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绥化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2024.10.16
考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本试卷共8页,29题。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人民银行 2021 年 8 月 30 日发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金银纪念币一套。下图为8 克圆形金质纪念币正面图案,图案中八大行星依次排开。据此完成 1~2 题。
1. 下列关于纪念币正面图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中心天体是地球 B. 图中没有显示地月系
C. 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 D. 火星探测器围绕天体 b
2. 下列关于图案中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 为类地行星 B. f、g、h 为远日行星
C. b、c 之间有小行星带 D. f、g 称为巨行星
读下表,完成 3~5 题。
类地行星 质量 (地球为 1) 体积 (地球为 1) 平均密度 / (g / cm3 )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05 0.056 5.46 87.9 天 58.6 天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 天 243 天
地球 1 1 5.52 1 年 23 时 56 分
火星 0.11 0.150 3.96 1.9 年 24 时 37 分
3. 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 )
A. 质量相近 B. 体积接近 C. 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 自转周期相近
4.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无密切关系的是( )
A. 地球平均密度大于其他行星 B.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C. 地球大气层的存在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5.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B. 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D.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2021 年 9 月 14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布了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国内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全面开花。这是我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据此完成 6~8 题。
6. 近年来,我国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能资源丰富
B. 常规能源缺乏
C. 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D. 光伏制造技术先进
7. 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
A. 受天气影响小 B. 占地面积小 C. 发电效率高 D. 环境污染小
8. 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需求最强烈的城市是( )
A. 陕西榆林 B. 山西太原 C. 四川成都 D. 上海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的契机,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开展观测。“一磁”即太阳磁场,“两暴”即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夸父一号卫星监测的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和色球层 B.色球层和光球层 C.光球层和日冕层 D.色球层和日冕层
10.据专家观测,2019年是太阳活动的极小年,按照太阳活动的一般规律推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为( )
A.2022或2023 B.2024或2025 C.2028或2029 D.2030或2031
11.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A.卫星被高能带电粒子流击毁 B.卫星被膨胀的太阳吞噬
C.卫星与地面系统的联系中断 D.卫星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
图甲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图乙为火山喷发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乙 甲
12.依据图甲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  )
①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动,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②在地幔,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③在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降
④在地球内部,纵波传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属于地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下列关于图甲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岩石圈 B.②存在软流层 C.③是下地幔 D.④圈层压力、密度极小
14.下列关于图乙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烟雾会进入水圈、生物圈等 B.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岩石圈 D.火山喷发只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020 年国庆期间,四川省 5 岁小男孩杨哲睿在家乡四川通江县毛浴镇境内山上发现了恐龙足印化石,经专家认定为白垩纪早期兽脚类恐龙足迹,距今约 1.3 亿年。据此完成 15~16 题。
15. 若对该恐龙生存时间做标识,你会选用( )
A. 年 / 月 / 日 B. 朝 / 期 / 年
C. 时 / 分 / 秒 D. 宙 / 代 / 纪
16. 推测该恐龙生活时代( )
A. 火山频发 B. 温暖湿润 C. 风沙肆虐 D. 冰川广布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百岁兰繁盛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8.下列对百岁兰生态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不同河段流水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河流沉积物粒径大小是流水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图 3 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图 4 示意该河流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径。据此完成 19~21 题。
19. 甲处常发育( )
A. 河口三角洲 B. 江心岛 C. 冲积扇 D. 河漫滩
20. 乙处( )
A. 河流左岸河床较深B. 河流右岸泥沙堆积C. 利于牛轭湖发育D. 水能资源丰富
21. 丙处沉积物粒径占比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据中国地震网报道,我国某山区发生 5.3 级地震,震源深度 14 千米。左图为地震发生后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时,在路边沟谷拍摄到的防灾设施。据此完成 22~24 题。
22. 此次地震( )
A. 震源位于地壳
B. 震源处为熔融物质
C. 烈度为 5.3 级
D. 震源处纵波传播速度最快
23. 推测图中设施用来防御的地质灾害是( )
A. 滑坡 B. 泥石流
C. 洪涝 D. 沙尘暴
24. 在野外遇到该设施防御的地质灾害,我们应该( )
A. 顺着山谷向上游跑 B. 原地不动
C. 沿沟谷垂直方向向高处跑 D. 抓住漂浮物漂浮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湖区常年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为9~10级。青海湖的东岸发育有大量的沙丘,甚至形成了沙岛。下图为青海湖周边沙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青海湖东岸沙岛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附近河流及河口堆积物 B.鸟岛的砂砾
C.日月山的砂砾 D.湖水水位下降带来的沉积物
26.东岸沙丘沿岸线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向内地扩展的速度,源于( )
①湖水减少 ②山地阻挡 ③盛行风向 ④气候变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48分。
27.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实验器材:河道模型、装满水的饮料瓶、颗粒大小不匀的沙子。
实验步骤:
1. 先将沙子均匀铺到河道上部,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水倒入河床。
2. 加大河道的弯曲度,增加沙量,加快倒水速度。
(1)对实验步骤 1 结果,A 同学预测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B 同学推测甲处沙子的颗粒小于丁处。选择你认为预测准确的同学,并说明你支持的理由。 (6分)
(2)说出自然环境中,该河段适合修建河港的位置,并说明原因。 (6分)
(3)实验步骤 2,水溢出河道。说出减轻这一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必要。图2-1-33 示意福建省的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
(1)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4分)
(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8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图 2-2-21)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 2-2-22 和图 2-2-23 所示)的方式。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 (6分)
(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6分)
(3)说明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在保护铁路方面是如何起到防风沙作
用的。(6分)C 2. D 3. D 4. A 5. A
C 7. B 8. D 9.D 10.B
C 12.B  13.B  14.A  15. D
B 17.C 18.A 19. C 20. C
21. A 22. A 23. B 24. C 25.A 26.D
27.(1)A 同学预测准确。 该实验中丙处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丁处流速慢,以
沉积作用为主。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2)乙、丙处 乙、丙处为河流侵蚀岸,河床较深,利于行船,河床较陡,利于船舶
停靠,不易搁浅。
(3)加高河道两侧(加高堤坝),减少河道弯曲度(裁弯取直),减少沙子数量(整治
河道或疏浚河道)。
28.(1)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①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
信息;②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③植树造林;④建立健全防灾
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⑤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意识),加强灾
害的宣传教育。
29.(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
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安全。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
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将沙粒阻挡在墙外面,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
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
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