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热爱与向往,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团圆意识。 2.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的其他传统习俗,如提灯笼、猜灯谜等,并学会简单制作灯笼或编写灯谜。 3.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秋节的多种传统习俗,特别是提灯笼和猜灯谜两项活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中秋节团圆文化的深层含义,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中秋节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灯笼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灯谜卡片及答案 4.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习俗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问:“除了赏月、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我们刚刚过去的节日——中秋节。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关于中秋节习俗的动画视频,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准备好了吗? 学生们:准备好了,老师! (视频开始播放,画面中展示了中秋节的月亮、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等场景,随后逐渐引出更多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非常精彩的一段视频,对吧?那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到了中秋节的两个重要习俗,那就是赏月和吃月饼。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学生A:老师,我知道!中秋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晚上,家人会挂起灯笼,然后在灯笼下挂上写有谜语的纸条,大家一边赏月一边猜谜,非常有趣! 老师:非常好,A同学!猜灯谜确实是中秋节的一个特色活动,它不仅能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还能锻炼我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 学生B:老师,我还知道中秋节有放天灯的习俗。人们会亲手制作天灯,写上祝福的话语,然后在中秋之夜放飞,希望天灯能将自己的愿望带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老师:哇,B同学介绍得非常详细!放天灯确实是一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习俗,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习俗呢?
二、新知学习(约20分钟)
1. 传统习俗介绍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秋节提灯笼、猜灯谜等习俗的图片和视频,详细讲解每项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2)认真听讲,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中秋节的多种传统习俗。 老师: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秋节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习俗——提灯笼。大家看,这些灯笼多么漂亮啊!你们知道这个习俗的由来和意义吗? 学生A:老师,我听说提灯笼的习俗是希望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老师:非常棒,学生A!你解释得很到位。确实,提灯笼不仅是为了照亮夜晚,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老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习俗——猜灯谜。大家有没有在中秋节的时候玩过猜灯谜的游戏呢? 学生B(观看图片和视频):有!猜灯谜真的很有趣,需要动脑筋去猜出答案。 老师:没错,猜灯谜确实是一个既有趣又能锻炼智力的游戏。而且,每个灯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大家通过猜灯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和传统。 老师:好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传统习俗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中秋节。
2. 动手实践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实践——制作灯笼或编写灯谜。 (2)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教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最激动人心的动手实践环节!今天,我们有两个项目可以选择:一是制作灯笼,二是编写灯谜。大家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实践。有没有想法已经成竹在胸的同学,想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选择吗? 学生A:老师,我们小组想制作灯笼!因为春节快到了,我们想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来增添节日气氛。 教师:非常好,A组的选择很有意义!制作灯笼不仅能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你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材料使用或步骤不清楚的地方,记得随时向我提问哦。 学生B:老师,我们组对编写灯谜更感兴趣。我们觉得编写灯谜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很有趣呢! 教师:B组的想法也很棒!灯谜确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编写灯谜能够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编写过程中,不妨多参考一些经典的灯谜作品,学习它们的巧妙之处。同时,也要鼓励组员之间多交流、多碰撞思维火花,相信你们能创作出既有趣又富有深意的灯谜来。 教师:在制作灯笼的同学们,注意灯笼的骨架要扎得稳固哦,这样才能保证灯笼的形状美观且不易变形。还有,选择纸张和装饰材料时,可以考虑一下色彩搭配和主题统一,让灯笼更加吸引人。 教师:编写灯谜时,要注意谜面的语言要精炼、生动,同时谜底要合理、出人意料。可以多运用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谜语的趣味性。如果遇到难题,不妨先放一放,换个思路或者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C:老师,我们组的灯笼骨架已经搭好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装饰才好看。 教师:装饰灯笼时,可以考虑在灯笼上绘制一些寓意吉祥的图案,比如梅花、莲花、蝙蝠等。也可以粘贴一些彩纸或剪纸作品来增加层次感。记得要保持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哦。 学生D:老师,我们编了一个谜语:“白天一起玩,晚上头上光。”但是谜底一直没想出来,您能给我们点提示吗? 教师:这个谜语很有创意!提示一下,这个谜底可能与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有关,它白天可能不太起眼,但到了晚上就会发出光亮。你们再好好想想看。 教师:对了!就是灯泡!你们真棒!继续加油,期待你们创作出更多精彩的灯谜来。
(三)分享交流(约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灯笼或编写的灯谜,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教师:接下来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环节,各小组已经准备了精彩的灯笼和灯谜,现在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展示! 学生A(小组代表):大家好,这是我们小组共同制作的灯笼,灵感来源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我们选用了环保材料,通过手绘和剪纸技艺,将十二生肖的元素融入其中,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体现了我们对环保的倡导。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最终完成了这个作品。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教师:真是太棒了!你们小组的灯笼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创意。那么,你们能分享一下在制作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吗? 学生B:我觉得最难忘的是当我们遇到设计上的瓶颈时,大家没有放弃,而是聚在一起讨论、尝试不同的方案。最后,我们决定采用这种层叠式的结构,让灯笼看起来更加立体和生动。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 学生C:老师,我可以点评一下吗?我觉得他们小组的灯笼真的很有创意,特别是那些手绘的图案,每一笔都透露着用心和热爱。而且,他们还能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为他们鼓掌! 教师:非常好,C同学你的点评非常到位!确实,创意和用心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四)情感升华(约5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团圆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团圆文化的深层含义。 提问:“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你想对家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师: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一起,共赏明月,品尝月饼,享受着团圆的幸福时光。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团圆的故事。 (教师开始讲述故事,内容可能涉及古代人们因战乱或远行而分离,最终在中秋之夜得以重逢的感人情节。故事中强调了家人之间深深的思念与团聚的喜悦。) 教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A: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爱和思念,无论相隔多远,心都是在一起的。 学生B:我觉得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说得都很深刻。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庆祝团圆的节日,它更蕴含了我们对家人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家人说呢? 学生C:我想对妈妈说,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和付出,我爱您! 学生D:我想对爸爸说,虽然您平时工作很忙,但我知道您都是为了这个家,希望您能多保重身体。 学生E:我想对爷爷奶奶说,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童年,我会努力学习,将来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教师:听到大家的发言,我非常感动。是的,中秋节是一个表达爱意的绝佳时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对家人表达我们的感激和爱意。因为,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五)总结回顾(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节不仅是赏月、吃月饼的日子,更是家人团聚、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老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快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吧。中秋节,这个我们每年都庆祝的传统节日,它并不仅仅是一个赏月、吃月饼的日子,更是我们家人团聚、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学生A:老师,我觉得今天学到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比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背后的文化意义。特别是听到那些关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让我对中秋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老师:非常好,A同学,你的总结很到位。中秋节确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故事和传说都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B:老师,我还学到了中秋节是团圆和感恩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会想家和家人团聚。吃月饼也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我们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老师:B同学说得很好,中秋节确实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感恩的节日。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共同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生C:老师,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秋节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的时刻,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平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老师:C同学的观点非常深刻,确实如此。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行动中来,为我们的民族和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作业布置:
实践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个中秋灯笼或编写几条灯谜,共度一个温馨的中秋佳节。 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中秋节团圆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团圆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