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同步设计】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课件(34页ppt)+学案+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同步设计】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课件(34页ppt)+学案+作业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第1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
广袤浩瀚的宇宙
第3章
“—”
(一)天体
猎户座星云 Orion Nebula
太阳 SUN
地球 EARTH
月球 MOON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星云
行星
恒星
卫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环绕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运转的天体。
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
——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宇宙中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
地月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宇宙中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单位:(光年)
河外星系
下图是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框图: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统
( ) 系
其他恒星系统
有8颗行星
( ) 系
河 外 星 系
约有
2×1011
颗恒星
可观测宇宙
半径约为
1.37×1010光年
约有1011个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单位:(光年)
太 阳
银 河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
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有8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1.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大致都在同一平面的近似圆形轨道上,沿着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2.除金星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
3.八大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外观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要比地球和其他行星大很多,但它们与太阳相比,仍然很小。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
探索活动
假定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为1个单位,太阳系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的数值见表3.2-1。
表3.2-1 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1. 找一找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较大的两颗行星。
2. 比一比,体积、质量与地球相近的行星是哪一颗
3. 说一说,木星有哪些明显特征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 0.11 317.89 95.18 14.63 17.15
体积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表3.2-1 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木星、土星
金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有众多卫星,木星有美丽的光环。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上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水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地球上有大气层,大气中富含氧气,供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球是当今人类已知的星系中唯一能够孕育和支持生命的星球。
水星
水星( Mercury)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比地球的卫星——月球大不了多少。水星上没有大气,布满了环形山,没有卫星。由于离太阳比较近且没有空气,水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很大。
金星
金星( Venus)的大小与地球相近,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很热,平均温度约 460 。我国古人把早晨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称为“启明星”。
火星
火星( Mars)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火星上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约为-140~20℃。
天间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被正式命名为天问系列。这个名字代表着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未知的不懈探索。
天问系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如探地雷达、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13个有效载荷,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火星的地表、大气等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寻找水和生命的痕迹,解答“火星上是否曾经孕育过生命”这个人类关心的问题。
科学阅读
科学家观测到火星上有一些巨大的峡谷,以及一些很像古代海岸线的地貌特征,由此推断,很久以前火星表面可能有大量流动的液态水。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冰冠有部分退缩,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被冻结在火星地表下面。火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铁,因此,火星看上去呈橘红色,又被称为“红色行星”。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人类首先要对火星进行探索 对火星的探索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人类首先对火星进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环境相对适宜:
2. 科学研究价值高:
3. 资源开发潜力:
4. 技术可行性与经验积累:
然而,对火星的探索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
1. 距离和时间挑战:
2. 火星大气层和表面条件:
3. 能源和动力问题:
4. 通信延迟和信号衰减:
5. 辐射危害:
木星
木星( Jupiter)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自伽利略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了许多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动。

土星
土星( Saturn)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土星大气与木星大气一样,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在八大行星中,土星有着壮观的光环,光环由绕土星运转的碎块和微粒组成。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比水星还大。
天王星( Uranus)的体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拥有卫星。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和甲烷。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温度最低的行星,最低温度约为 224 摄氏度。天王星是人类使用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海王星( Neptune)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且寒冷的蓝色行星,大气层以氢气和氦气为主,有微量的甲烷。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人们观测到的天王星轨道与用牛顿理论计算出的结果有偏差,于是,两位年轻的天文学者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和牛顿理论,各自独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运行轨道,天文学家在预测位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海王星。
实践活动
1.绘制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示意图。
2.设计并制作两个实物模型,一个模型表示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另一个模型表示各行星与太阳相对体积的大小。
3.运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软件,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并描述其突出的特点。
方法与技能
模型建构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这种描述或模拟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但需要体现原有对象(系统)某些本质的特征。如细胞模型、太阳系模型、月一地模型。模型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等功能。
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
( minor planet)是指太阳系中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大部分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形成了小行星带。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一旦发生变化,就有可能被行星俘获并发生剧烈的撞击。
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于1928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思考与讨论
地球上原来有大量的恐龙,后来突然神秘地绝迹了,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恐龙的灭绝。谈谈你的看法。
一、支持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证据
1. 地质证据: 2. 生态影响:
二、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1. 火山活动:2. 气候变化:3. 疾病和竞争:
综上所述,小行星撞击地球很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恐龙灭绝是一个复杂的事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科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以进一步了解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彗星
彗星( comet)是指亮度和形状会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并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
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
彗核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球”。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阳光照射变成气态物质,形成彗发。这些气态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E. Halley)在对彗星轨道的研究中,运用牛顿理论计算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的轨道是一样的。由此他推断,这三次出现的彗星应是同一颗星,其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76年,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出现。1759年3月,这颗彗星果然又出现了。人们把这颗彗星叫作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发现,显示出科学理论的强大预测能力。
其实,我国早在公元前613年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历史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古人曾经记录了10个世纪中,哈雷彗星每次出现的时间,但由于哈雷彗星76年才出现一次,因此,他们无法关联这些现象来证明多次看到的是同一颗彗星。
彗星在绕太阳运行时,可能会跟行星发生剧烈的撞击。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 2.1×10 / 的速度撞击木星。撞击后,木星表面升起宽阔的尘云,高温气体冲至1000km的高度,并在木星上留下了地球般大小的痕迹。
流星现象
小行星等太阳系中的一些小型天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作陨星。其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科学阅读
流星雨是夜空中许多流星从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流星雨一般是由彗星分裂出的碎片形成的流星群体。这些流星群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中,与大气相互摩擦燃烧后,便形成了如同下雨般的景观。数量特别庞大的流星雨,每小时出现的流星可能超过1000颗。
流星雨
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每年最受关注的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尘埃和碎屑进入大气层燃烧发光产生的奇观。这颗彗星每130年绕太阳公转一圈,每年的8月地球穿过这颗彗星的公转轨道,由于流星雨看上去是从天空中一个点射出的,这个辐射点就在英仙座的γ星附近,因此被命名为英仙座流星雨。
实践活动
1.绘制彗星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彗核、彗发和彗尾。
2.收集彗星的资料,查一查上一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推算下一次哈雷彗星出现将是哪一年。
【随堂作业】
1.火星是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答案】B
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火星 B.地球 C.土星 D.木星
【答案】D
3.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
①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所以温度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4.2023年1月9日,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太阳系的彗星并命名为“紫金山—阿特拉斯”,关于彗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彗核、彗发二部分组成
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
C.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都是76年
D.发现彗星预示着出现灾难
【答案】B
练习与应用
01
1. 画一幅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及大小关系示意图,并做简要的说明。
02
2. 设计一幅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在合适的地方标注太阳活动的类型。
03
3. 以太阳耀斑为例,说明太阳活动对人类的主要影响。/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预学案
一、预学任务
【科学概念1】行星及其卫星
1、太阳系中的 是直接围绕太阳转动的 。人类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了 和 等行星。 是围绕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转动的天体。
2、太阳系中 大致都在同一平面的 轨道上,沿着 绕 公转。除 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 。虽然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但是八大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外观有很大的差异。
3、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分别是
4、 是当今人类已知的星系中唯一能够孕育和支持生命的星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上有 存在的行星。
5、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没有 和 。由于离太阳比较近且没有空气,水星表面 变化很大。
6、金星的 与地球相近,表面有非常厚的 。我国古人把早晨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称为“ ”。
7、 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科学家观测到火星上有一些巨大的峡谷,以及一些很像古代海岸线的地貌特征,火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铁,因此,火星看上去呈橘红色,又被称为“ ”。
8、木星是太阳系中 最大、 最大、 最快的行星。木星是一个 巨行星。
9、 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 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土星有着壮观的 ,光环由绕土星运转的 组成。
10、 的体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几乎 围绕太阳公转,拥有卫星。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 的行星,是人类使用 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11、 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且寒冷的蓝色行星,因其发现特殊,被称为“ ”。
【科学概念2】小行星和彗星
12、 是指太阳系中类似 环绕 运动,但 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大部分集中在 之间,形成了小行星带。我国天文学家 于1928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 ”,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13、彗星是指 会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并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彗星由 三部分组成。 是由 的“冰球”。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年。
14、小行星等太阳系中的一些小型天体闯入地球 时,与大气 、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 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
作 。其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 。
二、随堂任务
【探索活动】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假定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为1个单位,太阳系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的数值
表3.2-1 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 0.11 317.89 95.18 14.63 17.15
体积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1. 找一找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较大的两颗行星。
2. 比一比,体积、质量与地球相近的行星是哪一颗
3. 说一说,木星有哪些明显特征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人类首先要对火星进行探索 对火星的探索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实践活动】
1.绘制彗星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彗核、彗发和彗尾。
2.收集彗星的资料,查一查上一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推算下一次哈雷彗星出现将是哪一年。
【思考与讨论】
地球上原来有大量的恐龙,后来突然神秘地绝迹了,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恐龙的灭绝。谈谈你的看法。关于恐龙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仍不能确定这是唯一的原因。
【随堂作业】
1.火星是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火星 B.地球 C.土星 D.木星
3.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所以温度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23年1月9日,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太阳系的彗星并命名为“紫金山—阿特拉斯”,关于彗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彗核、彗发二部分组成 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
C.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都是76年 D.发现彗星预示着出现灾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预学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预学任务
【科学概念1】行星及其卫星
1、太阳系中的行星是直接围绕太阳转动的球状星体。人类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卫星是围绕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转动的天体。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大致都在同一平面的近似圆形轨道上,沿着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虽然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但是八大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外观有很大的差异。
3、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分别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地球是当今人类已知的星系中唯一能够孕育和支持生命的星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上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
5、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没有大气和卫星。由于离太阳比较近且没有空气,水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很大。
6、金星的大小与地球相近,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气。我国古人把早晨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称为“启明星”。
7、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科学家观测到火星上有一些巨大的峡谷,以及一些很像古代海岸线的地貌特征,火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铁,因此,火星看上去呈橘红色,又被称为“红色行星”。
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
9、土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土星有着壮观的光环,光环由绕土星运转的碎块和微粒组成。
10、天王星的体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拥有卫星。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温度最低的行星,是人类使用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11、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且寒冷的蓝色行星,因其发现特殊,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科学概念2】小行星和彗星
12、小行星是指太阳系中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大部分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形成了小行星带。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于1928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13、彗星是指亮度和形状会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并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核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球”。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76年。
14、小行星等太阳系中的一些小型天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作陨星。其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二、随堂任务
1.【探索活动】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假定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为1个单位,太阳系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的数值
表3.2-1 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 0.11 317.89 95.18 14.63 17.15
体积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1. 找一找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较大的两颗行星。
2. 比一比,体积、质量与地球相近的行星是哪一颗
3. 说一说,木星有哪些明显特征
【答案】1、木星、土星2、金星
3、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有众多卫星,木星有美丽的光环。
2.【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人类首先要对火星进行探索 对火星的探索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人类首先对火星进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环境相对适宜:火星是太阳系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之一,与地球的位置相对较近,使得它在温度、光照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可能存在适宜生命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的环境。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7分钟,这使得火星上的昼夜交替与地球较为相似。而且火星也有四季变化,尽管其季节长度不均匀,但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为研究行星的气候和生态提供了参考。
2. 科学研究价值高:火星的地质结构和表面特征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通过对火星的探测,可以深入了解行星的形成、演化以及太阳系的发展历史,这对于揭示地球的起源和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的迹象,如古老的河床、湖泊遗迹等,这使得科学家们猜测火星在过去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对火星的探索有助于寻找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或其他生命形式的痕迹,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宇宙中生命的普遍性具有重大意义。
3. 资源开发潜力:火星上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冰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殖民提供物质基础,而水冰的存在意味着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取水,用于饮用、农业灌溉和制造燃料等,这对于长期的火星探索和定居具有重要意义。
4. 技术可行性与经验积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中,火星是一个相对较为容易到达和探测的目标。其距离地球虽然较远,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探测器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到达火星。对火星的探索可以为人类未来登陆其他更遥远的行星积累技术和经验,推动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然而,对火星的探索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
1. 距离和时间挑战:火星与地球的距离较远,最近时也有5500万公里左右,探测器需要飞行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火星。长时间的飞行对探测器的能源供应、设备可靠性以及通信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火星大气层和表面条件: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密度不到地球的1%,这使得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的减速和着陆过程变得更加复杂。需要设计更加先进的隔热和降落伞系统,以确保探测器能够安全着陆。火星上经常发生沙尘暴,沙尘会覆盖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影响其能源供应,还可能对探测器的设备造成磨损和损坏。
3. 能源和动力问题: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太阳能获取效率较低,而探测器在火星上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因此,需要研发高效的能源和存储系统,以满足探测器的能源需求。此外,从火星表面起飞返回地球也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通信延迟和信号衰减:由于火星与地球的距离遥远,通信信号的传输存在延迟,并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这就需要建立强大的通信系统,以确保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有效通信和数据传输。
5. 辐射危害:火星没有像地球那样强大的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辐射较强,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在火星上建立基地或进行长期探索时,需要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3.【实践活动】
(1)绘制彗星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彗核、彗发和彗尾。
(2)收集彗星的资料,查一查上一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推算下一次哈雷彗星出现将是哪一年。
4.【思考与讨论】
地球上原来有大量的恐龙,后来突然神秘地绝迹了,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恐龙的灭绝。谈谈你的看法。
关于恐龙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仍不能确定这是唯一的原因。
一、支持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证据
1. 地质证据:在世界各地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一层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铱在地球上含量稀少,但在小行星和陨石中相对常见。这表明在恐龙灭绝的时期,可能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冲击石英,这是一种只有在高压冲击下才能形成的矿物,进一步支持了小行星撞击的观点。
2. 生态影响:小行星撞击会引发巨大的爆炸和火灾,释放出大量的尘埃和烟雾,遮蔽阳光,导致全球气温骤降,进入“核冬天”状态。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严重影响,破坏食物链的基础,使恐龙等大型动物因食物短缺而灭绝。撞击还可能引发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
二、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1. 火山活动:在恐龙灭绝时期,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也非常频繁。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对恐龙的生存造成威胁。火山喷发还会形成大量的火山灰和尘埃,影响阳光照射,与小行星撞击类似,也可能引发食物链的崩溃。
2. 气候变化:在恐龙生存的时期,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发生变化。可能由于板块运动、海洋环流等因素的影
响,全球气候逐渐变冷或变热,导致恐龙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可能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生长,进而影响恐龙的食物来源。
3. 疾病和竞争:恐龙可能受到疾病的影响,例如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在恐龙群体中迅速传播,导致大量恐龙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动物的进化和竞争也可能对恐龙的生存造成压力。例如,哺乳动物的崛起可能逐渐占据了恐龙的生态位。
综上所述,小行星撞击地球很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恐龙灭绝是一个复杂的事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科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以进一步了解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随堂作业】
1.火星是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答案】B
【解答】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故选:B。
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火星 B.地球 C.土星 D.木星
【答案】D
【解答】解:木星是一颗既遥远又陌生的世界,它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故选:D。
3.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所以温度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答】解: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的为水星;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年1月9日,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太阳系的彗星并命名为“紫金山—阿特拉斯”,关于彗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彗核、彗发二部分组成
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
C.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都是76年
D.发现彗星预示着出现灾难
【答案】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课后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当我们观测星空时,看到的星星大多是(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火星是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3.按照天体类型,与神舟十五号类型一样的是(  )
A.哈雷彗星 B.太阳 C.地球 D.月球
4.2024年火星成为天文现象一大主角,可以观测到火星合金星、火星合土星,以及火星合木星。行星合相指的是当两颗行星在天空中彼此靠近到角距离小于1°时,观测者可在一个望远镜视野里同时看到它们。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
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
D.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木星
5.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晚年期。太阳外层的氢继续变成氦,星体急剧扩大,将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据图可知,届时地球将是第几个被吞噬的行星(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6.2023年5月23日,宁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
B.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7.“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8.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将作为一艘庞大的飞船,驶出太阳系。在地球推进至木星的过程中,需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海王星 B.火星 C.土星 D.天王星
9.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
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
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
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
10.在太阳系中,“水的行星”是指(  )
A.地球 B.月亮 C.水星 D.金星
11.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所以温度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为推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火星是否(  )
A.体积适中 B.质量恰当
C.温度适宜 D.有液态淡水
13.2019年6月10日发生了“木星冲日”现象,是一年中观赏木星的最佳时机。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下列行星均能发生冲日现象的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土星 D.土星、水星
14.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火星 B.地球 C.土星 D.木星
15.2023年1月9日,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太阳系的彗星并命名为“紫金山—阿特拉斯”,关于彗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彗核、彗发二部分组成 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
C.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都是76年 D.发现彗星预示着出现灾难
二.拓展性作业
1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17.2023年2月15日晚,金星与海王星相合上演了一趟“结伴游”,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行星极近现象,两颗行星彼此靠近的是由于    (“自转”或“公转”)运动;从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的自转方向是    。
18.2022年4月5日(星期二)在日出前在东南方天空可见火星合土星现象(如图所示)。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发生火星合土星现象时,能表示在地球上看,火星、土星和太阳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例仅代表位置关系,不代表实际大小)是    。
19.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太阳系模型,改进太阳系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   ”处补充完整。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图甲),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
A.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
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 (地球=1)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大气含量 (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氢气、甲烷 氢气、 氦气、甲烷
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
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
20.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2)课后任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性作业
1.当我们观测星空时,看到的星星大多是(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答案】B
【解答】解:当我们观测星空时,看到的星星大多是恒星,它是由气体组成,质量庞大,本身能发光和热的天体,而行星和卫星以及彗星不会发光发热。
2.火星是地球的“邻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答案】B
【解答】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故选:B。
3.按照天体类型,与神舟十五号类型一样的是(  )
A.哈雷彗星 B.太阳 C.地球 D.月球
【答案】D
【解答】解:哈雷彗星属于彗星,故A错误;
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故BC错误;
神舟十五号是围绕地球运动,与月球同类型,属于卫星,故D正确。
故选:D。
4.2024年火星成为天文现象一大主角,可以观测到火星合金星、火星合土星,以及火星合木星。行星合相指的是当两颗行星在天空中彼此靠近到角距离小于1°时,观测者可在一个望远镜视野里同时看到它们。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
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
D.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木星
【答案】C
【解答】解:金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银河系的一个普通天体;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故选:C。
5.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晚年期。太阳外层的氢继续变成氦,星体急剧扩大,将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据图可知,届时地球将是第几个被吞噬的行星(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答案】C
【解答】解: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离太阳第三近的大行星,由于地球距离太阳太近,地球上的水会由于温度太高而沸腾,地球大气层中大部分的气体都会逃逸入太空,地球将会陷入一片死寂,将是第三个被吞噬的行星。
故选:C。
6.2023年5月23日,宁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
B.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答案】B
【解答】解:A、金星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以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星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所以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远,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答案】A
【解答】解: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线,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故选:A。
8.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将作为一艘庞大的飞船,驶出太阳系。在地球推进至木星的过程中,需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海王星 B.火星 C.土星 D.天王星
【答案】B
【解答】解:按照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的规律可知,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地球推进至木星的过程中,需穿越的行星轨道是火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
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
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
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
【答案】C
【解答】A.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0.80天文单位,这个区域是金星和地球之间,不符合题意;
B.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1.20天文单位,这个区域是火星和地球之间,不符合题意;
C.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2.80天文单位这个区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符合题意;
D.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7.20天文单位,这个区域是木星和土星之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在太阳系中,“水的行星”是指(  )
A.地球 B.月亮 C.水星 D.金星
【答案】A
【解答】解:在太阳系中,“水的行星”是指地球。
故选:A。
11.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在太阳系其他星体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所以温度适合人类居住
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答】解:八大行星中,日地距离最近的为水星;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②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③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④地球有大气层起保护作用。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为推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火星是否(  )
A.体积适中 B.质量恰当
C.温度适宜 D.有液态淡水
【答案】D
【解答】解:水是生命之源,有液态淡水就意味着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D正确;体积适中、质量恰当、温度适宜都不一定有生命存在。
故选:D。
13.2019年6月10日发生了“木星冲日”现象,是一年中观赏木星的最佳时机。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下列行星均能发生冲日现象的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土星 D.土星、水星
【答案】C
【解答】解:据材料信息所谓“冲日现象”即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因此能够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一定要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四个选项只有C符合条件。
故选:C。
14.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火星 B.地球 C.土星 D.木星
【答案】D
【解答】解:木星是一颗既遥远又陌生的世界,它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故选:D。
15.2023年1月9日,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太阳系的彗星并命名为“紫金山—阿特拉斯”,关于彗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彗核、彗发二部分组成 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
C.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都是76年 D.发现彗星预示着出现灾难
【答案】B
【解答】解:彗星是由慧发、慧核和彗尾组成的,故A错误;
慧核是由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构成的,含有大量的水,故B正确;
不是所有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都是76年,故C错误;
彗星绕日运动是正常的地理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二.拓展性作业
1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水星 。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自东向西 。
【答案】(1)水星;
(2)自东向西。
【解答】解:(1)由题知,太阳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所以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
(2)由题知,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而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该推力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17.2023年2月15日晚,金星与海王星相合上演了一趟“结伴游”,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行星极近现象,两颗行星彼此靠近的是由于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从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的自转方向是  自东向西 。
【答案】公转;自东向西。
【解答】解:两颗行星彼此靠近,说明行星间的距离在变小,是由于公转运动引起的。从金星看太阳是西 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故答案为:公转;自东向西。
18.2022年4月5日(星期二)在日出前在东南方天空可见火星合土星现象(如图所示)。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B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发生火星合土星现象时,能表示在地球上看,火星、土星和太阳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例仅代表位置关系,不代表实际大小)是  B 。
【答案】(1)B(2)B
【解答】
(1)火星绕着恒星太阳公转,是一颗行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序,土星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外侧,CD错误。
根据材料,火星合土星现象发生在日出前在东南方天空;A图中该现象发生在日落后的西南天空,B图中该现象发生在日出前的东南天空,B正确,A错误。
故选:B。
19.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太阳系模型,改进太阳系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   ”处补充完整。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图甲),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B 。
A.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
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地球=1)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毫、甲能 氢气、氦气、甲烷
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
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
【答案】(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B。
【解答】解:(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
(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甲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
(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
故答案为:
(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B。
20.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CD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2)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c (填字母)。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们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金 星凌日现象。
【答案】(1)ACD(2)c(3)金
【解答】解:(1)A、根据通过可知,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说明火星自转轴与黄道面面差别不大,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故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火星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差别不大,故错误。
C、由于火星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在火星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故正确。
D、由于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所以火星的大气层对火星的保护作用弱,则白天更热,夜晚更冷,所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故正确。
故选:ACD。
(2)由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火星位于小行星带内侧,所以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可知,c是火星。
(3)水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水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被称为“水星凌日”,所以能发生凌日现象的天体必须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八大行星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只有水星和金星。
故答案为:(1)ACD (2)c (3)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