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天地之间的歌》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天地之间的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作品《望天门山》。这首诗以"天地之间"为主题,描绘了诗人观赏天门山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融合,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念。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古典诗歌的审美魅力,还能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自身的审美视野和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但是,对于诗歌所蕴含的哲理性内涵,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索。同时,他们正处于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够感受古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领会作品的情感韵味。
艺术表现:能够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文,表达内在感受。
创意实践: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首小诗,展现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理解:能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透过表面意义,探究诗歌背后的哲理性内容和审美价值。
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导入-交流-分析、朗读-讨论-创作的教学方式,结合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自然声音片段、创作纸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思考。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
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道:"大家提到了内心的平静、向往、惊奇等丰富多样的感受。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天地之间的歌》所要传达的核心内容。诗人通过审视大自然,表达了人与天地的和谐之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富有哲理和想象力的诗歌吧。"
感知诗歌
初读诗歌
教师范读或组织学生自主朗读《天地之间的歌》,引导大家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
交流体验
教师提问:"朗读后,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新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教师总结道:"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崇敬和向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直接融入到对大自然的描绘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温厚的人文情怀。这正是古诗所独有的魅力所在。"
探究诗意
分析诗歌主题
教师提问:"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引导学生从"天地之间"这个意象出发,分析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教师补充说明:"诗人通过对'天地之间'的描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呼唤人们珍惜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赏析诗歌手法
教师说:"我们再深入地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指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比喻、委婉隽永的用词等,以及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教师小结道:"诗人巧妙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天地的崇敬和向往,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讨论人与自然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首诗,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
组织学生自由交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补充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自身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
创作实践
教师说:"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现在,我邀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你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教师提供创作时间和纸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写。
作品分享
教师选择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创作,并给予适当的点评和鼓励。针对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就创作灵感、表达手法等方面提出肯定性的评价。
同时,教师总结道:"通过大家的精彩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已经较好地领会了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表达。这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同学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之心。让我们一起珍惜眼前的大自然,与之和谐共处,共同书写美丽的人生篇章。"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对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收获,并给予适当的点评与肯定。
拓展
教师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同学们,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呢 不妨谈谈你的想法。"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畅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知,并就此进行讨论交流。
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所学,仔细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写下你的理解和感悟,形式不限。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利用大自然的声音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感知诗歌:通过朗读体验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之美,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
探究诗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小诗,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对所学内容的迁移应用。
作品分享:组织学生交流创作心得,互相欣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鉴,进一步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力。
板书设计
天地之间的歌
诗歌欣赏
朗读诗歌
感受诗意
诗歌探究
主题分析
艺术特色
人与自然
创作实践
根据感受创作小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对这首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能够较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不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诗歌的探究还不够深入,尚未完全掌握提取诗歌主旨和分析诗歌特色的方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采取更多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层内涵。同时,在创作环节,我也可以设置更加具体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使他们在感悟自然、抒发情怀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设计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文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之心。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