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三、选择性必修二、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一、地球地图。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92—2016年全国范围内有撂荒记录的县(市)共165个,主要分布于南方。其集中分布区里逆时针旋转90°的“T”字形,纵轴自北至南贯穿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境内,直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横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贯穿湖北、湖南、安徽(农业大省和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西。表1示意1992—2016年我国撂荒“T”字形区域主要省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位:103hm2)。据此完成1~2题。表1年份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贵州1992—1996 2888 2021 5918 3463 4844 5124 7057 — 27821997—2001 2533 1927 5996 3427 4503 5040 7065 2832 30932002—2006 1461 1450 6283 3316 3796 4664 6359 2450 30092007—2011 1262 1220 6576 3599 4018 4722 6422 2229 29642012—2016 1263 1192 6633 3695 4383 4937 6461 2245 31211.1992—2016年,我国撂荒“T”字形区域主要省市的粮食播种面积特征是( )A.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B.经济发达省市面积增加C.复种指数稳定上升 D.各省市均呈下降趋势2.推测影响安徽省1992—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不降反升且升幅稍大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收益 B.劳动力数量C.自然条件 D.农业政策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天然气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图1示意2000—202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消费量及对外依存度变化。据此完成3~4题。图13.图示时段我国天然气( )A.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B.产量增速低于消费量增速C.2016年需求缺口最大 D.对外依存度一直增加4.为降低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我国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加强天然气综合利用 ②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③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 ④加大国内天然气开发力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工程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将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水资源引入乌鲁木齐市。该工程南段干渠多采用明渠穿越沙漠区,另外还在渠道两侧设置了4.2×107m2人工草方格,并在方格内种植了植物。图2示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线路分布。据此完成5~7题。图25.工程调水区水汽来源主要得益于( )A.山地冰雪 B.植被蒸腾 C.盛行西风 D.河湖蒸发6.在沙漠区渠道两侧设置人工草方格,并在方格内种植植物,主要是为了( )①吸纳渠道渗漏水分,改变局地气候类型 ②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③减少渠道泥沙含量,保障水质安全 ④增加沙土肥力,解决鼠害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工程运营后( )A.调水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B.受水区水生态压力减轻C.受水区绿洲面积急剧膨胀 D.沿途地区雨林覆盖率提高蚂蚁星云,因在地面望远镜下观测其外形酷似蚂蚁而得名,是一个位于矩尺座的行星状云,距离地球约3000~6000光年。图3示意天体系统。据此完成8~9题。图38.蚂蚁星云直属的天体系统是( )A.甲 B.乙 C.丙 D.丁9.与地球相比,蚂蚁星云( )A.物质组成密度较小 B.体积、质量相对较小C.由恒星和行星构成 D.大气的含氧量更高图4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0~12题。图410.图中陡崖最高点的海拔可能是( )A.390m B.400m C.440m D.450m11.图示a、b、c、d四地中,可能有河流支流流经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12.图中的鞍部位于金顶的( )A.东北方 B.正西方 C.西南方 D.正南方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面积1.22×105km2,地表平坦,最高点海拔90m,冬季寒冷且长达8个月,该半岛乙地(71°N)每年的极昼时间有72天,极夜时间有66天。图5示意亚马尔半岛位置,据此完成13~14题。图513.与甲地相比,丙地( )A.日出地方时更早 B.昼夜变化幅度较大C.正午太阳高度较 大D.光热条件较差14.该半岛乙地每年开始进入极昼的日期最可能是( )A.4月21日 B.5月17日C.6月23日 D.7月18日某水土保持团队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黄土滑坡堰塞坝的剖面变化,得出部分结果如图6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图615.早期,堰塞坝纵剖面平行向后退,其所受的流水作用主要为( )①流水沉积 ②重力崩塌 ③下切侵蚀 ④溯源侵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滑坡堰塞坝溃决后,可能( )A.导致下游河流改道 B.引发大规模地震灾害C.改变当地地形类型 D.影响上游的水源供应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高原夏菜是在高原地区种植的夏季蔬菜,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甘肃省农民在海拔1500m以上的地区种植叶菜类、根菜类、豆类、茄果类等多种高原夏菜。高海拔地区气候环境独特,对蔬菜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使高原夏菜在口感、营养价值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每年5—10月,甘肃省高原夏菜分批上市,大量销往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少量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图7示意甘肃省地理位置。图7(1)分析甘肃省高原地区种植高原夏菜的自然优势。(6分)(2)说明甘肃省高原夏菜大量畅销到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的原因。(6分)(3)为促进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议。(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重点承接香港产业转移。21世纪初,蛇口产业园区企业陆续外迁甚至倒闭,经济增长乏力。2009年,深圳开始加快蛇口产业园区城市面貌升级,完善道路等配套设施,并优化人居环境。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区成立,蛇口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崛起。图8示意深圳蛇口产业园区的位置。(1)从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市场的角度,简述蛇口产业园区早期承接产业的特征。(6分)(2)推测21世纪初蛇口产业园区企业外迁的主要国内外目的地。(6分)(3)分析城市面貌升级为自贸区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海陆风是常见的沿海地区低层风场,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其中,偏冷的海风从海洋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较热的气团则形成与锋面有相似的温度、湿度和流场特征的交界面,被称为海风锋。研究表明,上海市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与海风锋、副热带高压、城市热力场等因素关系密切。图9示意2011—2014年上海海风锋发生的主要月份及其触发对流频数的月变化,图10示意海风锋上岸、消失时间以及触发对流开始、消散时间。图9 图10(1)概括2011—2014年上海市海风锋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4分)(2)分析2011—2014年7—8月上海市对流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6分)(3)说明夏季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对上海市海风锋生成与消散的影响。(6分)高二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A2.D3.B4.D5.C6.C7.B8.B9.A10.D11.A12.C13.C14.B15.D16.A17.(1)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地多为高原地形,海拔较高,气候冷凉,蔬菜生长周期长,品质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光合作用强,利于养分积累;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好,气候干燥、少雨,病虫害较少;高原地区有冰雪融水或深层地下水,水体污染少,水质优良等。(答出三点,6分)(2)高原夏菜错峰上市,以满足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东南沿海大城市较多,人口数量多,蔬菜需求量大;东南沿海大城市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有利于高原夏菜销售;高原夏菜总产量大,品质较好,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使高原夏菜销售市场范围扩大等。(答出三点,6分)(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推进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着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新品种培育,加强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的研发等。(答出三点,6分)18.(1)以初级加工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低;以出口为导向,面向国际市场等。(6分)(2)深圳周边的相对欠发达城市(东莞、中山等);我国中西部地区;东南亚等地。(6分)(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口与产业的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蛇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便于产业培育等。(6分)19.(1)2011—2014年上海市海风锋多发生在6—9月,主要集中于夏季;上海市夏季大多数海风锋登陆时间在9—12时,消失时间多在13—19时等。(4分)(2)7—8月上海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光照条件好,地面升温快,蒸发强,为触发对流天气提供良好的热力、水汽条件;湿冷海风锋活动较频繁,与城市热岛交界处形成显著温差,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气流上升运动提供动力条件;作为冷下垫面的海风环流能够将暖气团抬升到对流凝结的高度,形成对流天气。(6分)(3)日出以后,太阳辐射增加,使得海陆温差愈加显著,海风锋向岸推进,最长维持时间至19时;随着日落,太阳辐射减少,海陆温差减小,海风锋的推进速度会变慢或停滞,直至陆风形成,海风锋消散。(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