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2024年6月5日,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4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名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向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颁授聘书。6位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演员胡歌;广西文联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东西;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全国三八红旗手陈芳;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陈吕军;河狸公主,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创始人初雯雯。他们来自媒体、高校、文艺等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将自觉承担起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言献策的社会责任,同时号召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胡歌,有新身份6.2共筑生命家园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政治认同:认可并落实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法治观念:正确认识并支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相关政策,敢于并擅于同各类环境、资源违法行为作斗争。责任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0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2024年国际发生的自然灾害全球极端高温。今年8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9月,台风“摩羯”已造成菲律宾20人死亡 、中国海南省4死95伤 、越南造成281人死亡、67人失踪。5月8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气温骤降,出现罕见春季降雪。6月12日,印尼伊布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柱达4000米,后又多次喷发。6月,希腊共发生森林火灾超1200起,数量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多。2024年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全省共发生森林火情221起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2024年7月,湖南省郴州资兴特大暴雨,造成50人遇难15人失踪2024年1月,湖南湖北出现暴雪和特大冻雨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过度开采煤矿煤矿坍塌造成事故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法治护航生态治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立足我国国情,编纂一部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法典——生态环境法典,有助于整合完善现行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小伙在沙漠种树,造出一片蓝色的“海”!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被喻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在这里长大的李挺的父亲李四旦,是库布其老一辈的治沙人,受父亲的影响,2014年大学毕业后李挺以一名测绘员的身份投入到库布其治沙之中。李挺清楚地记得初入沙场的情景,“一整天走下来衣服都板结硬住了拿手一搓盐粒就能掉下来”,当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李挺在这里一干就是四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240多万亩沙地的数据整理,为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要想在“死亡之海”让苗木茁壮长大,难度可不小,李挺在完成测绘后任治沙技术主管带领团队不断开发沙漠种地新方法,他们独创了“微创水汽植树法”:挖坑、浇水、植苗、覆土,四道工序合为一体,通过高压水枪迅速冲出一个小洞,然后快速将树苗插入,仅需10秒就能种下一棵树,大大提高了植树效率。他们升级了光伏立体治沙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光伏板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自动调整角度,从而最大化发电量,从远处望去,一块块光伏板鳞次栉比,犹如一片蓝色的“光伏海”。现在,李挺和他的团队不止治沙,还在探索向多元化产业延伸。其中,沙漠“战斗鸡”是当地一种富有创意的新型治沙方式,这些鸡不仅能够疏松土壤,提供天然肥料,还能捕食害虫,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尝试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从最初的草籽和沙柳,到现在引进的四翅滨藜,更值得期待的是在两到三年后,他们计划在现有植物上嫁接肉苁蓉,肉苁蓉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能为整个产业链带来新的利用方式。思考:大漠平沙,种树造“海”的成功,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0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首个全国生态日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余村的前世余村的今生思考:浙江安吉余村的前世今生,说明该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②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熄灯一小时多乘公交车多种一棵树就餐要光盘少用塑料袋及时关电脑畅所欲言: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2023年8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这是我国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根据蓝皮书,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保护319万平方公里,涵盖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中,陆书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了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产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④严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走、环保、低碳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补充:5.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做?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具体行动)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3.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4.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5. 使用节约型水具6. 拒绝过分包装7.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8.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9. 一水多用10. 随手关闭水龙头11. 节约粮食12. 双面使用纸张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16. 提倡使用布袋与纸袋,建议循环使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课堂小结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