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时政 导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检察院数据公布,2014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人数有所增长2023年较2014年增长了约1.96万人,在2014-2020年持续下降后,2021年开始反弹并出现较大程度的增长已连续3年保持在7万人以上,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知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小勤让我们跟着未成年人小勤走进他的违法犯罪之路主人公:小勤(13周岁)角色:家里生活比较困难,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独子,需要照顾年迈的奶奶。成绩一般,他的表哥是混迹在社会的青年。角色介绍5.1法不可违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初二道法备课组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违法无小事小勤听说捡废品能赚钱,他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价值较大),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故事一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为什么?小勤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获取公共财物罪”,因为他拿走的铁卡子是建筑工地的公共财物。小勤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盗窃罪”,因为他未经所有人同意,擅自拿走了他人的财物。违法无小事故事一小勤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③强制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违法无小事故事二小勤在派出所接受教育,诚恳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警察叔叔还给他科普了以下几个案例,请你判断这几个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案例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说“天上丢的宝”,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较轻民法典民事责任P48民事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案例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较轻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行政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案例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最严重刑事法律规范(刑法)刑罚处罚(拘役、有/无期徒刑、罚金)刑事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区别 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行政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区别 法律责任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包括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等形式民事责任行政制裁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笔记区:二、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P48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3.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违法无小事相同点 ①都属于 ,都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联系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触犯了法律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违法无小事相同点 ①都属于 ,都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联系 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触犯了法律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做题技巧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小试牛刀1.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事违法行为”改为“刑事违法行为”。 × √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到法律的制裁。 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其违法行为同样要 × √ 小试牛刀(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的是 C 小试牛刀( )8.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A 市民李某酒驾被处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行政违法行为B 王某因春节期间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被公安机关罚款300元 刑事违法行为C 某明星因偷逃税,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亿元 民事违法行为D 李某因在网络上实施诈骗活动,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行政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小勤接受了警察叔叔的科普,发出感慨:“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法律知识,争做守法好少年。警察叔叔,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呢?我要回去和我的同学们科普一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高铁吸烟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特点:危害公共利益,尚未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①谎报险情、传播谣言、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碍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P49相关链接)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合同违约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侵犯了肖像权镜头三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出版了我写的书!侵犯了著作权特点:侵害他人利益,尚未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五、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不可违含义违法无小事生活中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法律规范的作用分类生活中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在生活中应自觉遵章守法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