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5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5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乘上列车去画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乘上列车去画画》是人教版本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程旨在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启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与探索之旅。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一年级上册处于基础启蒙阶段。本课程是学生接触美术创作中关于风景绘画主题的早期内容,为后续更深入的绘画学习奠定基础。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美景开始,逐步过渡到用画笔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从教材编排来看,《乘上列车去画画》在前面简单的美术基础认知课程之后,如对绘画工具的认识等,开始引导学生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美、表达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材内容结构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祖国各地不同风格的风景,包括城市景观、乡村风光、山川河流等。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线条在风景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画笔表现远近、高低、大小等关系,为学生的绘画实践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指导。
(三)教材的育人价值
审美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美景图片,能够感受不同风景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如北方山脉的雄伟壮阔、南方水乡的温婉秀丽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材中的风景素材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美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创新思维培养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不拘泥于现实。例如在表现风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一些想象中的元素,如会飞的房子、彩色的云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
通过描绘祖国的美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一)情境创设
以“乘上列车去旅行”为主题创设情境,将教室布置成列车车厢的模样,播放列车行驶的声音和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场奇妙的旅行之中。
在旅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各地风景图片、讲述有趣的旅行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
知识传授方面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不同风景的特点和构成要素,如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建筑等。
结合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构图的方法等。
技能培养方面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用画笔表现不同的线条、用色彩涂抹出均匀的色块等。
组织小组活动和个人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三)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作品,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地区的风景特点,了解风景绘画中基本的元素,如天空、大地、树木、房屋等。
掌握简单的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等)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简单的风景画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绘画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描绘祖国的美景,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不同风景的特点,掌握风景绘画中基本元素的表现方法。
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技巧进行创作,如用流畅的线条画出物体的轮廓,用合适的色彩表现景物的特征等。
(二)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绘画中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构图知识,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层次感。
五、教学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在展示一幅风景图片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的颜色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教师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引导。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直观教学策略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不同地区的风景特点时,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各地风景的差异。
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绘画的过程和技巧。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边画边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方法。
(三)合作学习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绘画创作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创作主题和内容,然后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情境创设
教师提前将教室布置成列车车厢的样子,在黑板上贴上列车的图片和一些风景图片。播放列车行驶的声音和欢快的音乐,营造出旅行的氛围。
教师穿着列车员的服装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乘上列车去旅行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话题引入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指出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桂林、三亚等。然后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呀?你们知道这些地方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旅行经历或对这些地方的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祖国的风景真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一起用画笔把这些美丽的风景画下来吧!”从而引出课题《乘上列车去画画》。
(二)新授环节
欣赏美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包括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奔腾的河流、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等。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对图片进行讲解,如:“看,这是雄伟的泰山,它高耸入云,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这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就像绿色的海洋上飘动着的白色云朵。”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景的魅力。
展示完图片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们最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不同风景的感受和理解。
认识绘画元素
教师再次展示一些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如天空、大地、树木、房屋、河流等。教师问学生:“你们看,这些风景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让学生指出图片中的各种元素。
教师拿出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等,在黑板上示范画出一些基本元素,如圆形的太阳、直线的电线杆、波浪线的河流等。一边画一边讲解线条的运用和形状的表现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描绘物体。
学习色彩搭配
教师展示几幅用不同色彩表现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色彩的运用。例如,一幅表现春天的图片,画面中以绿色和粉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一幅表现秋天的图片,画面中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颜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你们觉得在画风景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颜色呢?”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学会根据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色彩。
构图知识讲解
教师展示几幅构图不同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景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例如,一幅图片中,天空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地面上的景物很小,给人一种开阔、遥远的感觉;另一幅图片中,近处的花朵很大很清晰,远处的山峦则比较模糊,通过大小和清晰度的对比表现出了远近的关系。
教师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画面要平衡、主体要突出、要有远近和层次之分等。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一些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构图的概念。
(三)实践创作环节
主题确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画的风景主题,可以是自己去过的地方、想象中的美景或者是教材中看到的喜欢的风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不要局限于现实。
绘画指导
学生开始绘画前,教师再次强调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不要将颜料弄到衣服上、用完画笔要及时盖好笔帽等。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绘画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对于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画面的主体部分开始画起,如先画一座房子或者一棵树;对于画面构图不合理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如让学生将主体物画大一些,或者调整一下景物的位置。
小组交流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颜色搭配是否好看、画面内容是否丰富等。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黑板或者墙壁上。教师可以用彩色纸条或者小夹子将作品固定好,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清晰地展示出来。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教师对每一幅作品进行认真观察,从画面内容、色彩搭配、线条运用、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如“你画的颜色真鲜艳,让人看了很开心!”“你的线条画得很流畅,很棒!”等。同时,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如果再画一些小动物在草地上,画面会更丰富哦!”“天空的颜色可以再淡一些,这样会更有层次感。”等。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问学生:“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哪里画得最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生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小组中或者自由选择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时可以说:“我喜欢你画的房子,颜色很漂亮,而且房子的形状很特别。”“我觉得你画的河流可以再弯一些,这样会更像真的河流。”等。通过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环节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认识了风景绘画的元素、学会了色彩搭配和构图方法、完成了自己的绘画作品等。
教师再次强调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用画笔记录下美好的生活。
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和家长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与风景有关的手工艺品。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美景,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或者用画笔记录下来,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