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1、 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4分)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1 清明节最容易勾起人们对逝者的āi sī( ) 。这一天,有些人会到 líng yuán ( ) jì zǔ( )、扫墓,来纪念逝去的亲人。2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有景色秀丽的江南风光, yí xiè qiān lǐ ( )的江河美景, )。还有独特的 biān jiāng ( )大漠风情, hóng wěi ( .)的锦绣山川,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去 yóu lǎn ( ),去欣赏。2. 选择题。(24分)⑴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履行( lǚ) 瑶池(yáo) 搅拌( jiǎo ) 玲珑剔透( tì)B.隐瞒( mán ) 胚胎(tāi ) 拱桥(góng ) 不可估量(gū )C 亥猪(hài ) 筷子(kuài ) 哽咽(gěng ) 有恃无恐(sì)D.鱼鳞(lín ) 游艇(tǐng ) 惊惶(huáng ) 精神抖擞(sǒu )⑵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辉煌 乃至 拘束 潜力 B .奉命 估计 竞界 销毁C .闯人 操纵 测试 漫游 D .建筑 罪证 象征 损坏⑶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A.闯祸 B.闯江湖 C.走南闯北 D.横冲直闯⑷ 下列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 .如巨龙般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B.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C .王阿姨说:“我处心积虑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只希望他们可以健康、快乐。”D .诡计多端的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政权。⑸ 依次填人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为世界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风采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回顾历史上的中国,曾经历多事之秋。____的苦难,让人民____、家破人亡;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如今的中国政通人和、____,人民过着____、____的生活。A .内忧外患 哀鸿遍野 丰衣足食 太平盛世 安居乐业B .生灵涂炭 流离失所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C. 内忧外患 流离失所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丰衣足食D. 哀鸿遍野 流离失所 人寿年丰 太平盛世 丰衣足食⑹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 一项是( ) (3分)A .那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B .那绿油油的菜地竟然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C ,那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吗?D .那绿油油的菜地难道没有构成一幅中国地图吗?⑺ 下列是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摘录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小眼睛、圆鼻头、大嗓门,这就是我的张老师。B .爷爷是个戏曲迷,不管是京剧,豫剧,越剧,还是黄梅戏,他都能哼上两句。C .假期,我游览了北京的颐和园、南锣鼓巷、香山等景点,这次的收获可真不小啊!D .我的心爱之物有小风铃、魔方、积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爸爸给我买的《中国民间故事》。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写作目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激起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B .《四明园的毁灭》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C .《小岛》一文表现了驻岛战士们舍己救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D .借助资料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深人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己亥杂诗》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期盼一场疾风惊雷,打破全国死寂的政治局面的强烈愿望:“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4分)2.《少年中国说》(节选)中,“少年智则国智________,________,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写出了少年在建设祖国中的重要作用;“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 壮哉,我少年中国______! ”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美好祝愿。(4分)3.在《圆明园的毁灭》中,作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理解(28分)(一)课内阅读。(15分)示儿 题临安邸[宋]陆游 [宋]林升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 直把杭州作汴州。1. 将古诗补充完整。(2分)2. 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 (2)直把杭州作汴州:________3. 理解诗题。(4分)“示儿”这一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从中我了解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题临安邸”这一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围绕诗题我提出疑问:__________?带着问题读古诗,能更好地理解内容。4. 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3分)(1)《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写出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悲愤。( )(2)《题临安邸》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皇帝对百姓的关爱。( )(3)《示儿》和《题临安邸》涉及的年代相近,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借助资料,体会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4分)资料一:陆游一直主张抗金复国,因此招致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的职务也丢了。在他白发苍苍时,听闻朝廷北伐失败的消息后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了《示儿》这首绝笔诗。资料二: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了北宋首都,后又占领中原地区,北宋灭亡。皇帝的儿子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他消极抗金,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临安城呈现出了虚假繁荣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材料一】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亲国戚的故园遗址。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予皇四子胤裤,并题名为“圆明园”。1724年,雍正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因喜爱江南的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放置园中。嘉庆、道光、成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五千多亩,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大。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摘自网络)【材料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国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材料三】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 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全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箱箧了。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节选自雨果《统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删改)【材料四】曾有人大代表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你、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残垣断壁告诚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到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摘自《光明日报》)1. 抓住关键词句,材料一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材料二中画“﹏﹏”的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材料三中说两个强盗“干得更彻底,更漂亮”,在材料二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4.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圆明园的修建始于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开始扩建,其建造前后经历了150多年。B .材料二中画“_”的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暴力,呈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C .材料三中的“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看似赞美,实则是嘲讽强盗们的罪恶行径和无耻嘴脸。D .现在的圆明园不仅是一处园林景观,更兼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6.围绕“是否应该重建圆明园”的话题,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30分)人类站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发展节点上,背后是我们生活的城市所面临的一个个棘手问题,前方是我们期待依靠技术去实现的种种美好愿景,对于未来城市的畅想与实践成为必选项。(摘自网络)古今中外,人类一直在畅想未来城市,你理想中的未来城市是什么样的呢?请将你的设想分享给大家。大胆想象,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一、1. ⑴哀思 陵园 祭祖 ⑵一泻千里 边疆 宏伟 游览 2.⑴ D ⑵ B ⑶ D ⑷ C ⑸ C ⑹ C ⑺ B ⑻C二、1.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2.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3.圆明园内收藏了历朝历代的奇珍异宝和文人雅士的绝世佳作,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且融合了中西风格,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所以,它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三、(一)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2.(1)同“原”,本来。(2)简直。3.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写给他的儿子的 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诗人林升为什么要在旅店墙壁上题诗4.(1) √ (2) x (3)√5.《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题临安邸》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醉生梦死的嘲讽、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二)1.圆明园的建造历史及命名原因2.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时间长,破坏力很大 3.(1)在圆明园内大肆抢掠、破坏。(2)放火烧毁圆明园。4.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慨,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5. A 6.【示例】我认为不应该重建圆明园。圆明园所具有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曾经的奢华景观,更在于它被侵略者野蛮破坏的悲剧结局。而现在园中的残垣断壁更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所以不应该重建。四、(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