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同学们:安塞腰鼓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黄土高原北:内蒙古高原西:青藏高原南:秦岭东: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中纬度(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海拔:1000--2000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课本回答: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黄土塬黄土峁塬:平坦的黄土高地峁: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墚: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水土流失的危害(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二、传统的生活方式:<1>吃:<2>住:<3>行:现在的生活方式:<1>吃:<2>住:<3>行:小麦,杂粮,咸菜,辣椒传统窑洞马车,驴车,联系不便食物丰富,鱼肉四季不断现代新窑居铁路,公路,航空等,联系密切辣椒山西醋窑洞传统窑洞陕北新窑居(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节省能源。当地盛产造醋的原料——优质高粱;当地的气候也有利于酿造优质醋。三、阅读课文后回答: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措施?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2、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3、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淤地坝中,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地生产力高。有坝拦蓄水源,抗旱能力强,淤地坝成为黄土高原生产条件最好的土地资源。黄土高原治理前黄土高原治理后活动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具体说来:1、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条件改善;2、粮食产量大增;3、经济收入提高;4、生活条件改善;5、教育条件改善;6、交通和信息条件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的影响: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一些地方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剪纸腰鼓秦腔拓展延伸:如何让家乡的传统文化走出去?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二、三、当堂训练题:1、黄土高原是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 ),南至( ),西抵( ),东到( ),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以( )月最为严重。3、黄土高原地貌类型有( ),( ),( )等。选择题:1、下列城市不在黄土高原地区 的是( )A西安 B 武汉C兰州 D 太原B2、黄土高原是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A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多暴雨B 黄土质地疏松C 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地表失去 植被保护D 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A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D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功经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陡坡建梯田,缓坡种草B增加口粮田,加大坡耕地开发C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相结合的措施D引进良种畜禽,实行天然牧养C谢谢观赏!同学们:掌声欢送各位老师!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