岸景观图。(1)指出塞浦路斯海岸的特点。(6分)(2)判断图中①②③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4分)(3)分析塞浦路斯旅游服务业发达的原因。(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状况、经济条件差异大。南方地区水、土、光、热组合优于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历史上形成了“南粮北运”的格局。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如图示意我国粮食自给状况分布。(1)指出影响青藏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主要自然因素,并简述青藏高原区与华北平原区粮食自给率差异的自然原因。(8分)(2)简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对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4分)(3)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请提出解决途径。(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呼和浩特新机场于2020年开工,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新机场建设投入使用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使用需求,届时将极大地促进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的交通发展。如图示意呼和浩特新旧机场的位置对比。(1)指出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面临的自然方面的困难。(6分)(2)简述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对当地交通发展的意义。(6分)(3)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后,你认为旧机场是否有必要保留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D 2.C 3.A 4.A 5.D 6.B 7.B 8.D 9.D 10.C 11.D 12.B 13.C 14.B 15.B16.C17.(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岸较陡峭,坡陡水深;岸线曲折,多发育海岸侵蚀地貌。(2)形成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②③①。(3)塞浦路斯有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岸地貌,自然景观多样、奇特,宗教建筑、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塞浦路斯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海陆空交通便利,生活居住条件优越;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区,旅游客源有保障;旅游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18.(1)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气候。自然原因: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相比之下,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水热同期,粮食产量大。(2)促进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南方地区可以更加专注于发展其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等,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粮食产量;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产;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做好粮食储备;培育粮食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1)存在季节性冻土,冻土冻融易导致跑道变形;冬季寒冷,可能有大风、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春季可能面临沙尘暴威胁。(2)扩大航空客货运输规模,提高运量;缓解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压力;提升呼和浩特在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3)保留。理由:旧机场可在特殊情况时作为备用机场使用;双机场协同,有利于增大运力。[或不保留。理由:呼和浩特经济规模有限,新机场能够满足运输需求;旧机场距离城区近,对城区干扰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