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时政 导入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检察院数据公布,2014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人数有所增长2023年较2014年增长了约1.96万人,在2014-2020年持续下降后,2021年开始反弹并出现较大程度的增长已连续3年保持在7万人以上,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知法-守法-用法
未成年人小勤
让我们跟着未成年人小勤走进他的违法犯罪之路
主人公:小勤(13周岁)
角色:家里生活比较困难,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独子,需要照顾年迈的奶奶。成绩一般,他的表哥是混迹在社会的青年。
角色介绍
5.1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初二道法备课组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违法无小事
小勤听说捡废品能赚钱,他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价值较大),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
故事一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小勤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获取公共财物罪”,因为他拿走的铁卡子是建筑工地的公共财物。
小勤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盗窃罪”,因为他未经所有人同意,擅自拿走了他人的财物。
违法无小事
故事一
小勤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标准和方向
是评价人们行为
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不违法是人们
行为的底线
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
③强制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违法无小事
故事二
小勤在派出所接受教育,诚恳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警察叔叔还给他科普了以下几个案例,请你判断这几个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案例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说“天上丢的宝”,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较轻
民法典
民事责任P48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案例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行政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案例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
(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
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最严重
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
刑罚处罚
(拘役、有/无期徒刑、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区别 社会危害程度
触犯的法律
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民事法律规范
(如:民法典)
行政法律规范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
区别 法律责任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包括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等形式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主刑、附加刑)
笔记区:二、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P48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
3.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①根据
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②根据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违法无小事
相同点 ①都属于 ,都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联系
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触犯了法律
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违法无小事
相同点 ①都属于 ,都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联系 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触犯了法律
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做题技巧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3)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小试牛刀
1.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事违法行为”改为“刑事违法行为”。 
 × 
 √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到法律的制裁。 
 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其违法行为同样要
 × 
 √ 
小试牛刀
(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的是
 C 
小试牛刀
(   )8.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
A 市民李某酒驾被处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行政违法行为
B 王某因春节期间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被公安机关罚款300元 刑事违法行为
C 某明星因偷逃税,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亿元 民事违法行为
D 李某因在网络上实施诈骗活动,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行政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小勤接受了警察叔叔的科普,发出感慨:“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法律知识,争做守法好少年。警察叔叔,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呢?我要回去和我的同学们科普一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网
高铁吸烟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特点:危害公共利益,尚未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①谎报险情、传播谣言、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碍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P49相关链接)
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镜头一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合同违约
镜头二
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侵犯了肖像权
镜头三
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出版了我写的书!
侵犯了著作权
特点:侵害他人利益,尚未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五、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不
可违
含义
违法无小事
生活中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规范的作用
分类
生活中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在生活中应自觉遵章守法
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