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曹县三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揭示了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 年 9月15日,由于劳资双方谈判破裂,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对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罢工正式开始,这场历史性的大罢工大约会涉及14.5万名工人。美国商会表示:“罢工将迅速影响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导致裁员,甚至可能导致美国企业破产。”全美汽车工人大罢工①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②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是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④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被剥削的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自灵的神话的时候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些是写在《共产党宣言》里的名句。重温经典,我们懂得了《共产党宣言》①是一部充满着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更是一种对崇高理想的召唤③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④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得出十月革命①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行了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古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意味着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有了主心骨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6.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指出:“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彰显了毛泽东突破历史藩篱,探求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的强烈意愿。材料表明①苏联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②我国应当转向探索西方资本主义道路③我国结合具体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④社会主义探索,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23 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中国书写了一个个生动的“春天故事”,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由此可见,改革开放①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拧紧了世界的“安全阀”②敞开了拥抱世界的怀抱,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③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让人民踏上了“致富路”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的“定盘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下列能够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④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土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进的根本成就。我们坚定道路自信是源于这条道路①坚持真理,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道路②开拓创新,是决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未来走向的全新思路③立足国情,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而来的正确道路④特色显著,是助力世界各国走出困境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我们坚持这一制度的原因是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具体方案②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思想成果,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思想武器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神舟”飞天、“天问”探火、高铁奔驰、C919首飞……一个个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述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A.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C.我国整体科技实力世界领先 D.进入新时代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12.2023年9月,中国侨联举办了“同圆共享中国梦海外侨领对话交流会”。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600名海外侨领出席会议。他们表示,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无论到哪里、无论走多远,民族之根、文化之魂、复兴之梦都是相同的。这表明中国梦①包含着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②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③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才能成功④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新征程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紧紧依靠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党就一定能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下列说法,符合这一精神的是①进行伟大斗争,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②广大青年接续奋斗,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自身建设④实现梦想要推进起决定性作用的伟大事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品,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论断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源于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③彰显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植于中国的国情和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人类现代化史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大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①要发挥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力量的作用②是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和奋斗目标③作为人类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提供新选择④印证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60分。1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的历史必然性,并找到了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1920年,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了这个当时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发展的深刻影响。(9分)17.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通过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实干,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谈谈对“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这句话的理解。(12分)18.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杭州亚运会,三届亚运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心路历程和国家发展迭代升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奋斗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坚定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三届亚运会也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惠互动进程,既传承了亚洲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又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让开放的中国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包容的姿态融入亚洲,走向世界。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绘就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的。(12分)19.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在物质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分)20.最近,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准备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一场有准备、广泛、热烈的讨论。现邀请你参与其中,请准备一份高质量的发言稿。要求: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15分)答案1.C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说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强调让会发展的多样性,①不符介题意,就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为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应从其不同的发展时期分析,不值笼统概括,④排除.2.A 全美汽车工人大哭工说明资本主义让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②正确,工人大国工不是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而是经济危机的现象,③错误:工人大哭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不能改变工人被剥削的地位,①错误,3.B“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日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南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着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①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②错误:“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山和解放的道路,③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4. A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①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正确;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③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④错误。5.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有了主心骨,A不符合题意:“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国际意义,B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D不符合题意。6.B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苏联模式有重要借鉴意义,①与史实不相符合;经过近代中国一系列资本主义的探索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错误:“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强调在社会主义探索当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④正确。7.C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说明改革开放敞开了拥抱世界的怀抱,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对世界安全方面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世界各国的“定盘星”夺大了中国对世界各国的作用,④错误。8.B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强调坚持进打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的积极意义,①④符介题意。“中国共产党立见实践,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了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贡献,表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②③不符合题意。9.C 这条道路坚持真理,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道路,立是国情,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而来的正确道路,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进的根本成就,但不能决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未来走向,②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进的根本成就,但不是助力世界各国走出困境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④排除。10.D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但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错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②错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③④正确。11.D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表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D正确;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A错误;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与材料事件不相符合,B排除;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一项项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科技整体实力世界领先,C排除。12.D材料强调中国梦与人民梦的关系,不涉及中国梦同世界梦的关系,①排除;“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民族之根、文化之魂、复兴之梦都是相同的”表明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个人梦离不开中国梦,而不强调中国梦离不开个人梦,③不符合题意。13.A 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解决重大矛盾,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伟大斗争,不强调青年的作用,也不强调伟大事业,②排除;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③符合题意,④错误。14.D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之间,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①④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理论自信,而不是文化自信,③排除。15.D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力量,①错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和奋斗目标,②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大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提供新选择,印证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③④正确。16.答案: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明确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为之不懈奋斗。17.答案: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8.答案: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②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三届亚运会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届亚运会既继承文化传统,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体现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现实,结合时代条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19.答案: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由此可见,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20.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四位一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