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2024-2025 学年度高中政治 9 月月考卷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 60 分)1.(本题 2分)火地岛原来是南 美印第安族群的居住地。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令人大惑不解 的举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B.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C.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D.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私有观念2.(本题 2分)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3.(本题 2分)相较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中大量的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进行简单的分工协作,使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断提高。材料表明( )①奴隶社会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②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③与原始社会相比较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④奴隶社会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本题 2分)“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霾兮 彼君子兮,不试卷第 1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素餐兮!”《伐檀》一诗出自《诗经》,是嘲骂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并对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③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④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本题 2分)敦煌文书《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登记了一户要交纳租税的“课户”。这户人家实际占有土地 101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 87亩,买来的土地 12亩,园宅地 2亩。以下符合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 )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能够自主劳动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本题 2分)中国两千多年农业社会的历史,就是土地兼并,农民起义,重新分配,土地兼并,农民起义……一直都没有跳出这个循环。土地兼并的后果就是,百姓无粮,国家无税,会直接动摇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材料反映了(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封建社会中,农民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本题 2分)“相对于奴隶和封建剥削,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以下说法最贴合材料主旨的是( )A.资本家的各种利润来源于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所付出的资本B.因为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最终无法摆脱被资本家剥削和压迫C.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成果的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试卷第 2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要有大批能够自由出买劳动力的人8.(本题 2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描述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与日俱增,羊毛价格上涨,养羊变得有利可图。英国的乡绅、贵族将自己的土地和村社的公共土地用篱笆圈起来,变成私有牧场,并将农民的土地圈为己有,大批农民被迫离乡流浪。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的“血腥立法”,让流浪的农民受雇于农场主,为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表明( )①资产阶级需要依靠暴力掠夺大量货币作为发展的资本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大批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③农民成为雇佣工人是其不得不出卖劳动力的前提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征服、掠夺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本题 2分)某研究学习小组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不同社会的经济为展状况。以下分享,正确的是( )序 社会形经济发展状况号 态原始社① 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会奴隶社②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会封建社③ 金属工具开始使用和推广,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大部分劳动成果。会资本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生以生产过剩为④ 义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试卷第 3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10.(本题 2分)尽管福利待遇有较大改善,但西方每年爆发的工人上街游行示威仍极为频繁,在资本大鳄的操控下,号称捍卫民主的国家机器最终只能对民众出手。这一现象总是周而复始,无从根治。这说明(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D.资本家缓和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1.(本题 2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以下说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系统论述了各国政党的性质和特点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本题 2分)下图反映的是世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1、2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①十月革命 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B.①十月革命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C.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D.①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3.(本题 2分)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①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试卷第 4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实现科学飞跃的实践基础③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本题 2分)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下列对该学说认识正确的是(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本题 2分)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惟吾中国,自鸦片战役而后,继之以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之变,甲午之战,庚子之变,乃至辛亥革命之变,直到于今,中国民族尚困轭于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而未能解脱。此等不平等条约如不废除,则中国将永不能恢复其在国际上自由平等之位置。”这表明,在当时( )①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④中国人民缺乏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本题 2分)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意识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弊端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本题 2分)五四运动如一道光,照亮了黑暗中国前进的方向;如一声惊雷,震醒了越试卷第 5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来越多的中国人;如一团火,点燃了我们寻求民族复兴的动力。在五四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五四运动( )①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使中国人民的斗争开始有了主心骨③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本题 2分)《觉醒年代》以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风云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展现,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与历史卷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②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③标志着民主革命迎来了转折点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斗争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本题 2分)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三篇文章,将丰富的中国革命经验系统化,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两步之间的联系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两者的领导者、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都不同④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本题 2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下列能印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试卷第 6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本题 2分)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振兴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④逐步实现人民温饱小康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2.(本题 2分)2024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 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本题 2分)1953年 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 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义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①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本题 2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试卷第 7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材料表明(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鸦片战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本题 2分)毛泽东曾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写道:“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这强调( )A.要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心骨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6.(本题 2分)1956年 9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下列符合中共八大精神的是(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需要正确区分与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③党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④阶级斗争是尽快把我国发展成先进工业国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7.(本题 2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 )①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试卷第 8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8.(本题 2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党的八大(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②表明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本题 2分)中国革命两个步骤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0.(本题 2分)1956年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之年。这年的 6月和 10月,波兰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相继发生,同时,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也逐渐显露。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两个方面加以认识,自己开动脑筋,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在这一年( )①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②党中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判断③党中央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④党和国家的决策为实现国家富强展示了美好前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共 40 分)31.(本题 20分)下图是反映 1929年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图片。试卷第 9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1)请结合图片信息并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相关知识分析图片表明美国出现了什么情况?这种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析美国出现这种现象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32.(本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 到 1956 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1)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卷第 10页,共 10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A C B C C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D D C C D B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B D B C C C B C A1.C【详解】C:火地岛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平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这一举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决定了实现平均分配,C符合题意。ABD:材料强调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只能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去解释,ABD 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点睛】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其原因在于: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2.D【详解】ABCD:生产力发展排在第一位,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私有制产生排在第二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阶级产生排在第三位,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国家产生排在第四位,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正确顺序为: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A、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 D。3.B【详解】①③:在奴隶社会,奴隶有了简单的分工协作,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分答案第 1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工越来越细密,分工有利于推动劳动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较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①③正确。②: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④: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④错误。故本题选 B。4.A【详解】①③:《伐檀》一诗出自《诗经》,是嘲骂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并对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可知诗歌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①③符合题意。②:等级森严是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②错误。④: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反映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④排除。故本题选 A。5.C【详解】②③:材料中的这户人家拥有自己的土地(无论是依《田令》拥有的,还是购买获得的),他们能够自主劳动,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并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③符合题意。①:在封建社会,土地并非全部由地主占有,①不选。④:该选项反映的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属于生产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6.B【详解】①④:依据题意,土地兼并的后果就是,百姓无粮,国家无税,会直接动摇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④符合题意。②:封建社会中,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③:封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③错误。故本题选 B。7.C【详解】A:资本家的各种利润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说法错误。B:材料强调的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成果的占有是隐蔽的,没有强调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最答案第 2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终无法摆脱被资本家剥削和压迫,B不符合题意。C: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成果的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C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的条件,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8.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并没体现资产阶级需要依靠暴力掠夺大量货币作为发展的资本,①排除。②④: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的“血腥立法”,让流浪的农民受雇于农场主,为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大批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征服、掠夺的过程,②④正确。③: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因此,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是农民成为雇佣工人的前提,排除③。故本题选 C。9.C【详解】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错误。②: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②正确。③:在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排除。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④正确。故本题选 C。10.D【详解】A:材料说明资本家缓和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并未体现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故 A不符合题意。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 B说法错误。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故 C说法错误。答案第 3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D:尽管福利待遇有较大改善,但西方每年爆发的工人上街游行示威仍极为频繁,在资本大鳄的操控下,号称捍卫民主的国家机器最终只能对民众出手。这一现象总是周而复始,无从根治。这说明资本家缓和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故 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11.D【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①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三大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而不是系统论述了各国政党的性质和特点,③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故本题选 D。12.C【详解】ABD:①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设问指向①、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影响,ABD不合题意。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13.D【详解】①: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且只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说法错误。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实践基础”的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③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答案第 4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D。14.D【详解】①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属于唯物史观的内容,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15.C【详解】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材料讲的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讲内部矛盾,所以①不选。②③:李大钊这段话表明,在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中国人民只有获得独立解放,才能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其在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并未涉及中国人民缺乏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C。16.C【详解】②:近代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意识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弊端。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②说法错误。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③说法错误。①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17.D【详解】①②:十月革命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人民的独立斗争有了主心骨,①②表述错误。③④: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答案第 5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件,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18.B【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斗争方向,①④正确。②: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②错误。③: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转折点,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B。19.A【详解】③:该选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③不符合题意。④:该选项体现的是民主革命包括的内容,不涉及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④与题意无关。①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者正确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②正确。故本题选 A。20.A【详解】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体现了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体现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21.B【详解】①③: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实现实现国家富强振兴、逐步实现人民温饱小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答案第 6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22.B【详解】①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④说法正确。②:1919 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②说法错误。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23.D【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与题意不符。②④: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说法正确。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D。24.B【详解】①④:各种救亡图存的斗争先后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④正确。②: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排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排除。故本题选 B。25.C【详解】AC:材料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这里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 A。BD:材料强调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的重要性,强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强调党的领导,没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排除 BD。故本题选 C。答案第 7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26.C【详解】①:需要正确区分与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 1957年 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述的问题,不属于八大的贡献,①排除。②③: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③正确。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不是尽快把我国发展成先进工业国的必由之路,④错误。故本题选 C。27.C【详解】①: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说法错误。②③: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③符合题意。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28.B【详解】②:党的八大只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发生变化,并不是说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②说法错误。④: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说法错误。①③:中共八大明确了我国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29.C答案第 8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①表述错误。②③: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③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C。30.A【详解】①②:1956年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之年,党中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判断,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①②符合题意。③: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③排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31.(1)图片表明 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分析】背景素材:1929年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考点考查: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图片表明美国出现的情况及这种现象的基本特征,需要调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廉价卖车”“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可联系 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本题是简答题,考查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答案第 9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可,详解略。32.(1)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历史意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分析】背景素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为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有关知识进行回答。回答内容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历史意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第 10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国”, 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是什么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该知识点的含义、内容和特点。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答案第 11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正确与否。答案第 12页,共 12页{#{QQABDQYEggCoAAAAAQgCAQFiCAOQkhAAAagOgBAIsAAAS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