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I考试
地理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2、A3.D4.D5.D6.C7.C8.B9.A10.C11.A12.B13.B14.C15.A16.D
二、简答题(3道题,共52分)
17.(3小题,共16分)
(1)海拔高,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补给(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盆地中,地势较为平坦,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或河道曲折,水流不
畅):四周高山,径流不易外泄(或断陷盆地,径流不易外泄)。(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2)泥沙淤积在若尔盖湿地,下游含沙量减少:湿地起调蓄作用,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每点2分,
共4分)
(3)若尔盖湿地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储存于植物体内;植
物的残体沉积于过湿的低温土壤中,限制了微生物的分解,经过长期的腐殖化积累形成泥炭:泥炭土壤长
期积水,形成的厌氧环境,利于泥炭长期保存:该湿地面积大,保存完好,固碳能力突出。(每点2分,
任答三点给6分)
18.(3小题,共16分)
(1)河流在羚羊峡河段流速较快,羚羊峡河段砂岩松软易被侵蚀,河流挟带泥沙量增大:出羚羊峡后流
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每点2分,共4分)
(2)岛屿北侧为河流北侧河道的凸岸,流速较快,泥沙易沉积,使岛屿北侧向北扩展:岛屿南侧为南侧
河道的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使岛屿南侧向北退缩。(每点2分,共4分)
(3)冬季。(2分)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丰水期岛屿易被洪水淹没,枯水季节(冬季)适合作物种植。(2分)
作物生长季处于旱季,降水不足:岛屿高出河面,灌溉困难:岛上土壤质地疏松,保水功能差。(任答两
点给4分)
19.(4小题,共20分)
(1)特点:2011年之前波动上升,2011年之后波动下降。(2分)
原因:2001一2012年周边(东亚和南亚)地区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2013-2017
年周边(东亚和南亚)地区开始减排,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化石燃料使用减少,排放的黑碳气溶胶浓
度下降。(每点2分,共4分)
(2)夏季青藏高原升温较快,形成低压,黑碳气溶胶随周边空气流向青藏高原;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
较多,大气中部分黑碳气溶胶被雨水淋洗流失:冬季青藏高原降温较快,形成高压,黑碳气溶胶随空气从
青藏高原流向四周。(任答两点给4分)
(3)瓦里关站位于亚洲中部,为周边气流的交汇地带;风向多变,污染物来源多样;周边人类活动较少,
所测数据较为准确;海拔较高,所测数据可反映黑碳气溶胶在大气中的变化状况。(任答三点给6分)
(4)瓦里关站昼夜温差较大,设备易出现故障,科研人员需要定期检修;当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需
要做好设备保暖工作;科研人员在生活中要减少明火使用,避免污染物影响观测数据精确度:科研人员要
减少车辆使用,减轻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任答两点给4分)
高三地理答案第1页共4页
影器
扫描全能王创建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I考试
地理试卷
命题人、校对人: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天气形势是指天气系统在天气图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所表示的大气运动状态,又称环流形势或气压形势。下图为“2022年3月12日6时我国海平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向与其他三地有明显差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时刻( )
A.甲地微风多雾 B.乙地阴雨大风 C.丙地狂风暴雨 D.丁地寒冷多霜
读下图。据此回答3-4题。
3.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比甲地大 B.甲地冬季降水大于乙地夏季降水
C.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D.年平均气温甲地大于乙地
4.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多时,与西南季风有关 B.乙地降水多时,与东南信风有关
C.两地降水少时,与副热带高压有关 D.两地降水多时,与风带移动有关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鳀鱼也是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常见鱼类之一,鳀鱼产卵盛期水温12~19℃,趋光性较强。下图为秘鲁附近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和我国海域相比,鳀鱼在图示区域活动的纬度范围明显偏低,其原因是( )
A.有大量淡水注入,带来丰富饵料 B.大陆架范围宽广,提供生存场所
C.晴天多,光照强,鳀鱼趋光性强 D.海域洋流的影响,水温适宜生存
6.当地的低纬信风比往年减弱时,下列地区可能出现( )
A.当地渔民应该向低纬捕鱼 B.甲地沿岸上升流增强
C.东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D.甲地降水比往年偏少
分层稳定指数用于衡量湖泊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我国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其在夏季出现显著的稳定分层,秋末冬初分层稳定指数下降,水体上下交换加剧,形成“翻库”现象。下图示意天雹水库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的湖水稳定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天雹水库夏季的直接补给水源中,水量最大的是(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8.天雹水库分层稳定指数最高的时间段表层水( )
A.盐度较高 B.水温较高 C.溶解氧含量高 D.营养物质铰少
9.“翻库”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风浪加大 ②水温下降 ③水位上升 ④落差加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兴凯湖属中俄界湖(图左),湖面平均海拔约70米,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之间有沙岗隔开,松阿察河为其唯一的泄流通道。1942年,当地政府在小兴凯湖北侧的移棱河上修建分洪水闸,移棱河洪水期部分河水注入小兴凯湖。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兴凯湖水位相对稳定,但近年来水位明显上升,大兴凯湖尤为显著。图右为2020年在图左所示松阿察河a河段,沿湖水流出方向所作的河床剖面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大、小兴凯湖的湖水多淹没沙岗,连通于每年( )
A.2-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11.穆棱河部分河水注入后,兴凯湖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
A.湖水含沙量增大 B.可容纳水量增加
C.年蒸发总量大增 D.渔业资源会减产
2.推测近年来兴凯湖水位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穆棱河入湖水量增加 B.松阿察河泄流能力减弱
C.区域降水量有所增加 D.兴凯湖湖床淤积较严重
太湖石是我国观赏名石之一,形状各异,多有孔洞,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溶洞相似。部分太湖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太湖中心的西山岛自唐代以来就是太湖石的主产地。下图为西山岛地质简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具备“水石”形成条件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禽于西山岛盛产太湖石的自然条件的是( )
A.人为干扰较小 B.地形起伏较大 C.夏季高温多雨 D.植被生长茂盛
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东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下图为该区域地质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有( )
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
16.该区域经历的地质过程有( )
A.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B.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C.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挤压 D.固结成岩榴皱挤压-断层错位
二、简答题(3道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3小题,共16分)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鸠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3400m,其四周被高年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区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黄河及其支流黑河、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材材料二:图为若尔盖地区河流分布图。
材料三: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是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这片高寒湿地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重要的天然“储碳库”。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6分)
(2)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3)分析若尔盖湿地固碳能力强的自然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小题,共16分)
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羚羊峡段下游的西江中心有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一砚洲岛(如下图所示),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岛上作物种植季节性强,且缺水严重。
(1)简述砚洲岛形成的地质过程。.(4分)
(2)结合砚洲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4分)
(3)指出砚洲岛适合作物种植的季节(冬季或夏季)并说明其原因,以及作物种植缺水严重的原因。(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位于青海省瓦里关山山顶,其大气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亚欧大陆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我国相关科研人员在此长期驻扎。瓦里关山山体呈纺锤状,相对高差约600m。瓦里关山及周固广大地区多高原草甸和沙洲,全区以牧业为主。当地受到高原季风(由于高原冬,夏季节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的李节性环流,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形成冷源)等多种因素影响,风向多变,降水集中于夏季。黑碳气溶胶主要是由富含碳的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如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燃烧等,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图1示意瓦里关站位置,图2为瓦里关站景观图,图3示意1994一2017年瓦里关站测得的黑碳气溶胶浓度数值范围的年际变化(矩形中部黑线示意当年黑碳气溶胶浓度的中位数值)。
图1 图2
图3
(1)说出2001一2017年瓦里关站测得的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年际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6分)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瓦里关站测得的黑碳气溶胶浓度年内波动较大的可能原因。(4分)
(3)分析瓦里关站测得的黑碳气溶胶浓度数据能够反映亚欧大陆黑碳气溶胶变化状况的原因。(6分)
(4)为保障黑碳气溶胶浓度测敏精确,请列举瓦里关站驻扎的科研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采取的措施。(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