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武汉市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高二政治试卷命题学校:江夏一中 命题教师:孙蕙 审题教师:周泽立考试时间:2024年10月9日 下午14:30——17:05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2024年7月2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共享媒体设备和技术资源,开展专业人员交流,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加强体育等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传播市场,搭建起中西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由此可知: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②文化的呈现要借助一定物化形式③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统一④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2024年5月,河北省武强年画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博物馆里的母亲节——寻找年画中最温情的母爱”主题亲子活动。活动中,讲解员为母亲和孩子们介绍了《孟母择邻》《三娘教子》等经典年画故事。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还体验了年画的印刷过程,并将自己印刷的年画作为礼物献给母亲。上述活动的开展:①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让孩子们体会了年画的独特魅力③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人文精神 ④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清代学者阮元说:“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倡导“实事求是”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近代科学兴起的基础②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超越时代条件的特质③作为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实事求是”在中国源远流长④弘扬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强调: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希望乡亲们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保护长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弘扬长城文化是因为:①长城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③长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④长城文化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进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5.新开放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推出的主展览“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展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图片等展品。游客为他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对此高度好评。这一展览旨在:①传播正能量,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②讲好中国故事,厚植革命文化的土壤③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④传承科学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年6月,中美青年版画展在江苏举行。该展览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这表明:①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趋向同质化②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③中美文化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闽越文化遗存及唐宋以来海洋商贸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使得泉州蟳埔女独特的鲜花头饰“簪花围”在民俗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特有的密码。对蟳埔女来说,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也是对家人出海平安的祈愿。簪花旅拍正走出泉州,走向全国。簪花很美,泉州很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维持文化多样性离不开承袭民族传统文化②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④优秀民族文化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艺术体操代表队凭借《共生共舞》《凤鸣凌霄》两套节目问鼎冠军。《凤鸣凌霄》以汉唐国风为主题,通过运用彩带模拟造型,表现古筝、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韵味;《共生共舞》则演绎天地合气、四时流变、万物相生的规律,引发人们对世界环境的思考,更具国际化视野。这表明,中国艺术体操:①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实现了融合发展②在艺术表现上超越现实性束缚追求唯美表达③在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中实现了创新发展④在创作理念上强调节目的价值性服从技术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绍兴仓桥直街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江南水乡“台门、古树、小桥、院墙、驳岸”街巷肌理。老街老屋内,则既有古色古香的装饰,又有空调、抽水马桶等现代设施,真正体现了“留人留形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表明:①一定的文化总是产生和发展于一定的社会实践之中②历史文化的传承必须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③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首要前提④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统筹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第33届夏季奥运会在巴黎召开,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展现文明多样性的平台。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下列关于人类文明多样性表述正确的是:①每一种文明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相隔离的状态下独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②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文明发展的不同样态③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要优于经济落后国家④每一种文明都代表着一方文化的独特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春节热映的电影《热辣滚烫》深入社会生活,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以“爱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的精神特质打动了观众,引发了强烈的共鸣,点燃了人们的观看热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该影片的成功表明了: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创造艺术价值的根本途径②经济效益高的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③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是创作成功的前提④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更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近代以来,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曾存在“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激进的观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共同点在于:①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 ②不能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不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④不能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某县文化馆创立“一个人的剧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致力于把充满爱的文化节目送给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长者,从精神层面给予特殊人群文化关怀,以特色节目传递正能量,坚定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表明公共文化服务要: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服务特殊人群②体现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增强他们的精神动力③不断发展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④贯彻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满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因形似古代城墙防御建筑“马面”而得名。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 ①反映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③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④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得益于我国实行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量国外游客尤其旅游博主前来中国,他们用手机镜头展现中国人民的友善、生活的多彩、美食的丰富,“China Travel”火爆全球社交媒体,引发新的流量密码,催生“City不City”(洋不洋气》热梗。这表明:①我国积极推进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②用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能更好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基础④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近,重庆有几则考古消息:探秘“巫山人”迎来新进展;武隆发现纪年明确的“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珍贵文物600余件……通过考古,采撷大地深处的文明碎片,寻找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能够找到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叩开历史的大门,当一座座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一个个历史的碎片拼凑成画,那些遥远的时光和故事,孕育出流光溢彩的人文精神,滋养城市的底蕴,文脉得以赓续,城市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符号。文脉是一条河,由“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成为持续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打造文化强市,寻的是千年文脉,筑的是人文精神,树的是时代新风。有人认为,历史是前行的包袱,发展需要轻装上阵,应“破旧立新”。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11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历史性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提供了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一方面,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哲学理念,遵循“象天法地”“山环水抱”原则,依照“面朝后市”“左祖右社”范式,以秩序的方式、审美的方式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在腾退整治、修缮利用、考古发掘、古迹展示、环境保护、创新利用过程中,北京中轴线深度融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重新焕发光彩。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推进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辣滚烫》以高票房拿下2024年春节档冠军,赢得观众的广泛好评。欣赏热辣滚烫的剧情,探究台前幕后的故事 电影《热辣滚烫》投资成本是3.5亿,大约10亿票房回本。这些成本包括影片的宣发成本、贾玲的减肥成本、影片的制作成本、演员的片酬成本等。高额的投资,保障了制作上的力求完美。 《热辣滚烫》相对于传统的励志片,展现了更加真实和立体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的坚强和勇敢,不少观众在被辜负的“讨好型人格”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热辣滚烫》不仅充满了欢乐与温情,还深刻探索了人生意义与追求。主演贾玲饰演的乐莹既有着普通人的平凡与真实,又有着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与坚韧。影片中的音乐、摄影、美术等各个环节也都精益求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热辣滚烫》得以成功的奥秘。(9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都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间,中法双方合作举办贯穿全年的数百项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推广等多个领域。从青年交流到体育对话,从文化遗产保护到高等教育合作,双方以丰富鲜活的方式呈现两国优秀文化精华,积极探寻提高两国人文交流水平的新途径,不断深化两国民众相互认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纽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1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打卡旅游方式,而是更青睐有深度文化体验的旅游方式。旅游业只有应时而变,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旅游文化需求。在这方面,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比如,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有几十位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在此居住生活。当地精心设计了“跟着名人游青岛”旅游产品和3条文旅线路,连接起50多处名人故居,100多处老街老景,游客可以进行深度体验。在浙江绍兴,沿着鲁迅研学之旅,人们可以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坐一坐乌篷船,体验水乡的美好和静谧……从“游景点”到“品文化”,从单个景点的经营到以不同文化主题串联景点景区,文化和旅游实现了多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利于文化名人资源的深度开发,也有利于旅游业提质升级。运用所学文化功能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名人故居大有可为的原因。(10分)材料二 随着“大学生组团到Z市吃烧烤” 火爆出圈带火当地文旅产业,近年来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打响网络“引流大战”,以期引爆“流量”,并力求演变为长久的“留量”,以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2)请你就如何提升本地文旅网络影响力写一份简要提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至少三条措施)(6分)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高二政治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1 2 3 4 5 6 7 8A A D B D D D B9 10 11 12 13 14 15 16B C B B C A B C附解析:1.A【解析】①: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包括文化在内多领域开展合作,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①正确;②:双方合作,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体现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体现出来,②符合题意;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故“走向统一”说法不对,③排除;④:材料未体现政治领域,排除④。2.A【解析】“博物馆里的母亲节——寻找年画中最温情的母爱”主题亲子活动中孩子们听了年画故事,体验了年画的印刷过程,体会了年画的独特魅力,并将自己印刷的年画作为礼物献给母亲,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①②正确;孝老爱亲属于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中华人文精神,③不选;材料亲子活动未体现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④不选。3.D【解析】①:倡导“实事求是”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中国近代科学兴起的基础,①夸大了其作用,错误;②: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能超越时代条件的限制,②错误。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一词源自东汉时期的《汉书》,代代传承发展到现在,说明“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③正确;④:唐代、清代学者对“实事求是”的解读不同,说明弘扬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正确;故本题选D。4.B【解析】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才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不选。长城文化作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进,①④入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说法错误。5.D【解析】游客为科学家的爱国热情所感染,说明这一展览旨在传承科学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③④正确。①:材料没有强调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①不合题意。②:材料没有强调革命文化,②不合题意。6.D【解析】①:不同的文化会不断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会促进文化的发展,但不会走向同质化,①错误。②:中美青年版画展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说明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②正确。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③错误。④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说明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④正确。7.D【解析】“对蟳埔女来说,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也是对家人出海平安的祈愿。”表明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优秀民族文化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④入选。①:民族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承袭”表述不妥。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民俗文化”缩小了外延,②不选。8.B.【解析】本题以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得冠军的两套中国艺术体操节目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学科关键能力。《凤鸣凌霄》以汉唐国风为主题,表现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韵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共生共舞》则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演绎,引发人们对世界环境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世界性,故①③正确。这两套节目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现实束缚而一味追求唯美表达,故②错误。材料未涉及价值性与技术性的关系,更没有强调价值性服从技术性,故④不符合题意。9.B.【解析】绍兴仓桥直街的改造,既保留古色古香的装饰,又安装了空调等现代设施,说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考虑文化的传承,又要照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①和④是正确的。并非所有历史文化的传承都能与现代生活相交融,②错在“必须”。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但前者并非后者的必要条件,故③错在“首要前提”。10.C【解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④入选,①表述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11.B【解析】社会实践是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影片是在深入社会生活的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而获得成功的,①正确。以“爱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的精神特质打动了观众,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影片成功的前提,③正确。作品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程度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不在于经济效益,②错误。现实主义只是众多艺术创作手法之一,是反映作品内容的众多形式之一,其对于增强作品感染力有积极意义,但不必然高于以其他手法创作的作品,作品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品的内容,需要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④错误。12.B【解析】“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是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上曾存在的两种激进的观点,①错误,③正确。“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前者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后者彻底拒斥外来文化,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④错误,②正确。13.C【解析】①: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排除。②:“一个人的剧场”从精神层面给予特殊人群文化关怀,以特色节目传递正能量,坚定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体现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增强他们的精神动力,②正确。③: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全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③排除。④:一个人的剧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致力于把充满爱的文化节目送给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长者,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要贯彻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满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④正确。14.A【解析】①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这反映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①正确。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满足人们基本文化需求,②排除。③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这说明新式马面裙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渐成时尚,③正确。④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但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排除。15.B【解析】②③: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也说明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④:文化传承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但不是其核心,④错误。16.C【解析】①:材料未体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①不选。④:材料也未体现“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不选。材料中热梗的出现离不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也能多一些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②③入选。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52分)17.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分)中华传统文化由于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等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精华和糟粕。题干看到了历史前行中的包袱,有其合理性的一面。(2分)但是,只看到传统文化的糟粕,是片面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3分)城市的发展应该赓续城市文脉,挖掘文化底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凸出城市的文化符号。(2分)认为城市的发展需要“破旧立新”,有其合理之处。(1分)总之,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克服全面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2分)18.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深入挖掘中轴线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顺应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中轴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展示中轴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继承、创新、交流传播三个层次展开,每个层次2分,其中措施1分,分析效应1分)19.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高额的投资,为影片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影片的成功带来了丰厚的票房收入。(3分)②文艺创作要弘扬和传递社会正能量,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引领风尚,引起人们共鸣。影片蕴含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观众践行伟大奋斗精神。(3分)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盛宴,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3分)20.①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2分)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2分)③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自信自立,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实现精神上文化上的独立自主。(2分)④坚持开放包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坚持守正创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4分)21(1)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名人故居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枢纽,文化名人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给游客带来深度的文化体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②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深度文化体验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名人故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其深度开发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3分)21(2)答案示例:提升本地文旅网络影响力,应聚焦特色挖掘,打造IP品牌;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矩阵,输出高质量内容吸引关注;举办线上文旅节、互动体验活动,增强用户参与感;与知名旅游博主合作,扩大宣传半径;优化官方网站及社交平台运营,及时回应游客需求,提升服务体验。同时,注重口碑营销,以优质服务赢得网络好评,形成良性循环。(写出其中任3点,或其它合理措施,均可,每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政治答案.docx 武汉市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高二 政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